如何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所谓“高效课堂”,笔者的理解就是这样的课堂能培养学生当堂学习、当堂理解的能力,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有效提升其思维能力、交流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高效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只有师生共同参与、积极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一)教师方面
1.将课提前备好。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把课备好,要考虑好向学生讲授的内容以及课堂上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制订全面、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的难易程度必须适中。
2.将激情融入课堂。在教育的圈子里,学生永远是主角,课堂教学的效果归根到底由学生决定。因此,课堂教学要有学生的积极思考,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领悟教学内容,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提问一些具有思辨性的话题来引起学生的争论,以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而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来完成一堂课的讲授。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反映历史人物的诗歌、图片及经典的歌曲来运用到历史课堂中,将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更好地促进高效课堂教学。
3.将精讲进行到底。精讲课程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帮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在准备讲授下一个单元之前,应引导学生将上一个单元的内容回顾一下,同时让学生预习好下一个单元的内容。在课堂E,教师可以用提示关键词、关键句子、关键人物、关键事件的形式来告知学生某一段历史,这样精讲,势必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注重课后检测。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编制相应的试题,在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以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测试。当然,测试的内容必须抓住重难点。也可适当融入情感的熏陶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在试题形式上,要体现出整体的测试梯度,试题的编制角度要力求新颖,测试的方法可以采用互问互评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矫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学生方面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能只是将课本知识看一遍就够了,还需要思考一些问题,譬如要预习的内容跟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是否有关联、有什么样的关联、本节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带着这样的思考去预习课本知识,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上课听讲时也会轻松点。
2.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如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认真听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集中精力围绕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要将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来,教师补充的内容要记在笔记本上;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宏亮;碰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善于向教师提出问题;上台板书的时候,书写要整齐规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讨论问题的时候积极参与;等等。如此一来,学生对高效历史课堂会越来越适应。
3.培养课后巩固练习的习惯。在课后,学生应坚持先复习、后做题的习惯。复习是对学习内容的消化,要将所学内容认认真真地温习一遍,把该记住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去做作业,就会得心应手,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基本点
1.教师转变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创建良好的、平等的学习氛围,就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会鼓舞学生好好学习的斗志,使历史课堂生动有趣、成效显著。
2.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三动”。“三动”指的是心动、手动、口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主动循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能将教师讲授的重难点记下来,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上课积极参与,课堂效率自然会大幅度提高。
3.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不断地鼓励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教师应制定一整套鼓励学生进步的措施,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在课堂上,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成绩略差的学生来回答,如此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实现全体学生的高效学习,真正构建出高效历史课堂。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q06a7502swug.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