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挑战爱因斯坦――谈思想政治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谁来挑战爱因斯坦――谈思想政治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谁来挑战爱因斯坦――谈思想政治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 要:质疑就是思考,质疑就是批判。质疑的产生,也是探索的开始。可见, 以科学批判为根据的质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质疑精神;创造性思维;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57-01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如疑,小终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起大疑,使我想起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世纪初,爱因斯坦对整个经典物理学基础---牛顿定律产生怀疑,并为之不懈苦苦思索10年,终于在他大约26岁的时候建立了由他怀疑而创造的结论----狭义相对论。可见, 以科学批判为根据的质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

当前,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吗?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吗?他们当中还有人敢怀疑牛顿、怀疑爱因斯坦吗?有人曾对北京10所中学1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课后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21.5%,而课堂上敢于当面指正老师错误的学生仅占5.5%。一位外籍教师在谈到中外学生的差异时说:“中国的孩子非常聪明,为什么他们课堂上不踊跃提问呢?”她得到的答案是“没有什么问题可问了”。

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可问了吗?在一堂高中政治课上,老师正不假思索地总结“矛盾”的含义时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或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话还没有讲完,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在什么情况下尺不如寸,寸比尺优越呢?”这一问,课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那老师一时语塞,表情颇为尴尬,便板起脸高声呵斥道:“谁让你‘打岔’,上课为何不专心听讲......”可见,学生并不是没有什么问题可问了,而是不敢问也。因为,在训斥声中,学生们早已明白:自己身边的不少教师并不喜欢思维活跃、想像丰富、常常提出诸多“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学生,而是偏爱那些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跟着教师节拍向前走的学生。

有人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轨“。可如果我们的教育始终艰难跋涉于“分数---考试---升学”的怪圈,那么实现“转轨”可谓九天揽月,五洋捉鳖。

某校一次政治课考试,教师出了一道分析题:“匡衡借光读书”说明了什么?有的学生分析说:“匡衡学习刻苦”;有的学生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学习”。偏有个学生在回答时说:“匡衡凿壁借光,苦读精神很好,但损坏了墙壁,也损伤了视力,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结果,被老师毫不客气地打了个叉。这里,我们不是责备教师这样,而是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出色的,他们都具有惊人的创造性思维天赋,随时可能迸发出各种各样智慧、新奇的思维火花。遗憾的是教育不是去挖掘、发现和培养这种天赋,而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去扼杀它们---引导学生寻找一个标准答案,案得,思维行为即止,勿需冥思苦想、标新立异。久而久之,学生被“塑造”成囿于教师、囿于书本的“思维机器”,面对茫茫题海、巍巍书本,举步维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发现没有纯粹的逻辑通道,它必须依靠人们的想像、直觉和灵感(顿悟)等思维要素的协同动作。这话虽然是对科学研究而言的,但是,它也完全适用于我们的教学。在讲述“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鸡蛋为什么能变成小鸡?”学生回答:“因为它是种蛋。”我继而又问:“是种蛋能变成小鸡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能,还要有适宜的温度。”接着又问:“种蛋与温度哪一个是孵化小鸡的关键因素?石头能在适宜的温度下变成小鸡吗?......”步步深入的提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思维的对撞中,学生不断产生灵感的火花,由顿悟而获得新知。因此可以说,没有问题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像、直觉、灵感(顿悟)等创造性思维要素的协同运作。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一般要经过定向、准备、设想、评价和实施五个阶段。定向阶段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激发解决问题的动机;准备阶段是收集和整理资料;设想阶段,是运用发散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评价阶段是运用辐合思维判断,选择最好的方案;实施阶段是把方案运用于实际。其中设想阶段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最大。因此,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让思维自由奔放,使之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讲述“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时,我举了“把木梳卖给和尚”的例子。谈到其中三位营销员中有一建议长老把木梳作为纪念品赠给香客。之后,我提出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营销员,如何将木梳卖给和尚?这个问题的提出,像一块石子投进了学生平静的心底,激起了他们的涟漪。同学们绞尽脑汁,出谋献策,提出了许多销售方案。经过一一分析、评价,最后选择了两个最好的方案报告于我。此事,让我一直深受感动---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是如此的广博,对问题的看法是如此的独特。

《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总会抓住时机,及时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展开交锋,思维迅速运作,灵感不断涌现,且一个学生的灵感不断引爆另一个学生的灵感,形成一种连锁反应,使全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迅速发展。在运用问题、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注意营造一种宽松的、自由的、民主的、愉快的课堂氛围,绝不能动辄“吹胡子”、“吹哨子”、“亮红牌”,警钟常鸣。即使个别学生“固执己见”,也不要视为“异端”而施于火刑,也许真理就在少数人手中。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想,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轻轻松松提问的时候,当教师能够潇洒自如组织教学的时候,当创造性思维真正走进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又何愁培养不出敢于挑战爱因斯坦的人呢?

作者单位:商丘市实验中学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zllqx00su6m.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