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手艺”至“手造”,无论是火中取“悦”、刻雕求“魅”,还是指尖之“舞”,都是汲取祖辈的营养,在诸多现代元素的影响下“舒枝展叶”,生发出最美的模样——
□ 杨润勤
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岱青海蓝间岁月奔流,“山东手艺”在这片人文沃土上扑棱棱飞翔……千百年匠心传承,晶莹沉积,多得让人震撼,精得让人瞠目。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由“手艺”到“手造”,是一个破茧化蝶的升华,2022年3月,山东推出了“山东手造·优选100”,让人感受手艺魅力的同时,也打开了山东的“手造密码”。
指尖之“舞”
面对当下新冠疫情,66岁的烟台剪纸传承人衣培娟拿起剪刀,剪出《战疫必胜》《吉祥平安》的作品。她剪出的“心声”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剪纸是山东人的心音。“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剪的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剪出鲤鱼戏天河。”这首山东歌谣生动表述了山东剪纸“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一双巧手剪尽世间芬芳”的独特技艺。
我曾面对面观看中国艺术剪纸协会会长卢雪的剪纸表演,只见她静心屏气,手指灵活地操作着剪刀,一剪一剪,剪刀发出的声音不是“咔嚓咔嚓”,而是像春风拂动杨柳的“咝咝”声,在这种美妙的声音里,可爱的动物“活”了,美丽的花儿“开”了。她说,她是泰安人,小的时候,见妈妈用五彩丝线,刺绣出好多好看的绣花鞋、手帕、虎头帽等。刺绣需要花样子,那些葡萄藤、牡丹、芍药、小狗、小猫等刺绣的花样,正是她幼时最喜爱的剪纸图案。她的启蒙老师是母亲,母亲的剪纸是从姥姥那里学的,姥姥师承太姥姥……这根传承线牵连百年千载。
卢雪的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纤细、修长,只是拇指根部被剪刀把环磨出了一层茧子。这层“茧花”也是许许多多剪纸人特有的美丽印迹。
山东剪纸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样子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日轮月转,山东剪纸的风格各异,胶东窗花精致细腻,鲁北窗花粗犷豪放,苍山的门笺绚丽华美,莒县的门笺图案古朴,鲁西南的刺绣花样线条流畅,荣成的纸斗花纹形象洗练。一幅幅剪纸画面活灵活现,线条若断若连,细如蚂蚁爪子的毛刺更是让人叫绝。这“绝活”生生不息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谱’”。说这话的是德州剪纸艺人张建志。他的剪纸是五六岁时跟老奶奶学的,已剪了30年,尽管他的手指有些粗大,但十分灵活,一张纸在他手里变化无穷,人物肖像、花鸟鱼虫、风景名胜等图案活灵活现。他的“不泥古”首先体现在染色上,在人们看来,剪纸就是红色,他做成了黑色、蓝色、黄色等。还尝试用酒调和颜色,使色彩浸润而不渗透。并用套色创作了《百子图》《仕女图》等作品。
其实,山东各地众多的剪纸达人,他们在传承中融入了现代的气息,添加实用的元素,诞生了异彩纷呈的作品。不变的是他们手上的功夫,指尖牵动着他们的灵魂,在“师古不泥古”中发扬光大,与现代人的审美眼光相生相融。
宁阳王氏剪纸的第五代传人王利刀剪结合,刻刀的利用给剪纸艺术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和想象力,也给王氏剪纸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剪纸作品涉及花鸟虫鱼、珍禽异兽、十二生肖、人物肖像等。他还将蜂蜡、草木灰、面粉等多种原料按特定比例融在一起,做成了软硬适中的蜡板,制作工艺步骤包括磨制刻刀,制作蜡板、图样、烫纸、订样、刻制、粘贴、装裱等。别出心裁的剪纸作品,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同是手上功夫的山东面塑林林总总。在菏泽穆李村看面塑表演,表演者手指一捏、一揉、一搓,手里的小刻刀点、切、刻、划,一个手持金箍棒的“悟空”便跃然手上,看得人眼花缭乱。表演者灵活的手指像是在舞蹈,如燕子翻身,又如蜻蜓点水。舞之蹈之,指尖上又“挑”出了雍容华贵的牡丹、笑容可掬的寿星、惟妙惟肖的海宝。菏泽人管面塑叫“捏面人”,已有千年历史,以白面和糯米面为原料,染成黑、白、蓝、绿、红、黄、紫等多种颜色,由塑动物、瓜果发展到塑人物。“天下面塑出穆李”,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山东乃至全国。
