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和讲解历史知识,更是为了让现实人与历史人、师与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在历史教学中,人是有效课堂的主体,情感是有效教学的纽带。
什么是幸福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感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更多地则表现为一种价值感。对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幸福感包括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温暖感……总之,幸福感是一种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学生的课堂幸福感生成于每一个教学细节,又对教学行为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因此,我认为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应从提升学生幸福感开始。
1.扩大教学的透明度,提升学生的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就是胸有成竹的、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主动,往往是因为对即将开始的课堂学习没有准备,缺少底气,因此只能对老师“听之任之”,被动应付。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堂就是特殊的战场,学生有备而战方能取胜。目前常见的“学案导学法”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途径,它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准备、动手有痕迹、思考有依据”。有了“学案导学法”的帮助,扩大了教学的透明度,学生的安全感自然也就提升了。“学案导学法”主要由两部分构成:①设计学案。“目标导航”环节呈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前置学习”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点;“协作共进”环节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提升学习”能让学生及时巩固并反馈学习的内容。②使用学案。首先是以“案”引导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阅读目标要求,明确学习的方向;通过完成前置学习,初步达成基本知识目标;通过思考习题,发现疑难之处。其次是以“案”引导课堂学习。在交流基本知识中,梳理知识网络;在讨论探究中,理清思路,加深对预习知识的理解;在练习检测中,及时巩固学习效果。再次是以“案”引导课后复习。学案上既有基本知识,又有思路痕迹,学生只要及时温习学案,就可以轻松地温故知新。
2.增强教学的厚度,提升学生的归属感
所谓归属感,指个人自觉被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课堂厚度的首要指标是量的积累,即增加学生的学习储备。以学生的前置储备为课堂起点,给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展示自己所知的过程中,享受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感。
课堂厚度的重要指标是质的提升,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学生前置储备的知识往往是分散的、孤立的,只有引导他们跳出孤立的点,挖掘内在的联系,串点成线,梳理整体脉络,连线成面,理解因果缘由,才能最终在由点到线、由平面到立体的多维建构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路和严密丰满的知识网络,也使他们认可自己所储备知识的可用性及理解能力的可行性。
例如,在复习《步入近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操作。①学生展示交流:文艺复兴的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②引导学生思考:14~18世纪,欧洲的制度正悄悄地发生怎样的变化?(串点成线,归纳时代特征,抓住专题主线: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即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也即所谓“步入近代”)③启发学生纵向比较:以英国为例,分析资本主义时代与封建时代,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区别。(厘清三条副线:近代化的主要特征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先进化)④启发学生横向比较:比较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史实与欧美国家步入近代的过程,分析中外近代化的异同及原因。
这样的教学安排,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厚度。学生在交流自己学习心得的过程中,能获得被老师和同学支持、尊重的幸福感;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扩充自己的储备,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
3.调整教学的难度,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常见教师采用以下两种手段:一是减少或增加课堂的容量或难度,二是加大强记硬灌的力度。而这样做,最终导致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或“消化不良”,自然就谈不上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怎样的教学才是适度的呢?①容量要适当。某教师用一课时,复习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格局演变。虽然从逻辑角度看,这样有助于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专题,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容量偏大,这部分内容至少涉及了九年级上、下两册共8篇课文。一般的教学步骤是:首先要回忆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诸多史实,然后分析战后格局的演变,最后总结影响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而为了完成这繁重的任务,教师通常只能匆匆地讲,学生也只能急急地赶。在密集快速的猛烈轰炸中,学生很难找到成就感。②视角要巧妙。一个最佳的视角,就是学生思维的恰当制高点。视角过高,学生会茫然找不着北;视角过低,又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例如,在学生的印象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乱”得可畏,常常理不清,记不牢。诸如三国鼎立、江南开发、孝文帝改革等知识点,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为此,笔者带领学生跳出知识点,从时代特征的高度俯视单元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归零为整,注意抓住两条线索(即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来记忆,学生一下就记住了相关知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调整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感到内容适度,他们很容易就掌握了相关知识,自然就提升了成就感。
4.保持课堂的温度,提升学生的温暖感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虽然学生的个好各异,但是人非草木,他们也都是有感情的。“学优生”希望受到更多关注,中等生也不甘被忽视,而“学困生”尤其渴望获得鼓励。只要老师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和蔼的微笑……能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还回的将是一片灿烂;只要教师给课堂一点温度,学生感受的将是长久的幸福和温暖。
例如,我班上学生陈某,是一名学困生,尤其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但我没有放弃他,而是一直鼓励和帮助他。经过一年的努力,陈某对历史学习从厌学到乐学、从懒散到积极。正如他家长所说“他越来越喜欢历史课……”记得有一次,我特意安排他与班上历史学习最优秀的三位同学上黑板回答问题,结果他的答案比其中的两位同学都答得圆满,赢得了全班的喝彩。从此,他更加热爱学习历史,成绩也稳步提升。我想,多年以后,学生不一定还能记起曾经学过的某一个知识点,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曾经在课堂上的温暖和幸福!
(作者单位:如东县实验中学,江苏 如东,226400)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ybsei026qvb.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