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ppt:至情至性《陈情表》-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至情至性《陈情表》

登基为晋武帝,李密深感对祖先的忠诚,对国家的忧虑,决心写一篇表章表达自己的心愿和忠诚之情。 《陈情表》是李密表达忠诚和忧国忧民之情的一篇杰作。他在《陈情表》中从自己的身世、家庭背景,以及自己的忠诚和愿望入手,诚恳地向晋武帝陈述自己的心声。 李密在《陈情表》中首先自述了自己的身世和家庭背景,表达了自己对祖先和家族的忠诚。他提到自己祖父曾为晋朝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则在祖母病重的时候一直侍奉在身边,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和医疗,没有离开过。这一部分表达了李密对家族和祖先的敬意和忠诚。 接着,李密谈到了自己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他感到晋朝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困苦。他以自己的身世和家庭为例,通过振奋人心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和百姓疾苦的关切。 最后,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期望,希望晋武帝能够倾听他的呼声,并采纳他的建议,推行清明政治,振兴国家,造福百姓。他表示自己甘愿为国家效力,不求荣华富贵,只愿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情表》以其至情至性的表达方式,真挚地反映了李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这篇奏表不仅表达了李密的忠诚和忧国忧民之情,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李密《陈情表》


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奏表。蜀汉灭亡后,李密便在家侍奉"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的祖母,亲"侍汤药,未曾废离"。公元265年,司马炎诏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寻除洗马。李密因祖母年事已高,"辞不就职",司马炎"诏书切峻",责备李密"逋慢",李密便写下了这篇至情至性的《陈情表》。《晋书·李密传》载:"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于是,答应了李密"愿乞终养"的请求。文章情文并茂,"直摅真情,不加雕饰"(《古代散文选》),千百年来,被人称诵至今。《古文观止》评曰:"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每当诵读此文,想其乌鸟深情,无不为之感动。

有位老师撰文《千古矫情〈陈情表〉》说:"想到矫情也可以叫做一种不朽,狡黠也能称作一份挚情,就每每觉得如鲠在喉,阅读时晦涩如青果,讲解时强颜作欢悦,多年了,每每在课堂上遭遇《陈情表》,我都有这样的感受。"此位老师如此讨厌《陈情表》,是因为觉得李密所陈之情不真实,是"矫情", "这种所谓的'孝'从一开始就被披上了一层'虚伪'的面纱", 而且"虚假得无以复加"。理由是:其一,"现在'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因此不能赴任,但为什么他在蜀汉做尚书郎时就没有抱怨这些,况且'刘夙婴疾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以前能做官,现在就不能做?"其二,"究其根本,他是蜀汉旧臣,心念旧恩,不愿出面做晋朝的官。"我以为,这两条理由都很牵强。李密明明在文章中说:"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只是"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事实上,李密也并非"不愿做晋朝的官",《晋书·李密传》载:"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即使李密当时真的"不愿做晋朝的官",也不能否认他对祖母的真情。请看李密的诉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敢废远。"哪一字不是从胸臆中自然流出?若以老人卧病在床,孙儿亲"侍汤药,未曾废离"为"矫情",而任祖母痛苦呻吟,孙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才算真吗?"以前能做官",是因为祖母尚未"九十有六",今祖母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所以官暂不能做也。

这位老师认为:"恪守'孝道'并不仅仅意味着每时每刻守着自己的亲人,做官后的尽孝会因为拥有了权力而变得更加务实、完善。"尽孝,固然不必"每时每刻守着自己的亲人"因为还要有自己的事业,但在老人"常在床蓐"之时,还是以"亲侍汤药"为诚;当老人弥留之际,还是以"守着"更能让老人平静安息。我不知"做官后的尽孝"如何会"变得更加务实、完善"?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尽孝"吗?还是特别看重世俗的趋炎附势?然而,汤药可以由别人来侍奉,心,却只能在自己胸中,别人是无法替代的。

这位老师又说:"我们提倡'孝',但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孝'。"不知这位老师如何把"孝"分出"青红皂白"来?看来像李密这样"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区区不敢废远"的至诚是不在赵老师的"孝"之范围内的。

这位老师也认为,"以感人浅深,衡量作品之优劣,往往得之。"但又说人们阅读李密的《陈情表》,"泪为之流,心为之痛","就是因为它使用了当时颇为流行的'骈体文'的格式,着意对偶,辞采华丽……使阅读者容易陷入语言圈套"。可是这位老师在文中特别欣赏和推崇的松江人文生的侍女柳儿的《遗文郎永别书》又何尝不是"着意对偶"?请看赵老师的引文:"郎非负义,妾岂忘心!才子风流,绮罗如梦;阿侬心事,云水成尘!沧海珠归,于今绝念;昆山玉碎,无用偷生。看路畔之萧郎,恨河间之姹女。朱栏独倚,绿绮空焚。已矣何言,哀哉自悼。"全篇几乎全是对偶,为何不是"语言圈套"?语言形式是思想的外衣,我们追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我不赞成这位老师"发诸真情……即使是粗鄙之文也能力透纸背"的观点。"粗鄙之文"如何能够"力透纸背"?不错,我们提倡因情为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首先应该是真实的,但我们更追求文章思想的善和美,因为善和美的东西首先就是真实的,而真实的东西不一定是美和善的。宿妓嫖娼,贪污腐化,纸醉金迷,骄奢淫逸,哪一种感情不真实?却为高尚的社会道德所不齿。这位老师认为"柳儿的一封遗书""感情是自然而然地发展的","就和《陈情表》表现出不同的格调"。是的,若论文采,这封遗书也许并不比《陈情表》逊色,但倘言格调,它不仅不能与林觉民的《与妻书》相比,亦不能与李密的《陈情表》并论。我读书也少,不知柳儿何许人。单就这位老师称颂的这篇《遗文郎永别书》而论,格调就不高,尽管她表达的感情也许真实。即使她与文生真的"两情相悦",将置文生正妻于何地?鸠占乌巢而不成,便怨"河东狮子吼",以至于"绝念"轻生,如此不珍惜生命,"心不旁骛,只是为了情",还谈什么格调!而李密不为官阶所动,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情况下,仍然上书皇帝,"愿乞终养",希望皇帝"矜悯愚诚,听臣微志",言辞诚恳,情真意切,真乃高格,可为世范。所以,"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古文观止》)

读书治学贵在创造,创意造言,绝不相袭。这位老师从《陈情表》中读出"矫情",并形诸文字,实为可嘉。但所创之意须符合文本,所造之言要持之有据,切不可随我好恶,妄自生非。我以为,《陈情表》乃至情至性之文,非至诚至孝之人不能共鸣。要说文章中有虚言的话,也许仅"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数言而已,亦不得已而为之也。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fr/articles/detail/Chen%20Qing%20Biao.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