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层面上的民生问题-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浅谈政治层面上的民生问题

浅谈政治层面上的民生问题

【摘要】外在表现为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其背后关联的是政治问题,站在政治的角度对民生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的加以阐述以及对其进行了深度的本质分析目的是为了指明发展民主政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路。

【关键词】民生问题;政治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路径选择

一、民生问题的政治诠释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基本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的状况等等。从内涵上看,民生问题就是人们的生活、生计问题,包括民众的衣、食、住、行、用,生老、病、死等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从外延上看,民生问题除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外,还有民主与社会和谐,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政治、文化,民主与法制,体面与尊严问题。表面看起来属于经济、文化问题的民生问题,它背后实际上是与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政府的自身行为有关,也与一定时期国家和政府的制度安排有关,更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民生问题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政治体制、政治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民生问题的实质是政治制度问题。

二、产生民生问题的深度分析

(1)民生问题凸显保障制度的缺失,特别是保障人民的民利、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制度的缺失。民生问题外在表现出来的多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必须看到,由于当前这个社会不能体现公平、正义,社会利益分配又明显不公,即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了,民众的呼声仍然会很高,甚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民生问题背后关联的是民众的利益和表达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民生一贯的主导者都是政府和执政党。所以民生问题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和机制都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如果弱势群体缺乏正常的利益表达机制,就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他们的利益受损以后又找不到正常的表达形式,这样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很显然,中国目前民生问题之所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民意表达不充分有直接的联系。现实中,拆迁案、的发生就是由于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缺乏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没有从实际出发,盲目推崇领导主导的执政方针,忽视公众的利益最终导致了民愤。(3)民生问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结构失衡与社会政策的短缺。民生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大到社情民意表达的权益,小到衣食住行的琐事,这都与经济、社会、政治发展有紧密联系。回顾近30年来的发展,我国的发展结构有明显的失衡,其状态是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政治发展明显滞后。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政治架构中各种群体博弈能力的失衡,弱势群体的政治影响力太弱。因此,民生问题的治本之道在于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即民生必须通过民主来加以保障。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路

(1)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范围和渠道,建立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范围和渠道,给民众充分表达的权利,尤其要重视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声音。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要积极听取民众的呼声,对重大决策事项采用民主决策和参政议政的方式扩大民众的话语权,重视民众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科学有效工作机制,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民生问题的落实。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其落脚点体现在民生上,关键要扩大公共服务,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逐步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同时要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架构方式,积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共建共享,对非公益性民生问题,要采取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多元化投入、运用市场运作方式、达到互惠互利、共建共享。(3)加快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真正把民生纳入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制度框架和管理轨道中来。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即要把“民生至上”作为全党的思想共识和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真正把民生纳入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制度框架和管理轨道中来。制度建设要求真正做到制度和谐、制度平等、制度革新、制度全面四个方面。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设计规则、制度,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基本出发点、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以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作为主导的社会评价标准,使“民生至上”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真正转化为具体的制度、体制、规则和机制。

参考文献

[1]汪玉凯.民生问题的政治高度[N].文汇报.2010(3)

[2]黄月平.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N].经济观察报.2007(4)

[3]董建萍.民生问题折射政治――民生问题理论研讨会综述[J].资料通讯.2007(5)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y7jkk00dlya.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