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摘 要]重视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历史地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和作风,执政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步入良好开端但也出现了曲折,新的历史时期党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推进作风建设进入新阶段,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到新境界。认真总结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走在时代前列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作风建设;历史演进;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5-0029-03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重视和加强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党的建设一以贯之的法宝。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创造了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表现出令世人赞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风貌,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和作风。总结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演进

党的作风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和风格。党的作风是与党俱生的概念,实践性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属性。正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品格作风,并逐步确立了作风建设的理论体系,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地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和作风。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的作风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提出“作风”概念,但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时,已经包含了树立优良革命作风的丰富思想。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1924年,斯大林在之论列宁主义基础》中首次提出党的“作风”的概念,强调列宁主义的作风是“俄国人的革命胆略和美国人的求实精神的结合”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先进政党,但党的作风建设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民主革命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里,党内曾严重存在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教条化的倾向。给中国革命带来过严重危害。沉痛的历史教训使全党有了一次重要的思想觉醒。为此,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强调党的建设及其实践应“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思想。鲜明提出党的作风的中国特色问题,是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贡献,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创新。

在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这篇报告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首次对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作出准确概括,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根本法宝。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又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在作风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整党整风的重要形式,开创了用整风方式加强作风建设,解决党内思想作风问题的成功范例。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执政条件下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良好开端和曲折探索。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历史方位转变紧密联系。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迫切任务。能否在执政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并适应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形成和发展新的作风,成为党在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基于这种要求,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是在深刻反思历史经验基础上对执政党作风建设作出的科学判断,深刻体现了党在历史方位转变中对党的作风建设认识的升华。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既按照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在全党连续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重点整顿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解决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思想、工作、生活三方面作风的整顿,不仅使党保持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警惕和抵御“糖衣炮弹”袭击的显著效果,而且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使党的各级组织在各条战线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倡导者,执政以后党的作风建设的路径选择同样带有创立者本人独特的风格特征。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加强执政党作风建设的过程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借用了革命战争年代整党整风的成功经验,主张发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来解决党内作风问题,甚至将腐败现象一举铲除。这种整党整风的形式虽然在新中国建立前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效果却是一次不如一次,明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背离的现象。特别是“”爆发,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受到了、“”严重破坏,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和消极后果。也留下了沉痛的历史教训。实践证明,用大规模整党整风和群众运动的方式解决党内作风问题,应当说在特定的时期确实取得了成效,但随着党的历史方位转变,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开始显现。探索一条与长期执政相适应的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路子,已经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

新的历史时期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党的作风建设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作风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科学论断,探索了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的作风建设开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作风的时代典范。邓小平不仅积极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有机统一起来。

正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敢于打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澄清了一段时间内人们的错误认识和疑虑,果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的发展。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时代要求,成为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邓小平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明确提出必须把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的思想。邓小平清醒认识到,解决党的作风问题,不能单纯靠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治本之策是制度建设,“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按照邓小平关于加强制度建设的思想,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整顿党风的基础性制度规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总结了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提出要走出一条不靠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将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这些党内制度规章对于推动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时代课题,而且明确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既要发扬自以来为党执政所确定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又要培育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新的作风,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与时俱进。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密切党群关系这个核心,把实践党的根本宗旨,落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贯彻落实到作风建设的各方面。这些重要思想,赋予党的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为执政党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和实践提升到新境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对党的作风建设内涵和具体路径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了以密切党群联系为重点,以健全制度机制为保证,以集中性教育活动和经常性党性分析相结合为路径的系统的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体系,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明确提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的思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党的作风建设之中,坚持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原则,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需要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党的作风建设之中,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践中展示党的优良作风。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将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之中,是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作风建设的突出特色。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相继出台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一系列保障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党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创造了以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和经常性的党性分析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形式。良好的作风需要行之有效的活动来促进和培育。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把我们党早期形成的整党整风运动的方式与新的时展要求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以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了集中性党内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经常性党性分析为主要形式的作风建设新路径。这些新的作风建设形式,继承了整党整风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在组织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呈现出常态化的时代特点。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创举。

二、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90年作风建设的历史昭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必须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来展开;必须始终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做保障;必须按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来加强。

(一)必须把党的作风建设摆在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位置来抓

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必须从关系人心向背、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必须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这是我们党对作风建设重要性认识的理论概括和实践结晶。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和优良传统,成为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和有效法宝。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处在执政地位,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脱离群众的危险也大大增加,作风建设的任务更加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同志必须居安思危,在全党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作风,并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二)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

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的发展变化,解决党的作风建设实践提出的紧迫问题,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提供保证。这是对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对党的作风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有决定性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作风的内涵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建党90年来,我们党正是依靠正确的政治路线,才顺利完成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辉

煌成就,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进步。与此同时,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注意党所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预见和发现党所遇到的新考验,坚持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审时度势,把握方向,抓住重点,提出和解决作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才使作风建设能够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起到服务保证作用。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正把党的作风建设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三)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

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建党90年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经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考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断巩固和加强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所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是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观点,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基础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特别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与加强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党的作风是党的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党的制度是这种内在品质的固化形式。把党的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的轨道,通过健全和完善制度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提供可靠保障,是党的作风建设着眼于根本和长远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建党90年来,我们党在作风建设的路径选择上曾经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有过深刻的教训。实践证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单纯依靠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不行,治本之策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过程中,制度建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制度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就是不完整、不系统的,就没有牢固的基础。为此,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之中,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作风加以理论化、系统化,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一套系统管用的制度和机制,突出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严肃性和权威性,逐步走出一条依靠健全制度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路子,从根本性和全局性上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五)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中培育新的作风

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动态范畴。党的建设实践无止境,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发展也无止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中弘扬和培育新的作风,使党的作风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这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面向未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性要求。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历史承继性,必须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同时,党的作风建设要适应时展和社会变革的要求,不断吸纳新的时代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建党90年来,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总是力求跟上时展,把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对优良传统作风始终坚持,大力提倡,同时又紧跟时代要求,勇于创新,从新的时展和实践中吸取新的营养,力求反映时代的本质,体现出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使党的作风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充实新的内容,体现时代风貌。只有坚持党的作风建设的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3。

[2]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3]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i991:1438―1439,

[4]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8,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mhuqi007l9k.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