济南面塑传承人梁长乐是一个90后的小伙,多年痴迷面塑,他的人物作品个个面部神态各异,肌肉线条清晰,肤色逼真。最叫好的作品是他在一个核桃壳里塑了“十八罗汉斗悟空”,作品在上海卖出了6000元的价格。除了作品逼真外,他的面塑摔不碎。原因是,他在面塑材料里加入了胶基,研制出了“柔韧性好、可塑性强、不开裂不褪色”的面塑材料。
兼具面塑功底和彩绘艺术的是济南“兔子王”。说到济南“兔子王”,济南文史专家张继平讲了一个故事,过去济南有一位绣女,她精心为中意的男子绣了一块梅花丝娟手帕,但绣女觉得梅花缺“神”。苦思冥想,多次重绣仍不满意。一天夜里绣至五更,已有倦意,不小心绣针刺破食指,一滴血滴在手帕上。绣女懊恼,手帕弃地。翌日,绣女见弃地的手帕上数朵梅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原来那一滴血滴在了梅花花蕊上,产生了奇特的视觉效果。这歪打正着的一“点”创意,让手帕上的梅花“活”了。
济南的“兔子王”找到了“那一滴血”。“兔子王”是中秋节期间祭拜用的泥玩具,象征平安、健康和吉祥。过去,济南“兔子王”色彩单一,底座下伸出一根长线绳,每每拉动线绳时,它的手臂和刀枪就一上一下地活动,并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51岁的杨峰,是“兔子王”的非遗传承人,他“创新不离宗”,把济南特有的元素融入“兔子王”中,“兔子王”披上了济南的泉水景观、泉字的脸谱以及72泉系列咏泉诗文、篆书的泉名印章等。还做了“兔子王”文化衫、拼图、徽章、笔记本等一系列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衍生品。“兔子王”一下子进入年轻人的视野,成了“摇钱树”。
说到“摇钱树”,让我们走到临沂乡村听一首童谣吧:“跟着妈妈下南山,采得柳枝编筐篮,编了筐篮好换钱,不愁吃来不愁穿……”眼下,许多临沂人的指尖舞金蹈银,一根根棉根、棉柴、柳根、桑根、葡萄枝、茶树枝等都可以成为独具特色的工艺品。目前,产品种类达6000多种,销往荷兰、法国、意大利等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还有烟台草编,传递着手工、淳朴与回忆,在人们的指尖集聚起旺盛的生命力,代代延续。一把麦草或玉米皮在上挑下掐间变幻成了草帽、草艺包、草扇、草瓶等。
指尖上的舞蹈从地上“舞”到了天上。作为集扎、糊、绘、放“四艺”于一体的潍坊风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73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效东是潍坊风筝的代表人物,他扎绘风筝近60年,将杨家埠年画、民间泥塑、布老虎玩具的装饰美和传统吉祥故事有机结合,让风筝富有文化内涵,更加生动盎然,更加灵性而飞扬。
从2000米长的“龙头蜈蚣”,到“巨型航母”“灭霸”“超人”,再到与游戏产品《王者荣耀》联动,借助游戏载体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潍坊风筝在让人感到“诡异”的同时,也让人震撼于其“敢上九天揽月”的豪迈气概。
潍坊人说,“给我一根绳,可以把全世界牵上天。”个中滋味,耐人咂摸。
刻雕求“魅”
季春时节,来到嘉祥武氏祠,这里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其文物保护的价值与“三孔”“故宫”等地位相当。其中,一块汉画像石展现出水战、车战、骑战、步战的战争画卷,画面中不仅男儿血战沙场,而且女子也踊跃参战。观此像石,仿佛石头开口说了话,让人听到2000多年前战场上的厮杀声。
