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象、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例如:如学习“离子键”时,可通过动画处理:画面上先有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模型, 随后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 钠原子最外层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 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 同时显示出负电性, 此时, 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 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 同时显示出正电性, 在静电作用下, 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 可以较好的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形成过程、形成条件, 使教学难点顺利的得到解决。展示分子结构及反应断键部位。这主要用于物质结构及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如CH3COOH 、C6H5OH等分子结构,可通过3DS制成立体分子结构动画,生动地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制作动画,加上闪烁与伴音,能形象地展示如苯的硝化及溴代,羧酸与醇的酯化等反应的断键部位及新键的形成。
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模拟微观世界的化学反应和现象,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对于化学中运动而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从而对化学变化的本质能一目了然。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电解的原理,反应的历程,电子得失等大量微观现象进行动态的模拟是化学教师渴求的现代教学手段。如在进行“酯化反应”的教学中,运用动画软件中可以把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机理清楚的表示出来。课堂上学生清楚地从屏幕中看到乙酸中的羟基和乙醇中的氢从原分子上断开后“手拉手”形成了水,剩余部分结合成新的物质酯,不觉兴趣盎然,机理清晰明了,大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w33yf00zism.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