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比喻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透析比喻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透析比喻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就比喻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谈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二是使复杂过程浅显化。三是使难懂的模型直观化。四是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五是使知识记忆深刻化。

关键词:比喻物理教学

比喻,是指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其有相似之处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所谓教学比喻,就是把这种修辞方法移植到课堂上,用学生熟知的且与新知识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事例,对应说明新知识的疑难之处,配合正面讲解,以达到教学目的。恰当的比喻能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时甚至能在笑声中一劳永逸地解决那些原本很难说清的问题。下面简要谈谈在教学中运用比喻的几点体会。

一、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在讲解电势的相对性,电势差的绝对性时,用现成的笑话来进行比喻。这无异于盛夏里送来缕缕清风,沙漠中淌过涓涓甘泉,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某人想咬掉自己的鼻子,但够不着。于是他站到板凳上,又站到桌子上,最后爬到房顶上,结果还是够不着”。显然能否咬到鼻子不是决定于嘴的高度,而是鼻和嘴的高度差。这则笑话的幽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马上触类旁通,很快理解了电势的相对性。在讲电场概念时,学生对“在电场中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点电场的强弱和方向与检验电荷电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此时可用电场比作风,检验电荷比作风中线系着的气球。气球可以检验风的有无、方向以及强弱,但风向和风的强弱与气球无关。这样变不见为可见,学生很快明确了检验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有无、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且电场与检验电荷的有无无关。一位同学对物体的动能和分子的动能辨析不清,老师这样比喻说:“汽车载一箱飞舞的蜜蜂前进,箱子是物体的运动,而蜜蜂的飞舞好比是分子的运动……”,老师还没说完,学生就说:“我明白了,即使汽车停下,蜜蜂仍在飞舞。”多么神奇的比喻啊,化抽象为具体,事半功倍。

二、使复杂过程浅显化

一些物理规律,由分析到得出结论,其物理过程复杂,学生听了仍心有疑虑。这时可不失时机地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如“加速度减小,但速度仍可以增大”可用“月存款额逐渐减小而存款总额仍在增加”来比喻,这样学生对此结论深信无疑。又如,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又不易通过实验来观察,这时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大家熟悉的“船装运货物”来打比方。发射天线比作始发港;高频电流比作船;音频电流比作货物;接收天线比作终点港;调制比作装货;传播比作运输;检波比作卸货。这样化无形为有形,既易于学生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使难懂的模型直观化

在描述微观世界时,物理模型常常在学生头脑中不易建立,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若用比喻可以使模型直观化、具体化。如原子结构模型可以把它比作“人造卫星绕地球的圆周运动”,它们遵守相同的向心力方程,解题方法也相似。这样,用已知开拓未知,既可加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思维的发展。讲到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区别时,许多同学难以分清。

这时可以用“独舞摄下的录像”和“集体舞拍得的照片”来分别比喻它们,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它们分别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和“多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再配合正面讲解,从而能使学生对两者本质的区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四、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

有些理论描述的微观世界,学生无法亲临其境,再加上想像力又不佳,这给他们的理解带来困难。我们可以借宏观世界中类似的情景来帮助理解。如讲到三种状态的物质分子的运动时,有位老师这样说:“气体分子的运动,好像是夜晚强烈灯光下的一团飞舞的蠓虫;液体分子的运动,又恰似游牧生活,短时的迁移(移动)和比较长期的定居(振动)相结合;固体分子的运动,则象一间关闭的教室里坐满前仰后合,左倾右倒地欢唱的小学生一般”。这样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隐晦的理论通俗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实验得出愣次定律后,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愣次定律所反映的感应电流的规律,一位老师把感应线圈比喻为具有“冷酷”与“多情”双重性格的特殊人物。当磁极来时,线圈的近端产生同性磁极,排斥原磁极,抗拒磁极的接近,表现十分“冷酷”。一旦磁极走时,近端又立即产生异性磁极,吸引原磁极,挽留原磁极的远离,表现相当“多情”。最后归纳成“来则拒之,走则拉之”八个字。这样的比喻,既使学生感到形象有趣,掌握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是一箭双雕。

五、使知识记忆深刻化

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为规定的,或实验得出的或由于推理过程复杂,给识记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借助比喻来帮助记忆。如电容器的电容公式,学生常把它弄颠倒。可把U比作容器,“-”比作容器盖(按形状),抽去容器盖把电量Q放入容器U(按Q与U的位置关系),即为电容器的电容。又如,“透镜成像时,物像移动方向相同”,这一规律学生常记常忘。如比作“敌进我退,敌逃我追”,既易记,又增强了趣味性。再如,研究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势能随分子距离变化关系时,可用“弹簧连接两小球”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弹簧的弹力比作分子力,弹簧的弹性势能比作分子势能,两个小球比作两个分子,弹簧之间距离变化比作分子距离变化。这样易为学生接受,大大提高了记忆效率。

总之,比喻可以变陌生为熟悉、变平淡无奇为形象生动、化抽象深奥为具体浅显,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家秦牧说过,“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话里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里,哪里就会清晰明亮起来”。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zhflx04tuj0.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