嘉祥的石头会“说话”,得益于代代能工巧匠们智慧与手的默契。今天在嘉祥石雕的群落里,人物雕像、石麒麟、石狮、石碑等应有尽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雕在选材、构图、立意方面已与现代人的生活离得很近。比如,麒麟有美好吉祥的寓意,也是增加家庭文化气息的摆件。制作上要相石布局、图案设计、打坯戳坯、放洞镂雕、精刻修光、配垫装垫,将传承中的技艺与当下人们的审美意趣融入创意,一凿一刻,雕刻出活蹦乱跳的石麒麟。
“把石雕和玉雕结合起来,运用玉雕手法和抛光技艺,增加石雕作品的科技含量,比原先的石雕价值翻了数倍,石头雕刻也焕发了青春。”说这话的是国家非遗嘉祥石雕传承人杜运伟,他大胆尝试,把玉雕、石雕工艺完美结合,将嘉祥石雕升级为“嘉祥墨玉”,让石雕作品由粗犷转向细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实现了石雕作品更大的附加值,为玉石家族增添了“新成员”,培植了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不光石雕,聊城的葫芦也会“说话”。看聊城路庄村手艺人的葫芦雕刻,有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等。特别是通过人物雕刻让人能“听”到过去的故事,有桃园里的关、刘、张,花前月下的贾、林会,梁山上的一百单八将等。
葫芦雕刻也要承嬗离合,工艺葫芦在传统雕刻和片花的基础上,又创新了烙花、砑花、绘花、拼接、范制、勒扎、打结等近百个品种。同时,采取勒、扎等技术,塑造出吉祥如意的图案形状,葫芦立刻身价倍增;不仅生产观赏葫芦、玩赏葫芦,还开发出了乐器葫芦、酒具葫芦、药具葫芦,提高葫芦的商品附加值。除了客商慕名而来,家家还开通网上业务,请来主播直播带货。300户人家的路庄村,每年的葫芦进账过亿元,葫芦成了名副其实的“宝葫芦”。
有“说”就有“唱”,莱芜的锡雕会“唱歌”。它的“歌声”是制作锡雕工艺品时的美妙声音。叮叮当当、滴滴咚咚,清响如泉水滴落,悦耳动听。“明眼人”通过声音的力度和节奏,就能判断出锡匠的技艺水平甚至资历。
过去,莱芜锡雕“唱”得最响的时候在清乾隆时期。锡,是仅次于金银铜的第四种贵重金属,具有亮如镜、色如银的外形特征和抗碱无毒防腐蚀的功能,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贮茶不变色,插花花长久”的特质,因此被达官显贵青睐。史料记载,乾隆女儿出嫁至曲阜时,就专门派人到莱芜定制锡雕制品当作嫁妆,现在孔府所藏的部分锡制品即为乾隆女儿出嫁时定制。可想而知,当时的锡雕工艺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期。莱芜锡雕传承人王圣良的前辈们就是在那个时候取了“真经”并传承下来。
在滴滴咚咚的声音里,王圣良道出了锡雕的“十二道密码”:设计、熔料、制板、下料、裁剪、打坯、塑形、焊接、锉削、旋光、雕刻、精抛;再经过錾、塑、雕、镶嵌、刨制,利用大小不同的凹台敲打、錾刻制作各种装饰及花纹。看他的锡雕作品,从饮具、灯烛具、薰具、文具、化妆盒、浮雕摆件、花瓶到花、鸟、鱼、虫、龙、凤、吉祥物、人物等琳琅满目,呈现出锡雕特有的魅力。手艺还是那个手艺,不同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注脚。
其实,山东雕刻的奇技淫巧与百姓生活连筋带骨。
生活中木雕无处不在,比如桌子、凳子、梳妆台等的雕饰花板,还有各式各样的摆件。汶上的郭氏木雕已传承了600余年,其制作工艺独特、做工精细、古朴典雅。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绘图、雕刻、砂光、上光等7个环节;雕的过程分为线雕、透雕、圆雕、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法;有的线条流畅,疏密得当;有的粗细相融,层次分明;有的正反雕刻,构思巧妙。
除了木雕,还有贝雕。青岛贝雕是以江、河、湖、海中的各种贝壳为原料,借用贝壳的天然色彩、纹理和形体等固有的特点,因材施艺,经过设计、选料、破形、粗磨、精雕、组合等工艺制作而成。在技法上,雕、贴、喷、画并用,汲取传统的国画章法,借鉴牙、玉、石雕等多种技法,雕出规格繁多、花色多样、雅俗共赏的半立体或接近立体式的贝雕画。
