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翔,当代书坛备受争议的书法家,湖北随州人。曾连续获得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一等奖,供职于中书协、中国书法院、国家画院等单位,也是北京印社副秘书长和北大、清华、央美等大学特聘教授。
曾翔的书法备受争议,主要集中在一个“丑”字。曾翔的人也备受争议,主要集中在一个“吼”字。
而“丑”和“吼”,都宣示了他在这个时代的“另类”。当你看惯了静坐书斋悠然命笔的书家,再去看曾翔一反常态的创作状态,就会感到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震撼”。
前方高能,请坐稳……-
其实,这并不是曾翔创作的常态。试想,如果一个人总是吼书,生理上也吃不消,吼久了大脑容易缺氧。
但是,这种吼书的状态,与江湖书家的拙略表演是大不一样的。我们文章开头之所以不厌其烦介绍曾翔一长串的成就和头衔,就是为了避免引起大家因其反常状态造成的误导。
一个书法家的艺术风格,是由其研学历程和个人性情决定的。所以,古往今来,我们会看到纷繁多样的书法理念和书法风格。究竟谁好谁坏、谁高谁低?除了一些基本的艺术规律因素外,就看个人的好恶了。
我们再来看看曾翔的书法作品:
这件是行书,这功夫显然秒杀一切江湖书家和大多数跟风叫骂的专业书家。
这一件就很难精准界定书体,里面有隶书的底子,又有魏碑的韵味,还有行草的笔法,各种元素交错掺杂,打破了书法风格时代先后的界限、碑和帖的界限、经典和民间的界限。
曾书的“丑”,正源自这种界限的破坏,可谓“成也破、败也破”,“誉也破、毁也破”。
而社会上对于曾翔的评价,也往往成两个撕裂的极端,誉之者奉为宗师,毁之者恨不得骂他祖宗十八辈。其实,曾翔这种界限的破坏,古人早就玩过了,而且玩得更高级、更极端、更彻底,只是很多人不读历史罢了。
翻开书法史,颠张醉素、杨凝式、米南宫、杨维桢、金农、八大山人、付青主……书法史上从来都不缺“狠人”。再去看看张迁、二爨,就明白,中国书法艺术从来都不是一元、二元、三元的,而是“三生万”式的多元并存的。
关于这种破坏,陈忠康曾经有一段很有见地的总结:“在20多年以前,人们崇尚一些打破碑帖概念的字,当时的破,是对的。但是,现在时代又不一样了,现在是到处充斥着变形的东西(即过去的破体),你就需要用经典的东西再去破它。”复归经典与突破传统,永远是相伴相生、相爱相杀的。
好了,介绍完背景知识,我们回到正题:一个备受争议的著名书法家,怎么会跟电脑字库发生关系呢?
曾翔曾经表示:“一个书法家,首先要是一个汉字的设计家。过去老把汉字的书写局限在书法范围内。如果把学习书法扩展为‘学习汉字艺术’,把着眼点放在汉字本身的艺术性上,放在汉字造型的美上,可能会更有价值,思路会更开阔,前卫、传统、古典的界限也就不存在了。”
这理论也并不新鲜,但直接催生了今天电脑字库中的“汉仪曾翔禅趣体”。
于是,小编第一时间下载安装了这个字体,并简单试了试效果,如下:
因为叫“禅趣体”,所以我们选取了六祖慧能的一首著名禅诗。禅体配禅诗,还是很有意境的。如果再PS一个名章和佛像闲章,那就更有味了。
从好处看,这套字体展现了曾翔朴拙、烂漫、童趣的书风,让原本死板的、机械的、数字的电脑设计字体显示出更多书写的韵味。因为这种显示童趣的字库字体过去也不少,但都是数字化的,没有丝毫书写的味道和痕迹。
从劣处看,字库永远是字库,每一个偏旁部首都是同质化的,当诗中出现两个“无”字时,就只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工业时代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与艺术的本质精神从根本上就是相悖的。
过去,书法家作品选入电脑字库的也不少,比如,国标行楷的作者是海派名家任政先生,启体楷书的作者是启功功先生,华文隶书的作者是刘炳森先生,等等。
不同的是,任行、启楷、刘隶在选入字库之前就有大批的民间粉丝。但可以预见,他们相同的命运是,在选入字库之后,本就媚俗的字只会更俗,而本来不俗的字也必然趋俗……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What%20do%20you%20think%20of%20the%20Zeng%20Xiang%20Zen%20Interesting%20Style%20of%20Hanyi%20Font.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