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书的字体,也太多讲究了吧!-字体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宋版书的字体,也太多讲究了吧!

很高兴和您交流!宋代是中国文化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其文化和艺术成就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地位。在宋代,印刷术的发展也迅速,出现了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印刷品,其中就包括宋版书。 宋版书的字体的确有很多讲究。在宋代,书法和印刷艺术都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因此,宋版书的字体也非常注重美感和规范性。宋版书的字体主要有楷书、行书、隶书和草书等几种。其中,楷书是最常见的一种,因为它规范、工整、易于阅读。 除了字体的规范性和美感外,宋版书的排版也非常讲究。在印刷时,要注意字体的大小、间距、布局等等,以保证整本书的版面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整本书的印刷质量,避免出现模糊、漏印或重影等问题。 总的来说,宋版书的字体和排版都非常注重美感和规范性,这也是宋代文化和艺术的一个重要体现。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China-P>徐梦圆 - Alone>>>-->>>

宋版书的字体

宋代,中国历史上最文明的朝代。宋太祖虽以武力定天下,但绝非是寻常武夫。他深知武力的重要性,因此吸取前朝经验,秉承「以文治国」的务实统治政策。

 两宋三百余年间,宋朝虽在军事作战上不堪一击,但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使之达到了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宋代美学,可谓是领先世界一千年的极简典范。

宋人在唐朝和五代的审美基础上延续、突破和创新,最终形成了素雅清淡、简洁质朴的美学面貌。而这种美学投射到宋版书上,则是集合了宋人的文学、书法、绘画、印刻等方面的绝大部分审美,表现出独具匠心的特点。

宋版书在书籍界的价值被视作重于黄金,究其原因,在于宋版书集合了宋人的审美。我们可以从宋版书窥见宋人的生活状态,甚至是他们的美学追求。

△《倪宽赞》局部褚遂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雕版印刷具体来讲,是要书法家先按印刷规格将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然后反贴在枣木或梨木上,其后用刀将反字刻在木板上,印刷时给木板上的阳文覆上墨水,便可以直接印在纸上。
宋代是一个书法全盛的时期,宋徽宗本人更是精通书法,甚至独创了属于自己的瘦金体。宋代的印书人也追求字体的完美,宋人偏重稳重庄严的楷体,因此当时已经很有影响的几位唐代书法家便广受推崇,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颜真卿的书体得到广泛使用。

△《祭侄文稿》颜真卿行书

宋人崇尚唐代书家是有原因的,唐代是书法艺术的发展高峰,而宋代延续了这一风气。

唐代书法艺术继承了六朝时期的气韵,尤以楷书为重,将南朝楷书的秀美与北朝魏碑的方正化为一体,形成了独有的盛唐气势。

△《张翰帖》欧阳询

宋版书中更常见的是颜体和柳体。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又一位书法大家,他的高祖是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著名的《颜氏家训》便出自他手,曾祖是初唐学者颜师古。安史之乱中,颜真卿的侄子惨死于安禄山叛军的刀下,他悲愤地写下《祭侄文稿》,成为书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篇佳作。

△《倪宽赞》褚遂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继颜真卿之后,中晚唐时期的柳公权又是另一位书法大家。
柳公权早年也研习王羲之,后专学欧阳询、颜真卿,将几人特点结合而自成一体。宋代米芾评论柳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柳公权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如颜真卿多,仅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刻石》等楷书作品传世。
柳体字棱角分明,趋于清瘦,同颜体字一样,都是从前人大家发展而来,加以创新糅合,世称「颜筋柳骨」。宋代印刷业普及后,大多以颜柳二人的字体作为印刷范本,这就是古老的宋体字。
明代戏曲家高濂评价「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又有明代张应文曾言「大都书写肥瘦有则,佳者绝有欧、柳笔法」,明代谢肇浙也认为「凡宋刻有肥瘦两种,肥者学颜,瘦者学欧」。