泰山皮影戏首先是“雕”出来的,“皮雕”最为关键——在制作上精选纯驴皮,人物造型大多采用写实手法,用刀拙朴,每个皮影需千刀刻成。在用色上对比强烈,多用红、绿、黄、紫等民间传统颜色。其后,一块白布、一个棚子、一盏灯就可开戏。一台戏两个人,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表演时,“脑中想着词,口中唱着曲,手里舞着人,脚下踩着槌”,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台下叫好声一片,台上表演者手、脚、口并用,一台戏下来,往往表演者汗流浃背,但乐在其中。泰山皮影戏已唱了400多年,时下,尽管娱乐方式众多,但许多泰安人独爱“这一口”,再者,皮影戏也成了许多年轻人寄托乡愁的一个载体。
火中取“悦”
指尖的艺术——土与火融合,力与美凝结,浴火重生中的黑陶扎上了翅膀,飞翔4000多年,一直飞到现代人的审美目光里。
黑陶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以“器壁极薄、漆黑光亮、器型规整、少饰纹缕”而著称。20世纪80年代初,被誉为“泥人仇”和“战士雕塑家”的仇志海开始挖掘、研究、烧制消失4000年之久的黑陶,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破解黑陶制作之谜,使磨光蛋壳黑陶重放异彩。此后,济南、德州、日照、临沂、潍坊等地相继开始研发生产。
2003年秋天,我曾在齐河采访中国现代黑陶艺术专家刘浩。当时,他小心翼翼地抱着一个黑陶罐,像抱着一个熟睡的孩子。他说,一代代的“陶人”在创新中续写着古人的梦想,到他这里,将黑陶的注浆成型式改为拉坯式,而后雕刻、烘干,采用碳黑渗透烧制,形成罐、壶、杯、尊、爵等多个品种。眼下,他的儿子刘旋子子承父业,成为省级非遗齐河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人。
刘旋子正在为蛋壳陶雕纹,凝神聚目,如绣花一般雕得细腻入微。他说,最能体现古今拉坯制陶水平的是蛋壳陶杯,它最薄的口沿部位只有0.2到0.3毫米,像鸡蛋皮一样薄,制作的工艺难度也就在它的薄上。快轮制陶的过程中,蛋壳陶主要通过拉坯塑形来呈现,如果稍有不稳,作品很难成型。特别是镂空和雕刻,更要不断琢磨新技法、新点子。
琢磨新点子的还有聊城市茌平区陶元黑陶的张玉春。她使用的原材料必须是沉积了多年的黄河泥,每件作品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亲手操作,炼泥、拉坯、雕刻、抛光、阴干……最后再经过两天两夜的烈火焚烧,一件黑陶作品才得以成型。为了适应现代人的“胃口”,她把金属颜料氧化,给黑陶还穿上“彩衣”,一幅幅花鸟画跃然黑陶之上,更添浪漫气息,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推崇。
日照是“黑陶窝”,这里艺人们的工艺技法已由简单雕刻发展到镂空、挑点等,产品类型有仿古、移植、复制、工艺、观赏、实用等上千个品种。眼下,日照从事黑陶产业的企业达百余家,年产值过亿元。日照建起了各类黑陶博物馆、研究院;街边的黑陶商店里,各式黑陶花瓶、黑陶香薰、黑陶摆件陈列其间,仿佛一个个别样的艺术殿堂。
土与火成陶,石与火成瓷。脉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砂等,经过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而后装进匣钵里,在1300℃左右的窑内煅烧,形成色彩斑斓的瓷器。
提到瓷器,自然而然联想到淄博。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辈烧制出了瓷器,直到今天这把“火”从未熄灭,技艺的升级,也从未停止。古老的制瓷技艺与现代科技、新材质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造型古朴、装饰新颖,色彩绚丽的独特风格。瓷器重在釉,在釉色的研究方面,淄博瓷器不仅恢复了早已失传的“雨点釉”“茶叶米釉”和“云霞釉”,还创造了新的“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金星釉”和几十种黑釉系窑变花釉。
