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是一门独特的科学,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是通过一定量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共同组成的有机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怎么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历代的教育者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所谓有效课堂,是在单位时间内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高质少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是“轻负荷、高质量”教学理念的精髓和核心。
一、 预
预,即预习。在历史教学中,预习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预习不仅指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预习,更主要的是对本节课背景的系统理解。比如学生在学习王安石变法这一章节内容时,首先要了解变法是针对什么而提出的措施,首先想到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土地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当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造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政府不断增税,由于富者有田无税、贫者产去税存,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另一方面,由于武将赵匡胤自己是发动夺取政权的,因此上台之后首先收夺军权,又因袭了五代以来的枢密院制度,在军队中实行“更戍法”,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北宋在对辽和西夏的作战中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等知识。更为深刻的改革运动已在酝酿之中。学生对教材的背景理解之后,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自如,环环相扣。
二、 读
读,即读教材。新人教版的教材内容划分的详细具体,包括前面的单元引言、本课背景、教材正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学习延伸、知识注释,每一个知识板块都有不同的意义。“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次能力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强调了阅读能力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发展智能必须从培养阅读能力抓起。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说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开课前通读教材,为后边的讲课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读教材不仅要从头至尾地读,而且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去重点读,即对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教材中的难点部分做重点阅读。
三、讲
讲,即讲授。讲授在任何时候都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主渠道。根据高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要求和历史教学的经验,我以为历史教学中讲授不能只是介绍性的,在学生已具备相当阅读能力的情况下,介绍性讲授会使学生感到乏味,课堂时间利用率不高,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的内容也有限,如果教师个人教学有欠缺,课堂教学效果会大为降低。因此,在不断提高教学技艺的同时,课堂讲授应在时间上有所划分,75—85%的时间由教师完全支配,15—25%的时间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支配。教师在讲授时应整理出清晰的线索,以此贯穿具体内容,力求避免简单地重复教材内容,必要时可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组织。对于零碎、简单、通过自我阅读即可掌握的内容从简从略,授课时以提示的方式点出,供学生在课后了解,这就可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四、 练
练,即练习。可分为口头的问题练习和课后的书面练习。口头练习,指学生在课堂上对历史知识的概括总结,包括小组讨论和集中发言。具体程序如下:在学生阅读前,明确提出具体的历史问题,学生就某些问题在认真阅读课文和开展学生之间讨论的基础上,做好课堂发言,较难的和较复杂的内容多请些学生练习回答,学生能够回答正确答案,适可而止,教师予以肯定;经过学生议论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由教师再提示或由教师直接释出,这可视课堂教学进程实际而定。切记,课堂上学生的练习主要是沿教材内容顺序而定,但根据温故知新和比较鉴别的原则,教师根据内容特点提出相关或相似问题请学生思考、回答。课堂练习问题的提出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学习生动、活泼、有序,把令学生讨厌的干巴巴的历史课变成了学生漾起强烈学习欲望的一门课程。
五、 悟
悟,即省悟。学习历史要经常的省悟,这样可以知道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对课本某一知识点记忆不准或理解不深刻,然后及时去认真温习,查漏补缺,力求系统准确地掌握知识。尤其是在考试检测之后,要进行深刻的省悟。有时在检测中出现的一些答题错误,不完全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住知识而造成的,有的是因失误而导致的,即理解失误、分析失误、审题失误、表述失误等。这些失误要求教师在评讲之前启发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和互相讨论,自我意识到错误的根源,找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仅印象深刻,掌握牢固,而且提高很快。
中学历史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不断地创新,我所总结的这五环教学法,环环相扣,整体适用于各个教学阶段,具有精讲多练之特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五个环节由启发到识记,由识记到理解,通过检测、反馈、纠错,直到最后老师评析,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以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培养智能之功效。五环有效课堂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系统工程,它源于教学工作全局理念的正确指导,依赖于教师个体教学活动的正确实施,成功于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个体进步和师生之间默契配合。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wf7j70269e9.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