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钓鱼城:改变世界历史之地
公元1259年,正当成吉思汗的后裔们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半个欧洲之际,欧洲人突然发现,他们又恨又怕的蒙古铁骑一下子如疾风般消失了。与此同时,在红海边与蒙古铁骑进行最后决战的埃及军队也发现,驰骋于阿拉伯半岛的剽悍蒙古军队突然如潮水般退去……即将占领大半个世界的蒙古军队为何突然放弃进攻,功亏一篑?当时没有人知道,就连在重庆合川钓鱼城上殊死抗击蒙古军队的南宋军民也不知道,整个世界论文联盟格局的改变会是因为他们惊天动地的英勇行为令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哥大汗(元宪宗)丧命造成的。正是蒙哥大汗之死,使得正准备进攻莫斯科和埃及的军团统帅,以及正在中国南方诸省征战的各路亲王,纷纷原路折返,去争夺汗位。
如今,重庆合川钓鱼城因这一段历史,成了无数人前去探访的胜地。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北部的钓鱼山上,距合川城区约5公里,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完整的宋城。它坐落在嘉陵江、涪江、渠江包围的一个长形高地上,海拔319米,有拔地倚天之险。钓鱼城之名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远古时期,合川三江洪水来袭,全城百姓上山避难。后来,由于人多粮少,出现生存危机,一位巨人从天而降,出现在山顶。巨人每天凭江垂钓,将钓来的鱼馈赠给遭受洪灾的难民,此地便被称为钓鱼城。如今,传说中巨人留在石台上的硕大足印依然清晰可见。
清明时节,我来到合川钓鱼城,站在护国门城楼上,仰望碧空,思绪不由得回到了700多年前。那也是宋朝历史上的一个清明节,一场罕见的大雨持续下了20余天,延缓了蒙哥大汗亲率的蒙军强攻护国门的作战计划。
护国门是钓鱼城8座城门中最宏伟的一道险关,位于城南的第二道防线上。护国门右倚10米多高的峭壁,峭壁上面铺设的栈道可下至第一道防线,如今栈道已被一条石阶路代替;护国门左边是百米悬崖,悬崖下便是滔滔嘉陵江。此地是保证城内外交通的重要孔道,地势极为险要。即使当时蒙哥的军队攻破护国门,也会失陷在里面的瓮城内。瓮城有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逼仄区域,周围是一道更高的城墙,守城的宋朝军民只要将城门一关,正好来个瓮中捉鳖。据历史记载,宋朝在钓鱼城抗击蒙军的36年间,护国门经历上百次惨烈战争,始终未被攻破。
在护国门城楼拐角处,残存着一个炮台基座,由一整块两米见方的山石凿成,系当年的真迹。千年历史风云洗礼,无数游客手掌触摸,已使基座棱角不存,变得光溜溜的。
从护国门沿城墙东行100余米,我们来到飞檐洞暗道。暗道是钓鱼城军民修凿的一条秘密通道,入口在城墙内,出口隐蔽在城墙外的怪石与草木之间。当年,蒙军乘夜发动过一次大规模的偷袭,护国门岌岌可危。守城将领王坚派出一支由50人组成的敢死队,从飞檐洞潜出城墙外,攀岩而下,绕到蒙军后面,与城内宋军里应外合,以夹击之势围歼蒙军,致使蒙军大败。
我们一行人佝偻着身子,从仅仅能容下一人通过的暗道鱼贯行至出口,俯视下面是乱石嶙峋、草树丛生的悬崖;抬头向上仰望,横亘着壁垒森严的城墙。我们战战兢兢地蹲在出口的一块危石上四下张望,一个同行者戏称:“抗日战争的地道战,恐怕就是从这里学来的。”虽是玩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座孤城能死守36年不破,成为从古至今战防的典范,其防御手段一定是多样化、超乎寻常的。
