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纪录片与口译基础能力的培养-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英语纪录片与口译基础能力的培养

英语纪录片与口译基础能力的培养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口译训练越来越受到外语界的重视,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口译能力的培养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的许多与口译密切相关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但这些能力在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中重视不够,而在口译课中却很难迅速解决。本文分析了这些能力,并提出利用科教文化纪录片片段培养这些能力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口译 口头复述 纪录片

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口译人才,因此,口译训练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外语界的关注,各种不同的口译资格证书相继出台,许多外语院校及大专院校的外语系也增设了口译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已经明确把口译课列为专业技能必修课,可见,一度成为外语教学薄弱环节的口译教学已经成为外语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而且,一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重视口译能力的训练。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现在的口译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除了教材及学科体系的问题外,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外语专业的学生在高年级没有达到口译的水平。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口译课应推迟至四年级开设,在三年级可以开设高级口语或专题口语课,为口译技能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虽然推迟口译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能力与口译素质要求的矛盾,但有些能力在短时间内无法培养,很多直接影响口译的基本能力必须在早期解决,而以往这些能力在一般的基础外语课上被教师忽略。笔者认为,外语教师应该把口译相关能力的培养融入基础英语课堂,在低年级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找出路。

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培养与口译直接相关的能力包括:口头复述能力、逻辑思维连贯训练、书面语向口语体的转化能力、反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本文以下将分别对这些能力在基础英语课堂中的培养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利用科教文化纪录片片段培养这些能力的一些建议。

这里所说的科教文化纪录片,主要指英国广播公司(BBC)、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1)、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种类繁多,既有介绍世界人文地理的旅游节目,也有古代文明、人物传记、现代科技、植物动物等等。近年来制作的纪录片有的投资相当巨大,并且非常重视利用现代的拍摄手段,有很好的视觉效果,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这种视听材料一般都有双语发音,双语字幕,非常适合口译练习。

一、口头复述能力

口头复述是英语教师常用的一种练习手段,但在不同思想指导下的复述练习的目的和方法是不同的,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对一段英文进行复述可能是要求学生对某些特定的词汇或句型进一步巩固,或是通过课文的复述加强学生的一般表达能力。但在为培养口译能力而进行的复述活动中,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用大脑记忆储存信息的能力,这种练习开始一般应该使学生听或阅读较长的材料,使学生无法注意语言本身,因为口译训练的一个关键就是使学生学会听的对象不是语言的外壳,而是语言的意义。正如北京语言大学的刘和平教授指出,在口译训练的前期,为了训练用脑记忆的能力,“不仅不能记笔记,而且还可以从母语到母语,从外语到外语,暂时避开翻译,尽量让学员记忆贮存信息内容。尤其提醒学员要表达内容的语言形式,强调内容的逻辑性。”[2] 我们可以把这种复述看成是单一语言的口译,但重点训练的是信息的记忆与表达,为以后口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纪录片片段很好地融入传统的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课堂中。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把制作出来的视频片段分类欧洲文化、亚洲文化、非洲文化、美洲文化、人物传奇、动物世界、人体科学、文学艺术等几类,这样在教学中可以随时调动。在课堂中在相应的时间播放纪录片片段,然后让学生对看到的内容进行原内容缩减,这是口译中经常遇到的任务,有时称作摘要。译者在进行摘要时需要从大量的影片信息中找到必须翻译的内容,并以清晰的思路加以重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信息,简单来说就是5个W和1个H,而这六个因素以何种关系、顺序被表述,则需要一定的思维训练,这个问题在以下阐述。

二、逻辑思维连贯训练

要想成功口译,就必须对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西方人非常注重逻辑推理,段落有中心思想,段落内容与主题直接相关,句子间通过因果、对比、说明等关系粘连在一起。对于这种关系译员需要有很高的敏感度,因为口语在传达信息时的重要特征就是说话者与听话者在说与听时都有一定限度,一个完整的意思要分几次说完。如果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译者就能够听得明白,说得清楚。所以,在基础英语课上,教师要从长远出发,培养学生对连贯关系的敏感度。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即席演讲进行当场分析,指出使演讲继续下去的思维方式,在阅读和听力的学习当中,应当留意句子、段落之间的连贯关系,并对各种关系的常用连词进行总结。在遇到不同语体的文章时,要注意对这种语体的语篇分析并指出这种分析的意义。

口译中常见的语体是叙述语体、论证语体和描述语体。这正是在纪录片中的主要的语体形式,教师可以广为利用。但教师在准备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截取部分的相对独立完整性,还要考虑画面、字幕和教学应用等因素。

在课堂上训练中,教师让学生对某一个片段进行翻译,当学生不能顺利进行时,教师和同学往往认为是学生的英文听力问题,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学生没有记清楚语篇章整体的逻辑关系而造成了遗忘。作为译员,如果聆听时抓不住说者的意义演进的思维过程,而表达时只注重语言本身的对等,忽略逻辑关系,自然是不能进行成功口译的。教师一方面要分析语篇架构,还要引导学生按着这样的架构进行记忆,以完成翻译。

