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监控的风险与规避-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班级管理中监控的风险与规避

班级管理中监控的风险与规避

〔关键词〕班级管理;监控;道德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从财物安全的角度考虑,在公共区域和班级中安装监控装置很常见,班主任利用监控装置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有一定的必要。但有一些班主任却将监控视为管理学生的法宝,特别是在无教师在场的环境中利用监控设备监督学生,甚至将监控中发现的学生违纪现象作为教育的案例,班主任在庆幸管理有效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可能存在的风险

教室属于公共区域,学校从财物安全的角度考虑,(包括大型考试的需要)设立监控装置并不违反法律,但应该看到,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任何教育措施不仅仅影响到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也会影响到其认识和心态。笔者认为,利用监控设备监督、管理学生,从育人的视角分析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1.学习低效的风险

安静的场所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教师强调和关注班级纪律,包括自习纪律的重要原因。问题是,监控带给学生的安静是一种什么状态?至少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清楚:

一是外力的控制能够保证躯体的规范,并不能保证思想不走神,也不能保证学生高效地学习。相信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写教育反思,规定字数和篇数,甚至采取严厉的检查和评比措施,但教师真的就写出高质量的反思了吗?

二是认真学习的条件是内心的安静、安全,在监控下学生可能变得更为紧张和焦虑,怕一不小心被老师逮着,这种内心的焦虑、担忧让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外在言行上,如何能安心地学习?对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深有体会,校长每天站在我们眼前,我们就能高效地研究教学?似乎不需要更多的解释。

2.自律缺失的风险

监控是一种外力的约束,如果没有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只能保证学生在监控下表现规范。问题是,无论教师如何努力,监控都有自身的不足,既不可能时时处处进行监控,又不可能对每一个违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既然如此,在监控不到或者违纪不被发现的时候,青少年自身认识的偏差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不足都使得他们会表现出与监控下不一样的心理和行为。这种监控面前表现一套,在无监控的地方表现出另一面的行为,无助于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自我监督的能力。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无论能否升入大学,都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当教育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恰恰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3.师生冲突的风险

班主任面对监控中发现的学生违纪行为,针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也许有必要,但是面对班级中几十名学生,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重视和及时改正问题,班主任常常将个别学生的违纪现象公开化处理,以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当事的学生常常会对班主任公开化的处理方式产生抵触,甚至会以极端的方式对待老师。更值得思考的是,监控至少是一种违背人性的管理方式,学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有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也会因追求个性的自由表现出抵触或抗争,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表现出来,都会受到教师的打压,随着控制的升级,师生之间就会有冲突的风险。师生关系的恶化会影响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规避风险的思考

就监控本身而言,在操作上无论如何优化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规避这些风险,笔者认为,从育人的角度审视教育方式的道德性以及可能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进而思考教育应有的行为,这是规避监控风险的有效措施。

1.教育应培养有道德的人

我们不否认班主任监控学生不良表现的教育初衷,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做人,但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班主任施此行为的目的更多地在于保证学生的学习秩序。其实,无论我们常说的教书育人,还是当下教育的立德树人,都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比升学和分数还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引导学生做有道德的人,这是每位教师理应承担的责任。从道德角度分析,监控无论如何说都不是一种光明正大的教育方式,风险的背后是缺少道德的支撑。在过分看重控制的环境中,很难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更为可怕的是,学生很可能将这种管理方式带到社会生活中,以这种强制的方式对待他人。而要想培养有道德的人,必然要按照道德的原则进行,比如规则本身的道德意义,学生对规则的认同和理解,学生遵从过程中的价值体验等。在了解学生行为的过程中也应该遵从基本的道德规范,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比如与学生交谈,征求意见,或者学生自我陈述反思等。将纪律管理上升到育人的高度,注重与学生协商,以建立必要的规则和自我管理的机制,将能有效解决过分依赖监控管理班级的问题。

2.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

很多学生出现不良的行为除了自身的控制能力不足,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事情可做,自然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些事情常常被班主任看作违纪行为。从教师的角度看,学习是学生最有价值的事情,但学生并不这么认为,至少不会把学习看成是最有趣的事情。对此,单靠外部的控制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曾经有这样的一个观点,要想地里不长草,最为有效的办法是种上庄稼。同样,要想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一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这有一定的难度,未必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都很有趣;二是让学习变得有价值,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对自身当下和未来的价值,也会在教师多元的评价方式下获得成就体验。现实中不少学生没有升学的希望,也体会不到学习应有的价值,比如为了提升分数,很多教师让学生“背”实验,学生很难体验到成长的价值。因此,改变学习的定位,回归到生命成长的角度,让学生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需要的事情可做,就会减少一些无效的或违规的行为,班主任就不必要时时依赖监控。

3.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班主任依赖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常常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管理思维,那就是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学习效率与人的心理状态关系太大。当学生不愿意学习,人在曹营心在汉时,这种监控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自习课本应归学生自由安排,有助于学生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查漏补缺。但目前很多学校为了强调管理的统一和强化教师的管理责任,将自习课分给科任教师,自习课变成了某学科的自习。当自习变成统一的学习要求,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被剥夺时,自然很多学生就会无所事事。威廉・格拉瑟提出了著名的选择理论,强调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基于内心的自主选择。因此,应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这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特点,也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建议和指导,并非是简单的要求和强制。如果学生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并且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也就能有效地遵守各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纪律。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进修学校,临沂,276700)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wjgi104ag09.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