在距离飞檐洞暗道不远处,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浓重笔墨的南一字城展现在我们眼前。南一字城城墙长约1公里,高5米,呈阶梯状,与主城墙成“丁”字形,如同从主城墙伸出的一柄利剑,直插嘉陵江心。南一字城在江心的一端既是宋军补充给养的码头,又是限制蒙军在江岸集结的防线。从局部战斗来讲,在一字城墙上的宋军可以从侧面以火炮、弓箭攻击进攻主城墙的蒙军,即所谓的射界无死角;从战略上讲,一字城墙截断了嘉陵江主航道,使蒙军大型战船不能顺江而下直逼重庆。
一字城墙与主城墙的衔接处,是一座视野开阔的?望台。它是城墙凸出的一块平台,约10平方米。我们站在台上?望,只见伸入江心的城墙墙基尚存,只是高出水面不多。从江岸沿河坝穿越峭壁至主城墙的一段一字城墙,如今已支离破碎地湮没在荒草野丛中,如同被斩成数段的蛟龙。不过,它的残垣仍然见证着钓鱼城几百年前的腥风血雨。
?望台缺口下有一条荒径通往江边,那里便是当年宋军的水军码头。沿着荒径步行数百米后,眼前出现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了第一道防线的关口——始关门。这个关门当年承受着蒙军的直接攻击,起着抗击蒙军的缓冲作用。始关门外右侧的峭壁上刻有“上帝之鞭,折此城下”几个大字,遒劲有力,颇有气势。
我们来到宋军当年的水军码头,一切建筑荡然无存。嘉陵江在此形成一个波平浪静的大河湾,江畔横七竖八地堆垒着修堤筑坝的大条石。当年,蒙军是从嘉陵江畔正面向钓鱼城发起攻击的。因此,水军码头应该是最先被南宋军民鲜血染红之地。从?望台沿着城墙上的跑马道向东约1里路,是东门城楼。钓鱼城三面环水,唯有东门无大江阻隔。公元1259年7月,蒙古大军已吞并大半个中国,横跨欧亚大陆。此时,在钓鱼城率军作战的元帝国之君王蒙哥是那样的骄傲和张狂,他亲率大军向东门发起最猛烈的攻击。最后,蒙哥为观察城内军情,直接指挥作战,竟然亲自登上了距离东门城楼仅200米的一座山包。就在这个叫脑顶坪的山包上,他被守城军民的炮火击中殒命。
我依着城堞,久久地凝视对面那个叫脑顶坪的山包。山包与城楼差不多一样高,站在那里的确可以清楚地看到城上守军的情况。风险与希望并存,战无不胜的蒙哥大汗就此永远地倒下了。
我走出东门城楼,绕过山坳里波光粼粼的冬水田和挂着零星黄色花朵的油菜地,爬上树木葱茏的脑顶坪。从这里看钓鱼城,陡崖峭壁与城墙融为一体,绵延矗立,真所谓“金城汤池”。面对这样的屏障,不要说冒着炮火进攻,就是毫无干扰地攀越也是难事。当年,蒙哥本可以绕过钓鱼城南下的,他的部属也力谏其这样做。但他渴望征服,渴望征服征途中碰到的敌手。然而,他却未能征服钓鱼城的险要地势,竟在此终结了他争霸天下的一生。
我们在去钓鱼城西端第一道关门镇西门途中,游览了“九口锅”遗址。这里是中国最早制造火器的兵工厂遗址,也是中央军委明令保护的珍贵文物。南宋军民当年之所以能守住钓鱼城,自制的火药功不可没。守将王坚、张珏等将巴蜀的能工巧匠集中于此,制造铁雷、火炮等威力巨大的杀伤性武器。“九口锅”遗址濒临嘉陵江边,位于逶迤起伏的防御城墙的最高处。这样,既可保证安全,又能以最快速度直接将新造的火器送到第一线。
兵工厂遗址是一块比篮球场还大的高台,上面留着脸盆粗的圆形柱础,当年在山石地面上凿成的碾制火药的凹坑一如当初,形同锅状,“九口锅”因此得名。
其实,镇西门有平行的两道城墙,墙与墙间隔约两尺左右,类似房屋建筑的夹层。为何会修成这样,至今仍是一个谜团。面对眼前真实而又奇特的历史遗迹,我的心被震撼了,不得不为之叹服。
钓鱼城军民以弹丸之地,力挽狂澜,独钓中原,抗击蒙军达36年,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如今,当人们走在饱经战火但依然巍然屹立的这段古城墙上时,都会油然生出一股苍凉、豪壮之气。
抗日名将孙元良游览钓鱼城后,热血沸腾,写下“元鞑逞,钓鱼城不破,伟哉我先烈,雄风万世播”的诗篇以抒情怀;元帅也有诗赞曰:“钓鱼城何处,遥望一高原。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转贴于论文联盟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pgwpq05jbin.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