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W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分析-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基于STW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分析

基于STW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分析

摘要:在从学校到工作角色转换过程中,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咨询学习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职业规划的模型与方法,结合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问卷调查情况,我们从观念、教育及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问题.对大学生在从学校到工作角色转换过程中的观念转换、思维转换、身份转换、行为转换、环境转换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一分析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开发与实施。

关键词:角色 转换 职业意识 职业规划 职业咨询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32-03

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目标的实现。职业规划是一个人对一生的职业经历所做出的计划与安排。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所学专业及社会需求,为自己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并据此确定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的过程。我们在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咨询学习理论及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从学校到工作角色转换过程中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开发与实施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角色转换理论的提出

1 从职业发展理论角度来看待从学校到工作角色的转换。马克・L・塞维凯斯从职业发展理论角度,提出在从学校到工作(STW)角色转换过程中如何“定位、教授、训练和预演”这一模型。定位,即理解职业,包括职业期望、职业意识、参与、有计划性等,职业定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并帮助学生在职业计划和职业探索中形成积极的态度。教授,即在职业计划和职业探索上的能力,注重培养认知能力和行为技巧,帮助学生学会职业选择和职业转换的能力。训练。即职业管理技术,明确雇主对员工的社会期望及他们喜欢的实现这些期望的方法,使刚步出学校的学生通过有意识地调整他们的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角色预演,即为工作中的问题做好准备,是让学生准备好去解决发生在工作中的问题的角色扮演,比如兼职工作。

2 从学习理论角度来看待从学校到工作角色的转换。约翰・D・克鲁姆博尔兹和罗杰・L・沃兴顿从学习理论角度。提出学习不仅对培养学生在STW角色转换中所要求的基本的就业技能是重要的,而且对学生的工作习惯、信念、兴趣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必要的。根据职业咨询学习理论(LTCC),在工作领域内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是一个不断摸索反复试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人需要扩大他们的能力和兴趣,而不是把他们的决定仅仅局限在现存的性格上。根据LTCC的观点,职业顾问从高中开始辅导学生建立以学习为出发点或以工作为出发点的学习活动与职业目标之间的联系,学生们参加和工作相关的学习活动,并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定好职业目标,获得工业社会承认的技能资格和教育文凭,为年轻人成长为劳动力做好准备,所以,学习是从学校到工作活动中试图取得成功的关键。

3 从社会认知理论角度来看待从学校到工作角色的转换。罗伯特・兰特、盖尔-海凯特、史帝文・布朗等人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SCCT)观点,十分强调现实自我效能和期待结果的获得、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的培养、将兴趣和职业目标联系起来、把目标转化为行动、学习和工作技能的培养、社会支持与阻碍六个相互联系的过程。自我效能.是对自己成功执行一项或一系列任务时的能力的自信心,自我效能信念的效能信息来源于知识经验、性别、民族/种族、残疾/健康状况、其他的个人特征和遗传特性等;期望结果,是指对执行后随之将发生的事情的信念,它关心的是行为努力的结果。自我效能和期望结果对学生学习、职业兴趣培养及可认识到的职业选择范围是很重要的。目标,是个人在从事一个指定的活动时的决心。通过目标设定人们可以锻炼个人的控剁力或行为,有助于人们指导自己的教育和职业行为;目标作为行动指南是最富有激励性的。所以传授有效的目标设定技能,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目标是非常必要的。SCCT认为兴趣和技能是会发生变化的,会随着学生校内校外的经历而成长;认为学生将他们的兴趣转化为目标、把他们的目标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和意愿将会受他们对环境支持和阻挠的观察的影响。综上所述,根据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咨询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结合我国大学生在STW角色转换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太学生职业规划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6份,有效问卷480份,问卷有效率96%,问卷发放的范围包括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澳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在棱1~4级的文、理、工、医等学科专业的大学生。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产生影响的个人因素分别是能力占30.7%、信心占17.2%、兴趣占14.8%、学历占14.4%、性格气质占14.1%、健康占8.8%;对大学生择业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分别是就业形势占29.5%、经济收入占25.2%、价值观与信念占17.8%、职业声望与地位占17.5%、科技经济发展占10%;对个人未来职业选择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分别是父母期望占29.2%、家庭经济情况占27 3%、亲人劝告占15.9%、家庭阻力占14.2%、其他长辈支持占13.4%。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问题