火中的窑变,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人赏心悦目。瓷器的最高境界是一个“悦”字,莹润的釉、优美的线条,明朗的气韵,典雅含蓄的美学意境,让人的心灵得到愉悦。在我国古代,王室贵胄们为显示家族的荣耀而不惜千金拥有奢侈瓷器。时下,诸多“悦”人的瓷器占据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也可以说,不管是实用还是欣赏,瓷器都提升了我们生活的品质。淄博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有一种国宴瓷,精致的纹饰、淡雅温馨的配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山东兆霞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用陶瓷制作出手机扩音器,成为市面上的“爆款”……山东瓷器“悦”人无数。
同样浴火重生的琉璃,在巧匠们的手中也被摆弄得流云漓彩,晶莹剔透,如诗如画。博山,清代的时候就是全国琉璃生产中心。眼下,博山生动逼真的琉璃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既有雅致古朴的传统造型,也有绚丽时尚的现代风格,例如开口石榴、翡翠白菜、葫芦与蟋蟀等。开口石榴在制作上运用琉璃棒加热后快速巧拉塑形而成,石榴籽是用两根琉璃棒调色,然后加热,拿剪刀一个个剪出来的,石榴皮是吹工制成的,叶子也是通过琉璃棒加热后塑形而成。
琉璃的极品色为“鸡油黄”,比“娇黄”略深,近似鸡油的黄色。“鸡油黄”始于明初,明清两代只有皇家才能使用,之后制作工艺失传。幸运的是,从事琉璃艺术制作30余年的淄博康乾琉璃艺术品制造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孙云毅,通过研究和不断尝试,让这种名贵瓷器“复活”。然而,“复活”后的“鸡油黄”,曾有炸裂现象。孙云毅考虑改进退温炉和调整退温时间,但问题依旧。他苦思冥想,最终从原料上再度改进,对20多种原料进行测试,最终发现是一种进口原料出了问题,略加调整后,终于攻克了原材料不稳定这个难关。随之,成品率及产品色泽比古瓷更加出色的“鸡油黄”问世。他的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收藏。
琉璃还“牵”出了一门鬼斧神工的内画艺术。
73岁的鲁派内画传承人张广庆正在他的工作室里作画,一支弯曲的钩笔,在瓶口如豆粒、大小如掌心的小瓶子中“轻描淡写”。他能在方寸之间绘出《百虎图》《一百单八将》,写上《岳阳楼记》。放大镜下的百虎虎须精细到纤毫可辨,人物形态各异,文字清晰娟秀。他说,内画讲究“釉”“融”“贵”“满”“妙”,“釉”是釉彩附着内壁不溶于水,易于收藏和使用;“融”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身,融传统工艺技法、中国画、油画等艺术手法于一体,风格独特;“贵”是色料以天然矿石等为主,自身名贵,种类繁多;“满”是画面构图饱满,场面宏大、刻画细微;“妙”是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体悟与现代的审美情趣相结合,抒发于作品当中,赋予作品深沉浑厚、隽永含蓄的神韵意境。
父析子荷,张广庆的儿子张路华不仅学得了父亲的“绝艺”,还寻找新的载体去创新融合,终于研制出了“炫彩琉璃内画瓶”,此瓶高一米,色彩绚丽。从掌心袖珍玩物到摆件艺术品,炫彩琉璃内画瓶的出现,打破了以鼻烟壶为内画载体小而精的风格,成为人们家中装点氛围的艺术摆件。换言之,这就如同人们观看风光片,荧屏上的小画面,怎比得上影院宽大的银幕所带来的艺术享受。
试想,家中亲朋相聚,沏一杯茶,品茗中欣赏炫彩琉璃内画瓶里的风俗人情、山水美景,优哉游哉,岂不是一件悦事。
………
无论是火中取“悦”、刻雕求“魅”,还是指尖之“舞”,都是“山东手造”在时空中的杰作。由“手艺”至“手造”,汲取祖辈的营养,在诸多现代元素的影响下“舒枝展叶”,生发出最美的模样,结出文化产业的金果银果,成为山东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和经济富矿。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ReportageShandongs%20handmade%20code.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