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溶入历史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建和谐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主要不在于智力高低的差异,而在于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意志和毅力等的差异,即认知基础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时,还更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下面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略谈己见。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有什么样的需要,就会有什么样的动机。学习动机是在学习目的和学习需要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为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由于目前不少学生都是独身子女,由于社会的影响,他们不少对家长、对家庭、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缺乏责任感,他们没有迫切发展自己的需要,因而学习动机就不强烈,所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和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工作难度大,需要学校德育工作的密切配合,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抓注有利契机,因势利导,正面宣传,如此持之以恒,方可收到实效。
2.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历史学的教学目的是面向21世纪,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能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质,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在学习过程中,每一章、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也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二、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因此,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采取的方法有: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形式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育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一堂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丰富多彩的内容、留有韵味的回味。教学时要史论结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体验,如利用精彩的故事、电影、谜语、典故;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趣闻轶事、哲理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还要锤炼教学语言,做到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趣味性与幽默性相并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学法指导。
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如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吸取,教科书的阅读、解题答题的方法等,都应进行科学的指导。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一般与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积极的师生情感能创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它既能感染、鼓励学生,强化学习需要,又能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使师生双方配合默契,最大限度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密切师生情感呢?老师要有献身历史教学事业的精神,牢固树立从事历史教学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用自己的敬业精神感化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敬佩和爱戴,密切师生情感。
四、锻炼学生坚韧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既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又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内部的障碍(如学习基础差、自信心不足)和外部的困难(如学习条件差、知识难度大)。因此,教师要挖掘一切能锻炼学生学习意志的因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恒心和毅力,主要方法有:
1.通过介绍历史科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借鉴和推动作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通过介绍司马迁、司马光、郭沫若等历史工作者以顽强的毅力战胜艰难困苦,攻克历史难关,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曲折历程,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根据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五、优化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优化非智力因素更有赖于后天的培养。中国古代有“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一说,其意为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而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而且决定着他去干的方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坚韧不拔还是畏却退缩、望而生畏,是以勤劳的方式还是以懒惰的方式,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而要使学生想去学,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以顽强的意志去攀登科学的高峰,就必须从美入手,从情入手,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他,以真情实感去打动他。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美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总之,审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着人们去行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总之, 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动机,而且对于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升华,情感、意志的磨炼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样不仅为他们的以后有帮助,也为培养他们的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从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其早日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非智力和智力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把智力因素培养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双管齐下,把学生培养成智商和情商俱高的人,让我们的教育能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vt7rm02zs6x.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