1 观念问题。职业意识淡薄。职业发展理论认为职业定位包括职业意识、职业计划,职业定位非常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意识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在职业生涯中的心理反映,是在职业定位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职业的期望。职业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态度和择业方式。目前不少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缺乏清晰的职业认识,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缺少充分评估,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全面了解,自身职业定位模糊,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多少设超与规划。在西方国家。学校从小学生开始培养他们早期的职业意识,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职业意识逐渐地清晰化、固化为职业目标,准确的职业定位有助于大学生在STW角色转换中的成功。

就业期望过高。每个人的性格、能力、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以及天赋等都存在差异,而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忽略了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从众、攀比心理,处于STW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大学生也由此经历了从梦想到现实的巨大落差。造成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社会、学校灌输的教育方式,读书是为了考大学,考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这种教育模式使大学生逐渐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意识与机会,对自身条件和职业兴趣缺少准确评估,没有把学习计划与职业生涯有效联系起来。调查中发现只有58.3%的大学生将学习计划纳入职业规划,还有41.7%的学生没有任何学习规划。大学生把读书、升

学、就业紧紧联系起来。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将来的职业发展到底有多大关系,等到毕业时,他们坚持按照个人的愿望去寻找所谓的“好”工作。结果屡屡受挫。

2 教育问题。职业咨询薄弱。职业咨询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顾问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过程.职业咨询学习理论认为职业顾问的任务就是促进学习,职业顾问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评估自我、明确目标,寻找符合实际的行动方案。这样的职业顾问被视为教练、教育者和辅导老师。作为职业顾问必须学会“倾听”,而不是说教,但目前在高校从事职业咨询的多数是思政工作者或专职辅导员。他们很容易把学生当成教育对象,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口若悬河的说教者。而不是倾听者,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经验全部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现实的差距。忽视了学生咨询的真实动机与需求,缺少职业辅导的针对性。当然,很多学生在职业咨询中希望顾问直接告诉自己答案,告诉自己怎么做、怎么选择工作、怎么规划人生,这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顾问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真正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最终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教育滞后。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4%的大学生选择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对其择业有影响,排在专业特色占32%、就业指导占19.4%、学校声誉占19.1%及老师影响占15.5%等因素的后面,原因在于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过于大众化.有些课程内容陈旧过时,没有结合本国、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千人一面,千人一课,缺乏个体辅导的针对性。理论性过强,操作性不强,势必很难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欧美国家,从小学生参与职业日活动.到中学生的兼职实践,再到大学期间边学习边打工,构建了一个完整地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而我国学生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职业选择也是学有所成后才考虑,可见,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明显滞后。

3 环境问题。职业发展理论认为。训练可以明确雇主对员工的社会期望。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并掌握雇主要求及他们所喜欢的方法,训练对于学生夸后处理组织融合、同事关系至关重要。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秉性不同、文化价值观不同。决定了他们在STW角色转换中关注的职业环境与组织环境也必然不同。学生在职业定位与选择过程中会认真考虑职业环境。包括行业的发展前景、薪酬待遇、职业声望、个人的荣誉感、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度晋升机会等。问卷调查显示,77%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套考虑工作地.最。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追求大企业、大城市、大单位的现象也证明了这一点,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职业选择范围和职业发展空间。问卷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会考虑企业文化制度占80.4%、考虑企业规模占51%、喜欢善解人意的领导占47.9%。可见。组织文化制度、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关心下属的领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组织环境也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原固在于有的大学生喜欢积极进取的组织文化氛围。有的喜欢宽松的组织环境,有的则喜欢严谨的组织管理制度。

四、基于STW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思路

1 现念转换。从职业意识到职业目标,职业学家萨帕的研究认为。人的早期职业生涯发展包括三个阶段即幻想期(4-10岁)、兴趣期(11-12岁)和能力期(13-14岁);职业发展理论也认为角色转换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做出选择的意识、信息的意识及基于选择做出计划的意识”,具备这些意识,年轻人能更好的处理STW角色转换,可见,职业意识必须早期培养,职业意识的形成与职业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学校职业顾问应该辅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正确的职业发展意识,在学习活动与职业目标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促使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清晰化、固化为职业目标。职业意识的成熟意味着职业理想清晰化,职业理想的清晰也就意味着职业目标的明确。设定目标有助于职业生涯的成功。职业目标可以强化职业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及对未来职业的感情,而且职业目标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意志,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激发斗志。当然,职业目标的明确还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一个喜欢挑战性工作的人与一个追求安全稳定的人,他们的职业目标显然会有所不同。学生在STW角色转换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第一次择业的失败,也可能在今后工作转换中遇到挫折,因此,提高受挫能力和自信心对职业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人们通过合理的规划.合理的流动,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目标。

