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联系同学们关心的就业问题、生存问题、前途问题等等,转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6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对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不能很好地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特点出发,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针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思政课教学更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1 从“公民道德培养”入手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传统的思政课多灌输的是道德规范的养成,社会道德的传递,维护国家利益,实现政治目标,多以理论说教的方式,抽象、枯燥。而“公民道德培养”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具体生动。它包括塑造公民品格、包容、节制、学会交往、对话、沟通、协商;宣传美德、勇气、羞耻感、诚信、正义、守法、慷慨、高尚志向、荣誉感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容易给学生讲授,也容易学会,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1]

2 避免过“高”过“ 冷”的理论教育

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综合能力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高于高职生,其思政课的理论性、探讨性、研究性也多于高职生 。所以,高职生的教育方式要“情理并重”,教师本身需要多才多艺、博学广知、激情四射、幽默风趣,以此来感染学生,强化权责意识和规则意识;贯穿在《形势与政策》中,让学生们关注世界,关注时事,增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的担当精神。

3 提高思政课的趣味性

3.1 教师的趣味:教师魅力就是教师趣味

教师要全面加强自身的修炼,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以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教师的趣味就是教师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感到愉快,感到学习有意思。思政课教师的趣味,可以使教师成为学生所喜欢的“人气教师”。

3.2 教学过程的趣味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要把握好教学过程各环节,掌握调整好教学节奏。

3.3 教学内容的趣味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方面考虑,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在于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思政课教学满足学生对理论的需要,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趣味性、实效性。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督促学生系统地阅读教材来解决。

3.4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 ,即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教学的问题。“无论什么课,学生都希望教师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在公共政治理论课上,学生对此有更多的期待,因为学生往往认为政治课比较枯燥,只有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才会引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

4 注重“隐性课程”的作用

传统的授课方式,多是“我说你听,我管你从”但还有一种作用更强大、更直接的方式,这就是“隐性课程”教育。

首先,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个人魅力的影响。

一个教师博学多才,谈吐风雅,漂亮的板书,得体的服饰,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甚至是终生的印象,常常有某一学科的教师,因为课讲得好,而让学生喜欢上了这门课;也有教师因为板书漂亮而让学生喜欢上了书法。

有什么样的统帅就有什么样的士兵,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提高思政课的魅力,教师的个人魅力不可忽视。

其次,科学的课程设置。

近年来,各类高等教育普遍以实用主义的眼光来看待教育,课程设置上也只是为“就业”而准备,实用唯学、急功近利,完善人性、进化灵魂、提升人格、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人文课程设置很少,导致了重知识学习,轻人格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淡薄,责任感、使命感下降,价值观念功利化,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等,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应适当开设一些“文、史、哲、艺”的人文课程,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第三,校风、学风、教风的影响。

有校风、校训,我们做事才有尺度,它是全校教职工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形成的一种优秀的风气,包括领导和机关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

烟台大学的保洁员们,捡吃学生们丢下的米饭馒头,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反响,也为全社会树立了节俭的榜样,效果立竿见影,远远强于课堂的说教。

5 重视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校内课外实践、校外社会实践三个层次。

课堂实践就是把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将深刻的理论与鲜活的感性体验相结合。

校外课外实践主要是借助于校园环境这一载体,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形式,如校园文化节、辩论会、校内勤工俭学等,通过特定的人文活动的熏陶、升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影响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相对于课堂实践,它的实践范围更广泛一些,可选择利用的实践资源也更丰富一些,学生的实践手段也可以有更大的选择。

校外社会实践,这是最为大家所认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校门,直接面对社会,充分调动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亲身体验和感悟社会,考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正确性。参加社会公益、社会服务,建设实训基地,参观走访等主题活动等都是很好的形式。

参考文献:

[1]肖祥.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J].思想政治理论研究,2013,(2):43.

[2]王炳林.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创新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周力,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v8rh702og95.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