三、书面语向口语体的转化能力

将书面语转化成口语的能力对于口译员来说主要体现在视译当中,这种口译任务的成功完成需要把书面语的信息转换成口语,也就是能够把适于阅读的文章,变成能听得清楚明白的口语。这种能力应该在基础训练中加强培养,比如在将书面语向口语体转化中,应注意把一些语义浓缩的书面词转换成易懂好说的口语词,关系结构复杂的复合句断成多个简单句并按一定关系重新组织,在分出新句时,要注意增加指示词充当新句子的主语。这些训练在基础课上可以不进行翻译,先通过从英语到英语来强化这种语体差别的认知,然后再熟能生巧。笔者发现,许多英语专业学生都感到在平时阅读的文章对他们口语表达的提高帮助不大,事实上,如果他们意识到这种口语体与书面语的转换关系,那些适于阅读的文章也同样适用于口语的练习,教师应该在阅读课上给以引导,利用阅读材料进行一些拆分长句练习和口头复述练习。尤其是在高年级,学生们已经不能满足一般的口语会话,而他们能阅读的文章的难度已经到了相当的水平,如何把口语调整到与阅读水平相应的水平,这种能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已经具有这种能力,在口译课中的视译部分也就容易多了。

文化科教纪录片的语言非常倾向书面化,甚至存在一些书面长难句,在口译中不容易瞬间产生对等的美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口语体解析纪录片内容。

四、注意力与反应能力的训练

口译员需要很好的反应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能在口译课堂中得到充分地训练。在口译的环境中,要听,要分析,还要说,在同声传译中这些任务同时进行,就显得更加紧迫。所以对于口译员来说,需要训练自己注意力的稳定性,做到长时间全神贯注,使自己进入良好的听的状态。在课堂中,经常会有这种情况:一个同学发言,很多同学都不注意听,其实这正是训练注意力稳定性的好时机,同学应该排除各种干扰避免注意力的分散。在稳定聆听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注意力分配练习,因为口译需要译员在同一时间完成不止一项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训练,即使听清楚,也没有精力进行分析整理或同声表述。所以需要训练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分配注意力,做到“一心二用”。有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英语接龙游戏,这就是练习聆听和反应能力的很好练习。

利用纪录片片段进行跟述练习是一种直接有效的练习注意力与反应能力的方法。在练习中,学生听取原音且同时开口说话,这种练习在训练注意力和反应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升练习者英语语音、语调、语用等各方面的口语运用能力。在训练达到相当熟练的阶段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变化,如用一些同义词,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补充等,但要注意抓住主要内容。这种练习方法可以在利用纪录片片段在各种基础课中进行。

另外,注意力与反应能力与心理因素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口译员在工作时经常面临着非常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口译员经常要在正式的场合中工作,很容易造成译员怯场,甚至会使口译中断,很多学生在口译考试时都会发颤音,手发抖,大脑一片空白。所以教师应该尽早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控力,使学生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处变不惊,坚持到底。要训练学生在讲台前能够用大脑积极思考。这种心理状态要建立在平时刻苦训练,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很多外语教师发现学生由于胆怯而不愿意发言,一些教师还试图通过一些活动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气氛,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发言,但教师更应该训练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训练,并使学生意识到这样做的意义,使他们在紧张的状态下积极思考,发挥出自己最佳状态。在这种能力的训练上,教师不仅仅是在教授语言,而且还在充当着心理辅导师的作用。

五、口译纪录片片段的制作

为口译活动收集与制作纪录片片段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在制作纪录片片段之前,我们首先要先收集大量纪录片,生产纪录片的电视台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三家为英国广播公司(BBC)、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这些纪录片种类繁多,既有介绍世界人文地理的旅游节目,也有古代文明、人物传记、现代科技、植物动物等等,近年来制作的纪录片有的投资相当巨大,并且非常重视利用现代的拍摄手段,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如BBC出品的《地球脉动》《美丽中国》,探索频道的《列国志》,在内容和拍摄手法上大大超过以往的纪录片,其画面和音效在课堂上往往会给学上带来很大的震撼。另外,我们应该尤其注意那些新闻专题类的英语纪录片,如奥运会、美国总统大选等,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具体时代性。其语体符合口译活动的特点。在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购买DVD,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免费片源。通过观看,我们可以确定我们需要截取的部分并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截取。在片段截取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截取部分的相对独立完整性,还要考虑画面、字幕和教学应用等因素。教师在收集截取视频过程中可以带着目的,寻找与教材课文相关的视频。也可以广泛涉猎,把声音效果俱佳,适于教学的片段先截取下来保存,再寻求片段和自己教学联系的可能性。另外,现在也很容易在互联网上获取电影字幕的文本,这样随着教师掌握的片段越来越多,自己就形成了一个小型数据库,可以通过文本的检索来找到课堂所需要的视频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口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基本能力,才有可能在正式的口译课的训练中取得很好的效果,而这些的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基础英语训练阶段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认识,如果期待这些问题在口译课上统一解决是不现实的。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基础阶段就应该开发各种方法有意识培养这些能力,为以后学生的口译训练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健壮. 口译教学改革议[A]. 中国科技翻译,1998.

[2]刘和平. 口译技巧[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yc2vx01hkkm.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