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字体大小:中国考古博物馆开放,“超级国宝”绿松石龙首次公开-字体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中国考古博物馆开放,“超级国宝”绿松石龙首次公开

9月15日,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迎客。澎湃艺术在现场获悉到,该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常设展厅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展品逾6000件,主要展出内容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大专题。

展览最吸引人注目的部分,是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这些珍贵文物都源于田野考古的发现。例如,陶寺遗址的朱书文字陶扁壶、彩绘龙纹陶盘,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铜牌饰、铜爵,殷墟出土的象牙杯、司母辛鼎,陕西出土的铜牺尊等,都是驰名中外却鲜少见到的高等级珍品。特别是绿松石龙等文物,是首次公开展览。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五大专题之中,“文明起源”涵盖了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内容,包含兴隆洼、庙底沟、陶寺等遗址文物;“宅兹中国”通过文物讲述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涵盖二里头、殷墟等遗址文物;“大国一统”展示的是秦朝以后的历史进程;“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民族觉醒”则展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为了保存民族而进行的奋斗历史。

中国考古博物馆序厅的殷墟车马坑和文物墙

殷墟妇好墓展览区

中国考古博物馆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创办的我国首个以考古为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馆内展出的所有出土文物珍品,均来自一线考古挖掘现场,所有的珍贵古籍也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藏品。“历史中国,鼎铸文明”展览以田野考古发现的文物为线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从旧石器时代到现代的中国历史进程,很多展品都展现了各个时代最精湛的物质文明。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铜牌饰

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玦

现场讲解员重点介绍的一件“镇馆之宝”,是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二里头遗址被广泛认为是夏朝晚期的都城,这件绿松石龙是夏文化最重要、工艺最精湛也最独特的文物之一,被誉为“超级国宝”。公开资料显示,这件绿松石龙此前从未向公众展示过,这是首次公开展览。

绿松石龙的龙首

绿松石龙的龙首(局部)

这件绿松石龙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片拼接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约0.1厘米。龙的腰部还悬挂着一个铜铃,或许与《诗经》中“龙旂阳阳,和铃央央”的记载相对应。其工艺之繁、制作之精、体积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极为罕见。学者认为,绿松石龙的发现,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这一出自“最早的中国”“华夏第一王都”的碧龙,才是真正的中国龙。

目前,对于这件绿松石龙的功能尚无定论,有龙牌、龙杖、龙旗等不同观点,但学者普遍认为,这件器物是高等级贵族专属的,与祭祀活动相关。

这件绿松石龙是在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许宏担任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时发现的。许宏回忆道,该文物出土于二里头遗址3号墓,绿松石片从墓主人的肩部开始,直至胯部一带,断续分布,总长度超过70厘米。因绿松石片极小,清理非常困难,一不小心会使其移位,导致复原困难。考古队最终决定将整个绿松石龙整体起取,将其连同周围土壤一同运至北京进行精细清理。

绿松石龙中部的铜铃

至今,博物馆中展出的绿松石龙,仍未完全从泥土中提取出来,下半部分仍埋在土里,部分保留着数千年前的原始状态。这既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保存条件所致,也是无意中保留了浓厚的考古现场感,呈现出与其他国宝完全不同的风格。

另一件被讲解员称为“镇馆之宝”的文物,是1984年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的铜牺尊。牺尊是一种用来盛酒的器皿,商代开始出现,周代沿用,造型独特且数量稀少。这件铜牺尊器身是一只站立状怪兽,兽首向前,鼻隆起,耳竖起,腹部两侧各有一个鸟形竖扉。器身上饰有夔纹、饕餮纹、虎纹等,展示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卓越工艺。

牺尊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器身上附有四只动物。其背部盖纽上站立着一只凤鸟,项背上附有一只卷尾虎,作行走状。胸前和臀部各有一只回首卷尾龙。盖内底和器体腹内各有两行六字铭文:“邓仲作宝尊彝”,因此,该器也被称为邓仲牺尊。

铜牺尊

铜牺尊(局部)

铜牺尊(局部)

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展厅中,专门开设了一块区域以展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文物,是整场展览中最完整的出土物系列,其中最中心的位置摆放着司母辛铜方鼎,突显了这一重器的珍贵。

妇好墓中随葬有一对司母辛铜方鼎,另一只目前收藏于安阳殷墟博物馆。铭文“司母辛”铸于口下内壁,意为妇好的子女为祭祀逝去的母亲“辛”而铸造此鼎。“辛”是妇好在宗庙中的庙号。这只铜鼎重达117.5公斤,是为数不多的商代大型重器之一。

司母辛铜方鼎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动物形玉饰

妇好墓中的象牙杯也是全球知名的文物之一。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陪葬器物,其中3件象牙杯尤其引人注目,唯一一件是嵌绿松石的象牙杯。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的象牙杯,通体雕刻着繁复精细的花纹,包含兽面纹、夔纹等,而点睛之处在于镶嵌在象牙中的绿松石。

象牙杯

象牙杯(局部)

杯身镶嵌有圆形的绿松石环,将整个杯身分为四段,其中第二段的浮雕尤其丰富。饕餮纹的面部结构清晰,下方有一个大三角纹,两侧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巴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均镶嵌有绿松石。象牙杯的手柄同样精致,雕刻有神鸟形象,嵌有大量绿松石。

这件象牙杯工艺复杂,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技法,展示了商代人不仅在铸铜和制玉方面,还有更为多样的工艺技术。2002年,这件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录。

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

庙底沟彩陶器

在“文明起源”单元中,陶寺遗址占据了重要部分。展厅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寺遗址出土的诸多重要文物,例如彩绘龙纹陶盘,这盘陶器出土于大型墓葬,是中原地区较早出现的龙形图案之一。展出的陶寺彩陶器也是极为珍稀,与人们熟知的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河南庙底沟文化彩陶相比,具有独特的图案和色彩特征。

展览现场,朱书文字陶扁壶

这件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陶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zhong-guo-kao-gu-bo-wu-guan-kai-fang-chao-ji-guo-bao-lv-song-shi-long-shou-ci-gong-kai.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