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记者鹤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填补了世界三大非酒精饮品——茶、咖啡、可可中没有“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包括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3片分隔防护林。世居民族创造性地采用适应自然、适度利用的“林下茶”种植方式,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茶文化景观。
茶树在乔木下生长,不会缺乏阳光吗?“林下茶”有哪些独特的口感?古茶树,树龄多大算“古”?有哪些独特价值?
秀美景迈山,一叶传千年
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蓝增全介绍,景迈山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四周环绕着澜沧江水系的南腊河和南门河。这里群山环抱,山高林密,景色秀美,山间云雾缭绕,山下云海茫茫。
走进森林,可以看到茶树密布林间。在茶林掩映的群山之间,不同民族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青山绿水和茶山云海交相呼应。居住在景迈山的人们将生活绘成画卷,形成一幅生态、绿色的景观。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茶最初是因为药用功能被发现利用的。《神农本草经》一书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指的就是现在的“茶”。后来茶助消化、提神明目等作用,也逐步地被人们所认知。
在景迈布朗族当中,也有很多关于茶的历史故事。相传布朗族祖先帕岩冷种植茶,临终前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这茶园和茶树给你们,方可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经过千年不断的种茶摘茶,景迈山的茶树经过人工驯化,形成了特别适合栽培的茶树。
林茶共生,人地和谐
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是,景迈山的茶树采用的是“林下茶”种植方式。蓝增全介绍,茶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固有树种,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森林结构中,茶树喜欢生长在森林里的中下层,偏好散射光。内地以中小叶种为主的灌木型茶树为主,这些茶树通过人工栽培驯化,适合集约化经营,而原生地的茶树主要是乔木型的茶树。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景迈山的茶带来了独特品质,茶味清香,温婉而细腻。这主要得益于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造就了一个自我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景迈山高山上的茂密原始森林有效涵养了水源,古茶林有限度地开垦种植在山间,外围有森林作为防护林,既防止冬季低温冻害,也杜绝病虫害的传播。
这种有限开垦的模式使得古茶林得以保持森林结构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森林的物质和能量得以实现动态的平衡。同时,茶农采摘茶树也有限度,充分实现了茶树能量养分的供给,保障了茶树的健康生长。
古茶树,多大才算“古”?
据云南省林草局调查,云南有古茶树91万亩、约5400万株,约占全国的97%。蓝增全介绍,所谓古茶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和野生型茶树。但在统计数据中,由于野生茶树被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了便于管理也将之纳入到了古茶树当中,因此5000多万株实际上包含了一些100年以下的野生茶树。2019~2020年,云南省为进一步弄清楚100年以上古茶树的资源,进行了一次全省的补充调查,最后发布的古茶树面积为67.66万亩,2062.68万株。
古茶树作为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一是资源价值。茶树资源是茶树种子资源的主体,支撑着中国乃至世界茶产业的种子保障。二是文化价值。云南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是中国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证据;古茶树资源中人工栽培的古茶树,是中国发现并利用茶的证据。三是生态价值。云南的古茶园是在森林中种植茶树,形成了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quan-qiu-shou-li-cha-wen-hua-yi-chan-ping-shen-me-shi-yun-nan-jing-mai-shan.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