2 思维转换。从就业指导到职业规划,从国外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来看,西方国家从中小学到大学构建的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有了逐步清晰的认识,也减少了将来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而我国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比较薄弱,大学阶段虽已开设职业规划辅导课程。但主要是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大学传统的就业指导内容侧重于各地就业制度与就业工作流程的讲解、面试技巧的训练、简历的制作、企业校园宣讲会的召开,就业指导通过讲座、咨询等形式告诉学生有关的就业问题.一般也是泛泛而谈,没有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能力特长及个性等因素选择职业,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意识。因此,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转变思维,将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变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顾问应该辅导学生评估自我、了解社会与行业发展、选好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做好职业选择、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职业计划与行动方案、实施职业计划、反馈执行效果并及时调整职业规划。这些行动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以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成为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之路的有力手段。

3 身份转换。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信念的效能信息主要来源于知识经验、性别、民族、健康状况,同时将兴趣与职业目标有效联系起来。而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则把性格与职业是否匹配联系了起来。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充分评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社会环境带来的机会与威胁,这些行动会有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自我评估包括能力、兴趣、性格气质、天赋特长、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全面分析,这可以借助职业测评软件对自身的个性心理进行测试。也可以通过同学、老师、父母的评价获取信息。对初入职场的学生来说,自我评估开始转向能力倾向、工作经验、情绪管理、价值观、潜力等因素,这些因素对职场新人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比如,情绪管理,研究表明情商及情绪控制能力是成为优秀管理者的特征之一。学生在STW角色转换过程中还需要认真评估社会环境给自己带来的机会与威胁,社会环

境瞬息万变,科技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周期在不断缩短,行业发展与岗位更新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开始多元化,时代要求大学生在STW角色转换中需要充分评估社会环境、行业发展、职业环境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在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社会、行业、环境信息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顾问的辅导,学会扬长避短,为从学校到工作的角色转变做好充分准备。

4 行为转换。从学习知识到提高技能。社会认知理论十分强调学习和工作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从事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步入职场后则侧重工作技能的提高。大学生能否将学习计划与职业目标有效联系起来、能否将目标转化为行动,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范围的选择与毕业后职业目标的实现。大一、大二开设的公共课程注重一般知识的学习,包括语言知识、计算机知识、人文知识等;大三、大四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专业选修课程,这是相关专业领域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宽口径的专业人才。大学生在校期阎应尽量在职业辅导老师或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构建自身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力求在STW角色转换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大学生步入职场后,开始由学习者转变为工作者,从专心学习知识开始转向提高工作技能,在这里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转换为工作技能,需要我们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诸如观察力、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没有这些基本能力的训练,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很难成功的转化为能力。比如营销专业的学生从事营销工作后,开始学习将营销知识转化为营销技巧、将人际关系学和公共关系学知识转化为建立新客户和维持老客户的能力、将管理知识转化为管理技能等。这种转化依赖于学生年轻时候的基本能力的训练。

5 环境转换。从学校到工作的环境转换,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目标、把目标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和意愿将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的学习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学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办学特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这种校园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学生偶尔迟到早退,也会得到老师的谅解,同学之间五帮互助,没有复杂的利益之争,取得出色的学习成绩主要依赖于个人的努力钻研。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走上工作岗位后,已习惯自由任性、洒脱的校园生活的学生开始转变为要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负责的社会人了,社会竞争的激烈、就业之路的艰辛、企业对人才的挑别。这一切变化让处于STW转换中的学生有些茫然与不知所措,原先的幢憬在现实面前也变得有些遥远。在工作中,稍有疏忽与错误,可能就会招致领导的责难。不会再有学校老师的那种敦敦教导与宽容;周围的同事。既是你工作中的伙伴,又是你工作中的竞争对手,学会处理同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此时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在STW角色转换中是否具备环境的适应性能力,是否能将学习经历和职业管理技能成功地运用于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的转化.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处于STW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学生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有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的耐心与勇气,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会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发展。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q034mf00fu7h.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