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叙述了“学案导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概念,阐述了学案的结构,教师设计学案的注意要点和学案的一般形式,说明了“学案导学”模式的操作流程,详细叙述了实践“学案导学”模式后的反思。认为“学案导学”模式有力地贯彻了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学重心前置,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弊病;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并对“学案导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生物;学案;学案导学;有效教学
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中国教育有改革之必要,当时就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于是历经挫折,终于提出“教学做合一”这一伟大的教学理念。“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教学生自己将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到实践中去。“教学做”中以“做”为中心。
如今的国内外教育都大力提倡有效教学,那究竟什么是有效教学的“有效”呢?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学法”中,教师一般直接讲授新课,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及目标不甚了解,就势必造成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用学案导学,学生通过看书、思考等完成学案,“在做中学”。学生通过自学能懂的、讨论后能懂的教师都不讲,只“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或不懂的内容。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课堂有效性。然后让学生做相应的达标练习或能力提升,让学生“在学中做”,达到“教学做”合一。这与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生物教学除了要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外,得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协作等各方面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而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对生物学科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用学案导学,学生首先自主学习,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自学弄不懂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交流、甚至争辩,这就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以及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品质等。长期坚持定会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学案的概念及结构
学案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探究教案的基础上尝试从学生的角度编写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纲要式学习方案。它是教学过程中供学生使用,并由学生完成的一种主动求知的特殊案例。简单地说,学案导学就是指借助学案进行的教学。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总体结构:学案一般由课题名称、学习目标、预习检测、达标练习、能力提升五个部分组成。如果有的课时教学目标较多或有区分,可以在学习目标后增设重点难点一栏。有的有必要进行拓展的,视具体情况可穿插在预习检测中,也可在其后增设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依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合理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维度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表述应尽量具体准确,具有较强的可检测性。
自主预习:教师根据本课时的知识体系,进行编制,以问题带动,知识体系全面,突出重点难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根据不同内容选取问题、填空、思考、议一议等不同形式或进行组合。个别按照教材体系不便于理解的,可作适当调整。如我在编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一课时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时,就把完全变态发育放在不完全变态发育之前。实践下来,证明这样的设计是比较恰当的。
达标检测:一般来说,这部分题比较基础,着力突出本课时重、难点知识,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目的是让所有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基础练习。
能力提升:是一些难度较大,探索性较强的题目,一般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当然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等决定是否设置,若要设置,设置什么样的题型,题目的多少,题型的难度等都是要仔细考虑的。如我在编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第一课时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学案时,就设置了能力提升,其中四题题目不同,但题型相同,难度相当。我采用让学生随机抽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练习后只需要详讲其中一题,学生便可举一反三。
2.学案的设计及形式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和教学要求等,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那么教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备课标:在课程要求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和知识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过程性、经验型目标,期望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这些,教师必须理解并熟悉,否则就不会形成对学生知识的明确指导和促进。
其次备学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还要从个别学生的特性中找出班级学生的共性,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通常,学案有三种形式:
问题式学案:问题是学习的核心,学生的学习就是始于问题,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目的而展开的活动,没有问题也就无所谓学习。教师在学案中有梯度地设置一些问题,即不能直接抛给学生一个大问题,而要将这个大问题细化为多个小问题,学生通过对逐个小问题的解决,沿着教师精心搭建的梯子一步步往上爬,从而不知不觉地解决这个大问题。如我在设计北师大版本七年期上册第4章 《第2节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这一学案,就将组织如何构成器官?这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如下三个小问题:1、鸡翅由哪几种组织构成?2、这几种组织排列有一定顺序吗?3、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鸡翅,主要有什么功能?学生只要回答了上述三个题,归纳起来就自然得出组织如何构成器官。
填空式学案:这是很常用的一种形式。教学中较为分散的、简单的内容,可以在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简要呈现,让学生在预习时使用。
图表式学案:生物学科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图表,要掌握知识,必须熟悉相应的图表。因此在涉及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必须得在学案上配图,同时设计一些题目,培养学生识图和图文转换的能力。如种子结构图,花的结构图等。
3.“学案导学”模式的一般流程
简要的说,学案导学的一般流程包括:编制学案课前发放导入新课了解目标情境设置自主预习学生展示 提出疑问精讲释疑达标检测(能力提升)课后反思
首先,教师课前精心编制学案。至于如何编制,在上面第二个内容已作阐说明,这里不再累述。在正式上课前发放给学生,如果可能的话,可让学生课下提前预习。但一般情况下,我还是选择让学生在课中当堂预习。正式上课之始,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后,让学生通过默读、齐读等方式了解本课目标。然后教师可通过动画、图片、生活实例、前沿科技等设置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或由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教师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引导学生以最快速度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主预习。
