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体字:赵之谦《楷书六朝书册》,高清字帖。-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赵之谦《楷书六朝书册》,高清字帖。


赵之谦《楷书六朝书册》

赵之谦《楷书六朝书》,水墨纸本册页,十二开二十四页。节选《墨子》、《中论》、《唐子》语,于乌丝栏中分别书写大、中、小三种魏碑体楷书,计三百余字。本册作于1865年,赵之谦时年三十七岁,正值其习得德林笔法之际。全篇章法整齐,结构方正,墨气淋漓。用笔刚健雄厚,锋芒毕露,宛如刀刻。深得《龙门二十品》等北魏笔法精髓,堪称其三十五岁以后专攻魏碑的代表作。

赵之谦谢世(1884)八年(1892)以后,本册由沈树镛之子沈毓庆题签。沈树镛(1832-1873),字均初,一字韵初,号郑斋,上海川沙城厢人。咸丰九年(1859)中举,官至内阁中书。嗜金石书画,精鉴别,收藏丰饶。著有《汉石经丛刻目录》、《汉石经室跋尾》、《书画心赏日录》,与赵之谦甚为相交,并合编《补寰宇访碑录》。其子沈毓庆(1868-1902),字肖韵,别字寿经。吴大澂外甥。常与同道研究金石。曾编《二金蜨堂印存》。后投笔从戎,进入民族工业领域,是中国毛巾行业的先驱之一。

沈树镛年长赵之谦三岁,两人互为同年,交情深厚。咸丰九年(1859),沈树镛赴杭州应试,初识赵之谦。同治二年(1863)初,赵之谦因参加会试,自福建入京,与沈树镛重逢。在京期间,赵之谦一度寄居沈宅,达一年之久。从同治二年(1863)至同治四年(1865)八月,赵之谦离京返浙,是两人交往最为密切的三年。赵之谦曾为沈树镛治印三十余方,书信往来四十九通,足见二人情谊之深。

据《赵之谦年谱》同治四年(1865)记载:“八月,出都,走陆路返浙”,与本册题款“同治乙丑(1865)秋,余将南归。东甫出佳纸索书,以当话别”正相符。“东甫出佳纸索书”可知受书人为徐会沣。徐会沣(1837-1906),字东甫,山东诸城人。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侍读、侍讲学士、礼部、工部、礼部侍郎等职。光绪二十六年(1900)补工部尚书,署理礼部,同年转任兵部尚书。为慈禧和光绪宠臣之一,慈禧曾赐其“养兵蓄锐”金匾。

徐会沣为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甥婿,深得陈氏器重,两人通信多涉金石学。徐氏与吴大澂为同科进士,在政务之余,亦热衷于金石书画之研究。自嘉道以来,碑学兴盛,可见一斑。同治元年(1863),赵之谦客居京城,与沈树镛、魏稼孫、胡,并经常与胡、魏、徐等同好一同“癡迷金石,奇思妙赏,晨夕无间”。同治乙丑(1865)五月,赵之谦还为徐会沣集《六朝造像》题跋,七月为其编写《杭四家印稿(附二陈)》题首并序,八月为其书魏碑《意林引盐铁论》四屏。由此可见,赵徐二人交集频繁,常有佳作相赠。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zhao-zhi-qian-kai-shu-liu-chao-shu-ce-gao-qing-zi-tie.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