△《湖州帖》(局部)颜真卿

不难看出,彼时宋代的书法大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风格尚未形成,因此影响刻书字体的还是唐代的欧、柳、褚、颜诸家。
唐人在书法上的成就,将楷书推向了高峰,在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同时,其使用价值也不可忽视。楷书持重端庄的特点恰恰符合刻书的需要,因而唐代书家的字体被选为模仿对象而应用于刻书也就理所当然了。
宋版书在后期演变出了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早期印刷体。这也是在唐代几种书体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也是我们现在通用的宋体字的前身。
宋代后期,印刷业出现了专职写版人,在刻版工匠的长期磨合与探索中,他们逐渐创新出一种新字体。这种字体到明代被广泛使用,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横细竖粗,字形方正,后世也称这种字体为「老宋体」。
△《雁塔圣教序》褚遂良宋拓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 藏)
宋版书版式结构分明,疏朗简洁,包括文字分布、字体大小、行列间距、用墨颜色等都相当考究,这些特点完整展现了宋人的精细与讲究。
明武宗之前,明人刻书要经过政府批准,因此当时的人们阅读的主要是宋元版古书和通过传世的雕版翻印的明代书。正德年间,关于限制民间刻书的法律松动,民间雕版印刷书开始在江南地区风行。但是,明代的民间刻坊存在粗制滥造、纸墨不考究的现象,追求速售牟利,变成纯粹的商业行为。
明代书更大的区别在于书体的运用。元代书法家赵孟在笔法上变古为今,删繁就简,形体端秀,为明人所推崇,如此使得印书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颜筋柳骨」也不再盛行。
从宋代书籍的印刷,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看到宋人的美学态度。宋代文风盛行,全社会各个阶层都鼓励文化产业,而士大夫对文化艺术的态度也不同于历朝历代。他们在审美中追求「韵」,对文化艺术抱着欣赏、玩味的态度。
以书籍为例,宋人能感受到物质之上的细微之处,书籍已经不仅仅是书籍本身,而是一种消遣和精神的洗礼,因此他们注重有关书籍各方面的精巧技艺。「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宋人将韵与美联系起来,美而飘逸,美而令人赏心悦目。
△《南轩先生文集》宋代 
可以说,宋代重视文人,任用文人,文人地位的提高带动了思想与精神的解放,透过少量留存下来的宋版书,我们仍然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盎然诗意。

宋版书字体之美

宋人追求字体的完美。一代皇帝宋徽宗更是精通书法艺术,独创了属于自己的瘦金体。宋代的印书人,偏爱稳重庄严的楷体。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颜真卿的字体在当时得到了的广泛使用。

 

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下,大批文人也参与到了印书的事业中,其中不乏苏轼、朱熹等书法大家,他们亲自主持刻书,刊印了大量的典籍与文籍。宋版书在后期,演变出了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印刷体,事实上,也是我们现在通用的宋体字的前身。

 

宋版书版式之美

宋版书的版式结构分明,疏朗简洁。每叶版面常由版框、界行、版心、书耳等构成。宋本开创性地在版面中设定了天头、地脚等版式,使得版框边栏内的信息,能够齐整地呈现,延续至今。

文字的分布,字体大小,行列间距等等,用墨的颜色也相当考究,所有的版式特点完整地展现了宋人的精细与讲究。适当的留白布局设计,也体现了宋人的中和之美。

 

宋版书装帧之美

蝴蝶装和包背装是宋版书最主要的两种装帧形制。线装装帧为何在宋朝断绝没有延续下来呢?

宋朝人认为,古籍装帧最好用粘叶的方法。日久浆糊失效以后即使散开,只要书叶完好,还能找到书叶的次序予以恢复。这是线装不能满足的优点。线装书时间一长,缝的线一断,就很难找到书叶原来的次序了。除此之外,线装书书籍制作前需要排版,技术复杂,用纸也要比一版一印书籍要大,印刷时有一定的难度。因而用缝缋装帧做书,生产速度较慢,生产成本很高。

 

因此,在传统的一版一印的手工印刷方式占主导地位的宋朝,线装书并没有流行起来,而装帧形制更加古典风雅的蝴蝶装和包背装,占据了统治地位。

 

宋人的美学态度,贯穿到宋代书籍的印刷,表现在书籍细微之处的精巧技艺。早在明清时期,宋版书就是藏书家竞相搜求的宝贝了。

 

明末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在他的藏书楼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足以说明宋版书在书籍界以及收藏界的价值。

流传于坊间的老话「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便出于此。

作为世界最昂贵的,品位最高的收藏书籍之一,宋版书同时也是中国造纸术、印刷术以及宋代文化的历史见证。


注: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知中与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THEEND


Copyright©2018 TYPESCHOOL 

ALLrightsreserved.

带你了解全球最新的Type资讯,分享一切有关字体的时尚行为,敬请关注Typeschool


Recommended

往期精选

原研哉KenyaHara

田中一光Ikkotanaka

北魏真書HongKong

下一期并不会更精彩,但还是值得期待。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The%20font%20of%20the%20Song%20version%20book%20is%20also%20too%20particular.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