备注:刚开始运用学案导学时,我要求学生一气呵成,将本课的相关内容全部预习。但后来发现,这样做的话容量偏大,耗时稍长,且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后来我将知识分成小版块让学生预习,这样学生做得快,反馈也更快。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重点交流组内成员的疑难点,并核对答案。待其完成后,由小组代表以各种形式展示本组交流成果,如有仍未解决的疑难点,则立即提出,教师引导其他的小组共同解决,教师可做适时的引导、追问、点拨、评价和激励等。对于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教师精讲释疑。期间,教师可辅以视频、图片、投影、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资源,也可将学生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其他版块的内容可如法炮制。当然若有的板块内容相对简单或较少,也可将其融在一起进行学习。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以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可能的话,还可引导学生将本课知识与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将本课内容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最后让学生关着书完成相对基础的、精炼的达标检测,同样先由学生在组内进行核对,再进行全班订正。如果需要的话可增加能力提升,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偶尔也可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小资料,以丰富生物课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
备注: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把统一的达标检测分解成几个知识板块对应的习题,在每个版块学习完成后及时练习。不过这都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每节课后教师都应及时反思、总结,重点思考改进的方法,以期在下堂课中,在以后的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备注:这只是一般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课堂情况可作适当调整,只要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师生发展就行。同时反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非得等到达标检测或能力提升部分才叫反馈。
4.“学案导学”模式的反思
4.1 “学案导学”模式的优点
首先,贯彻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每节课前精心编制每课时的学案,课前发放给学生,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了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看书、思考等自主学习完成学案,让学生在“做中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展示后,教师及时追问、引导、评价、激励、精讲等体现着教师的主导作用。总之,学案是导学的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载体。
其次,教学重心前置,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授课,因为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及目标不甚了解,就势必造成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采用学案导学,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独立自学不懂的内容,借助小组的力量通过组内讨论尽量弄懂。最后由小组代表本组的疑难点,争取利用组间的力量解决。若学生仍不能解决,则由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或适时进行引导、追问、点拨等。若学生不能提出疑难点,可由教师引导或直接提问考查大家的掌握情况。实践证明,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学生更乐于接受,学习也更有效。
再次,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能懂的、讨论后能懂的都不讲,只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或不懂的内容。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课堂有效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等,长期坚持定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案不是简单的教材内容的再现,一篇优秀的学案要求教师不仅要根据新课标和大纲要求,深入钻研教材,还得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加之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而成。教师在编制和使用学案中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促进了教师各方面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学案导学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2 “学案导学”模式的改进
刚开始使用学案导学时,发现学案导学的却具有他独特的优势。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反思后,发现它在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首先,学案过分强调课前的精心预设,大致的教学流程都通过学案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就使得老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得不尽量按照学案的预设来调控课堂,从而容易忽视或轻视课堂上的生成性内容,必然导致课堂有序有余,生机和活力不足。并且学生通过学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一目了然,减少了学生对本课时学习的神秘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案把原本可以生动、形象、有趣的知识变成了死板的冷冰冰的铅字,很多同学在预习时只是机械地照抄教材上的原话。为了赶速度或者因为学习动力不足等,真正用心去理解、领悟的同学不多。加之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基础薄弱,预习检测的主体部分本就设置得比较基础。这就造成学生做是做了,但并不一定真正懂了,即便是答案完全正确的同学也可能如此。
第三,原本学生可以通过说或者其他方式来解答的问题,却偏偏要学生写出来,虽然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但也相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所以设计的学案一定要精练,在知识体系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而并不是把本课时所有的知识点简单罗列出来。
第四,自主预习的内容相对比较基础,这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如果学案仅仅如此,那也没多大实用价值。因此,后来我在此部分的基础题后精心设计了几道关于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难度偏大的题,学生可通过讨论、争辩等方式尝试解决。我想,这样更能促进学生深入、有效学习吧!
第五,预习后的展示环节,对于我校城乡结合部绝大部分的同学来说,只能照着学案念答案,很难谈得上讲解。即便能讲解的同学也仅仅是自顾自地陈述自己的理解,相对于由老师讲解来说,同学们的专注度大打折扣,下面的专心倾听的同学不多,补充、质疑的更少。毕竟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一般都远远不及老师。因此,后来我给讲解的同学正其名,让其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并且要设置一些问题让更多的同学参与,鼓励大家质疑、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动了他一个,牺牲几十个”的现象。
第六,如果每课时坚持用学案导学模式,那么很可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想能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灵活编制学案。只要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都行。同时,不一定每篇学案都必须固定包含某几个部分,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比如在编制北师大版本八年级上册第19章 第2节《第二课时 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的学案时,我就增加了拓展知识这一版块,介绍了鸟类之最。
总之,学案导学模式虽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但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它有力地贯彻了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它让教学重心前置,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弊病;它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坚持思考,勇于实践,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就会离有效教学越来越近,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A].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 张蕾.探究式学案教学初探[J].中学生物学,2009,10
[3] 章凌云.高三生物复习课中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简介及案例[J].中学生物学,2009,11
[4] 徐建平.“生态系统的信息及传递”活动单导学模式设计及思考[J].中学生物学,2009,9
[5] 徐穗茸.提高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 中学生物学,2009,8
[6] 熊北顺.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学生物教学,2005,11
[7] 马荣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7,5
[8] 魏莲花.刘功正.从“两个方式”的转变看生物新课程的“导”与“学”[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6,9
[9] 冷巨丰.生物教学中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探索[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6,8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viji002bqgr.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