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物理知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解释自然。学好物理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热爱自然,解释自然。怎样才能教好物理,让学生学好物理、运用好物理知识呢?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 实验
在教学中,要提高和改善物理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和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还就充分利用好实验课的作用。
初中物理研究的是有关力、热、声、光 、电的现象 ,这些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而小实验 ,能把看不到 、摸不到的现象转化为看得到、摸得到的具体现象,通过具体直观的现象就能较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在鼓面上放一些细沙,敲击鼓时沙子也在跳动,通过沙子的跳动放大了鼓面的振动,从而让学生深刻的记住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点;在讲力的作用效果能使物体发生形象时,学生很难理解,因为有的物体发生的形象不易观察到,为了让学生能理解这一知识点,老师可以利用微小形变计,学生通过观察细玻璃管内有色液面的上升,从而认识到看上去没有形变的瓶子实际发生了形变。这一个个直观的现象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简单化了。简单的物理现象替代了老师空洞乏味的讲解,把复杂的问题直观的、趣味性的简化了,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的设计和选材,是关系到实验课的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怎样才能在实验课上收获更多,课前精心设计是很重要的。这需要教师成为一个非凡的设计师,能根据每一个知识点选择相宜的实验,并能精心设计好每一个实验过程。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奇妙现象和学生对这些现象所产生的神秘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中并总结出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如刚接触物理学科时,学生会因其神秘感望而却步,觉得物理难学.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呢?在第一堂物理课上,教师应多展示一些物理小实验:瓶吞鸡蛋、用惯性演示器演示惯性的存在 、会跳舞的小人、不会下落的乓乒球、口吹纸条,纸条不分开反而靠近等 ,通过一些学生身边的现象,让这有趣而又不能解释的现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感,使其可以轻松地学习物理。
其次,新奇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去学 。比如: 用纸盒烧水水开而纸不着火;发声的手机放入真空罩为什么听不到声音;为什么“闻其声能知其人”为什么平面镜中会有另一个我;振动可以产生声音,可是为什么不是所有振动都能让人们感知到声音;这对学生而言新鲜又难以置信更让学生倍感矛盾和困惑 ;这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如 :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可用一面玻璃代替平面镜,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出物与像的大小、物与像到玻璃的距离、物与像的连线与玻璃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一个个简单易做的实验出发,使课堂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更易掌握知识。
实验操作就是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手能力 ,而动手操作是检验其能力的关键 。每个实验从开始设计到操作,都应最大可能的由学生亲自完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否则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开放的实验必定会带来百花齐放的好结果,此时的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把枯燥抽象的原理学习变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使学生有一种知识饥饿感,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探究串 、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时。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 、动手操作、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把电路类比成生活中的水管,电流类比成水流。再结合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提高。
由于物理学的特殊性、贴近生活性。要让学生学好物理,并能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首先应让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给予肯定,才能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特别是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不断鼓励耐心指导,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而对于各方面表现突出、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进步显著的学生应当众给以鼓励和表彰。使同学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鼓舞,感受到欢乐和愉快。使学生有对科学探究的勇气,有成功的信心,再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并充分发挥好实验的作用,把抽象理论变为直观现象,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好物理,用好物理,完成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完成新的教学理念下的物理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z4cmr010aqf.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