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教学分析及其应对策略探究-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记叙文教学分析及其应对策略探究

记叙文教学分析及其应对策略探究

摘要:这几年,记叙文写作逐渐成为命题热点,然而大多数教师对记叙文的教授仍处于谜团之中,学生多将记叙文写成流水账。本文指出记叙文教学以六要素为媒介导致学生记流水账的教学现状。接着,从四点简要谈一谈记叙文的写作策略,尽量避免记流水账,提升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记叙文;教学分析;策略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块重要阵地。近些年,记叙文越来越受出题老师的青睐,原因在于记叙文要求六大要素齐全,且叙事方式颇为灵活,很能考察学生的语文功底。那么,记叙文教学的现状到底如何?我们又该如何去提升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呢?

一、记叙文教学分析

(一)教师以六要素为媒介教学

记叙文是众多问题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文体,它取材于生活中所发生的具有突出特征或深刻意义的事件,有着一定的样本模式,要求按照事件发生的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书写。当前,语文教师进行记叙文教学时,大部分以六要素为媒介。比如,“最难忘的一件事”,几乎每一个学写记叙文的学生都碰到过该话题作文。教师在课堂讲述这一命题的写法,往往沿袭这样的路径:这件事涉及到哪些主人公,事情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然后用言语描述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主人公有什么样的语言、动作、神态充斥过程中,最后的结果如何,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想。以六要素为媒介进行记叙文教学,成为教师讲述这一作文文体绕不开的方式,几乎成为一种套式,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该文体显得颇为死板无趣,甚至如古代八股文拥有严格套路那般呆滞迂腐。因此,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望而生无聊,难以激发写作的兴趣。

(二)学生容易陷入记流水账的歧途

由于六要素的模板导向,很多学生容易把记叙文写成流水账,虽无大过,但也没有什么可观之处。记叙文所记载的事物可大可小,如果学生不仔细观察生活,大的题材把握不了,小的题材没有感触,很难将生活转化成文字。尤其是欠发达如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不佳,孩子们语文功底相对于汉族发达地区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写记叙文常常就是依照六要素展开,每个要素用一到两句话表述,最后将这些句子串联起来就成为一篇记叙文。这样写出来的记叙文,谈不上什么文采与思想,甚至想不成为流水账都难。我们不禁思索,原因何在?笔者以为,最大的导火索在于我们将分析记叙文的六要素作为写记叙文的模板,并不断将之程序化、规范化,从而遏制了学生对文字灵性的探索――同样一件事,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与用不同文字去表达――一千个作者应当有一千个风格各异的莎士比亚。

二、记叙文教学策略初探

综上,目前的记叙文陷入了没有生命力的六要素教学,学生也在流水账的怪圈里徘徊。究竟该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以求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呢?

(一)保持一颗善感、灵敏的心

要写好记叙文,须保持一颗善感而灵敏的心。比如,类似于“记一件最难忘的事”类的话题作文是常见的记叙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往常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截取一个有感触的小的点,以小见大。一名小作者在写《难忘的一件事》中写到单身的妈妈每次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让孩子先吃,孩子忍不住问妈妈,为什么您不吃呢?妈妈回答说自己不喜欢吃。后来有一次小作者无意中看到妈妈在吃他剩下的东西,原来妈妈不是不爱吃,只是让给孩子,想让失去父亲的孩子能幸福快乐的成长。这便是朴实无华的母爱,小作者持有一颗善感而有灵性的心,在目睹真相后,有感为文,写出了一幅平凡但真实的母子相爱图。事件不在于大小,只要像这个小作者一样,善于发现,善于领悟,必能以情动人,写出优秀的文章。

(二)多读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是学生写好包括记叙文在内的文章的重要借鉴,学生加大阅读量,不断从文学著作尤其是经典文学名著中汲取养分,感受名家的笔墨,在写记叙文时才有材料可写,改变流水账的面貌。比如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些记叙文既有散文优美的笔墨,叙事方面也有章有法,引人入胜。举个例子,朱自清的《背影》,虽为散文,实可以当作纪实性记叙文来读。文本写父亲笨拙、朴素的背影,用一些朴实无华的不美的动作、语言,传达出一种永恒父爱之美。学生在读这样的经典文章时,压根就不会去想六要素,而是被朱自清高明的叙事切入点与手法所折服,尽情享受记叙文的美妙之处。唯多读经典方能活学活用。

(三)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教师在教记叙文时,必须传授一定的写作技巧。就拿记叙文的叙事手法来说,可以采用顺序,也可以采用倒叙或者插叙,具体采用哪种更能受到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加以一定的引导。记叙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先拿范文示例,比如以顺序为主,兼采倒叙和插叙,让读者的感情随着主人公的心灵流走。写作技巧的掌握光靠范文讲解是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广泛的经典阅读中领略其中奥妙。此外,描法(白描、渲染等)和表现手法(先抑后扬、想象等)也应在写作中灵活使用。

(四)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纸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恭行”,作文光教是教不会的,让学生“披挂上阵”,在文笔的训练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才能获得进步。人非生而就会写作文,只有不断的增进自己的阅历(通过读书和实践获得),在实际运用中学会谋篇布局、斟酌字句,巧妙地吸收前人所长,并逐渐向风格形成方向努力,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记叙文的写作也是如此,熟才能生巧,巧才能树风格。

总之,当前教师在教授记叙文以六要素为基点的操作方式存在不妥,很容易将学生引入记流水账的歧途。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培养一颗灵敏之心,倡导多读文学典范之作,并通过讲述一定的写作技巧,在实际作文训练中获益。如此,才能打破记叙文写作流水账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齐艳艳初中记叙文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天地2014(04)

[2]孙立国初中记叙文教学感悟[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02)

[3]顾敏研究记叙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写作才能[J]成才之路,2013(10)

[4]温剑鹏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系统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pm9iof03bplj.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