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应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怀现实社会问题。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应有的放矢,应体现人文精神、应具开放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切入点
一、引言
当前,人们重视从研究历史过程中,获得对现实的教育。中学的历史与社会科应以历史知识去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发挥“以史为鉴”的功能。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目的仍旧是强调对知识点的掌握,缺乏有效联系现实问题。这使得学生之重视考试的内容和技能,不能提高学生历史与社会的系统思维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促使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切入点的反思
1.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切入点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为
一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重视程度不够,感觉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很少涉及现实社会的内容,而更多依赖书本的现成答案,或者依靠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能够有效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应发挥其特有的功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增加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历史地、辨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1]。因此,教师应不断建构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构建知识和自主探究问题能力。
2.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切入点反思
首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应有的放矢。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取教学案例,有能够在内在逻辑和内容上有所联系,而不是随意性。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促进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程基本知识的记忆;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历史资料的学习,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通过对某一历史知识点的讲解,结合了具体的社会生活,实现教学目的,并且发展了学生的独特的个性,明确历史与社会的教学重点。因此,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教学应进行教学目标的定位,以此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知识、历史分析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应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的思维,即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例如: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深圳与浦东发展的不同特点,给当地经济发展的借鉴有哪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能结合学到的观点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
其次,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应体现人文精神。教师教授的课堂内容应以人为本,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感觉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趣味性。教授要改变以往的课堂内容的机械式的重复,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应保持多样性和新颖性。教师对学生的当前社会问题的困惑应给予指点和解答,共同探讨,将观点与学生分享,给予学生鼓励。例如:在《汉唐盛世丝绸之路与大运河》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大运河在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的作用,及对隋炀帝的功过评价[3]?让学生可以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对历史问题进行反思,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能够锻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能力,促使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性。
最后,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应具开放性和探究性。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的运用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将课堂教学塑造成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走向实践性和探究性学习。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话相衔接。针对历史课程内容,学生在课下可以进行调查访问,详细了解历史文化,并做好调查笔记,进行总结。这种实践性学习促使学生关心生活、激发兴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结合,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应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而学生应该进行自主性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切入点措施
1.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历史教学
教师应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中学生对于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但是却充满了疑问。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例如:我国实行民主改革50 周年,分子的叛乱事件对民主改革及其社会影响有哪些[4]?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对的历史与现实有了深切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关心社会生活,让历史与现实相通。因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就具有了社会生活的立足点,变得更有实际价值。
2.剖析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多维联系
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多维联系,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从历史事件、人物的多维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例如:2008 年是110 周年纪念日。维新变法运动是救亡图存、维护清王朝的变法,但是却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教训有哪些[5]?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分析光绪帝、维新派、慈禧太后所持有的观点和采取的行动,让学生更形象性地理解历史。
四、结论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应紧密结合现实问题,教师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多维联系,让历史与社会课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余艳.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探究性教学[J]. 科技创新导报,2010(20):158
[2] 丁晓腊. 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若干方法[J]. 科教文汇,2009,(6)
[3] 毛科科.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业的有效性[J].读与写杂志.2009(6):135
[4] 王雪亚. 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材亮点与教学设计[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117~119
[5] 费为群. 初中历史与社会“234”自主高效课堂模式初探[J]. 上海教育科研. 2010,(6)79~80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zzs0300i74z.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