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的“十美”标准:“一曰魄力强劲,二曰气象庄严,三曰笔法跳脱,四曰点画雄伟,五曰意态旷达,六曰精神飞扬,七曰兴趣盎然,八曰骨发通透,九曰结构天然,十曰血肉丰满。”
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也罗列了六条标准:“一、形体,观察结构天然,横平竖直;二、魄力,从用笔用墨来评判;三、意态,要灵动;四、流派,不拘泥于碑帖;五、才学,书法之外的学养;六、气象,浑厚安详。”
这些都能作为我们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进一步归纳的话,无非就是“形”和“神”两个字。
所谓“形”,指的是由特定的笔画线条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结构,以及整幅字的布局;
所谓“神”,则是指这些外形中蕴含的内在精神,包括笔力、气韵、神态、情感等方面。
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需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注重它的笔力、气韵、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内在神采飞扬,这就是所谓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
这是杨凝式的《韭花帖》
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变化适宜。
汉字是由多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组合而成,每个笔画,尤其是字中的相同笔画,不应完全一致,而应该有所变化。例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的“缩”,指笔势收缩,含有“短”的意思;“锋”指笔势伸展,含有“长”的意思。其他笔画也是如此,否则,字形就显得僵硬单调,缺乏艺术性。
二、字的“重心”是否给人稳健的感觉。
字体可不同,形式多样,但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乍看似摇摇欲坠,但细看仿佛千年古塔,稳如泰山。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但竖起来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判断字的重心稳定性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是否“倒塌”。
欧阳询的《张翰帖》
三、字势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即历来书法家一致强调的自然得体。王羲之在教授儿子王献之书法时强调: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均匀,上下得体,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美在于“天质自然”,这是书法美的关键。
四、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贯通连贯。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犹如优秀的山水画,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连。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是否运用得当,能够锦上添花。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损害作品的艺术性。
五、书法作品的笔法是否有法度并富有新意。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需遵守一定的法度。但仅有继承是不够的,还需要创新。因此,评价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是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六、欣赏书法作品时,需要适当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书法作品与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密切相关,艺术风格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变化。一个书法家会在不同的时期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在和平环境中创作,风格端庄浑厚,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而《祭侄文稿》则在悲愤中写就,风格粗旷、潇洒,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需结合历史背景来评价和欣赏作品,以得出正确结论。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防止以实论实。
中国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定线条笔画组成。若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力则无法体会其中妙处。历代书法家以丰富的想象力给书法艺术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出寒谷”。这些比喻将不同书法风格形象地描绘出来。
八、在整体观赏书法作品美感后,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目光随笔迹转移,心中复写一遍,这是一次“内模仿”。
颜真卿的《裴将军诗》
通过此“内模仿”,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笔锋的着力点及提按的轻重,笔画间的联系和对应,把握书法的风格和意境,才有效提升书法的欣赏力。
来自书法微报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shen-me-yang-de-shu-fa-zuo-pin-cai-shi-hao-zuo-pin.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