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字体:成都某临街商铺汉字招牌改成拼音!给谁看?我们搞汉字拼音为了啥-字体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成都某临街商铺汉字招牌改成拼音!给谁看?我们搞汉字拼音为了啥

国际接轨?与时俱进?或许是为了让外国人更容易理解?或者仅仅是为了追求一些新奇和独特的感觉?无论是出于商业需要还是个人喜好,汉字招牌改成拼音的做法多种多样,目的也因人而异。 这种改成拼音的汉字招牌主要是给外国人或不懂汉字的人看的。在国内的大城市或旅游景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招牌,为了方便国外游客或外籍人士更好地理解和辨认商铺的名称或服务项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认为这种改成拼音的招牌有一定的矫揉造作之嫌,认为这样做只是追求一种看似国际化的感觉,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实质性的意义。有人认为应该保留汉字

如果看到这些牌匾,你会不会觉得到了国外了呢?可是事发地是四川成都锦江区一环路五段的一排沿街商铺。在中国大地上,集中搞这种“仿外文”形式的店铺招牌,是为了洋气?与世界接轨?还是文化不自信,说严重点是文化自卑呢?

谁让这么做的?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广东台触电新闻发布了对事发地街道办有关人员采访视频,得到的回复是:这个招牌是整个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打造其中的一部分。但采访中有人称“据我所知,市井生活圈打造并不包括把这个改成拼音”。对于改为拼音招牌,被采访人员就表示不清楚了。

有些自媒体发布的可能是上述商户的视频中吐槽:去年为了迎接大运会,街道让商户配合一下工作改成拼音牌匾,可是外国友人他们看得懂吗?

小编好奇地查询了一下某街景地图,显示在2020年5月时这些临街商铺还是汉字招牌。而成都市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打造工作大概就在2020年启动,这项工作就要抢抓成都大运会“办赛营城”机遇。据了解成都大运会全称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开幕。

据了解,大约一排7家店铺统一更换了拼音牌匾,原本只有汉字,现在突出汉语拼音,只把汉字店名以小字形式写在下面。这样一来,估计到时外国友人怕是看不懂,咱们自己中国人也看着费劲了。果不其然,商户也吐槽这样的牌匾识别度不高,影响了生意。

假如像商户那样说的“更改拼音牌匾是为了迎接大运会”,我想无非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给到成都来的世界各地友人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二是方便外国友人们进店消费。如果是第一种,小编觉得局部几家店铺招牌改造恐怕达不到预期目的。如果是第二种目的,那能否起到设想的效果呢?索性,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汉字拼音的历史吧,也许您能从中得到启发。

外国人是怎样认识咱们方块字的?

都说我们的方块字不好学,老外学汉语的难度要比我们学英文的难度大多了,因为我们都知道汉字不表音,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认识汉字,他看到汉字是无法读出声音来的。同样,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如果遇到一个不认识的汉字,要想知道它读什么,可以先通过部首检字法先在《新华字典》中找到这个字,然后看它标注的拼音就能读出来了。

>>>老祖宗的直音法和反切法

可是我们汉字有几千年历史了,最早并没有拼音,古人又是如何读一个不认识的汉字呢?这里有两个方法:直音法和反切法。直音法很好理解,找一个与该字相同发音的字来标注,比如“窨”,音同印。这个方法很方便,但缺陷也很明显,如果标注的字也不认识,或者有的字没有同音字,那就不好办了。而反切法要比直音法进步了一些,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取前一个汉字的声母,取后一个汉字的韵母和声调,凑出一个音来,比如“中”,注为“只弓”,但是这个方法还是需要认识一些基本简单的汉字才行,缺陷依然存在。这对不认识汉字的老外来说,基本没有用。

>>>利玛窦的罗马字母注音

明朝末年,一些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他们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先认识汉字,会说中国话。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位是意大利的利玛窦,他最早开始系统地用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开创了汉语拼音化的先河,并在1605年编写了一本叫做《西字奇迹》的书。20年后,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在利玛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编写了《西儒耳目资》,既可以根据拼音查汉字,也能根据汉字查拼音,其中注音用的是南京官话,包含25个字母(5个元音,20个辅音),还设计了5个声调符号。不论是利玛窦,还是金尼阁,他们使用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也成了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源头。

利玛窦、汤若望

大家看到了吗,看来汉语拼音方案竟然最初是由这些外国传教士来推动的,当然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中国人学会汉字发音,纯粹是为了他们自己传教方便。

利玛窦《西字奇迹》部分

>>>威妥玛注音和邮政拼音

香港为什么翻译成“Hong Kong”而不是“Xiang gang”?咱们带着这个疑问,接着往下看。

虽然在明朝就有了汉字的罗马拼音方案,但是到了清朝,闭关锁国,对外交往的大门关上了,所以汉字的拼音工作进展也就基本停滞了。而且利玛窦和金尼阁他们创造的拼音又是依据南京官话注音的,到了清朝自然也就不吃香了。

1841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来到中国,一待就是40年。他在1867年编写了一本《语言自迩集》,这是一本为了方便外国人学习北京官话的口语教材,里面自创了威妥玛拼音来标注汉字,注音却是北京官话。这个方案用21个字母描写声母,并用1234标注在拼音右上角,表示北京官话的四个声调。

这套方案在全世界都很风靡,广泛应用在邮政电信、海外图书馆中文藏书编目、外交护照的中文名和地名等译音中,而且这种方案一直延续到1982年,我国《汉语拼音方案》重新确定的有关我国人名、地名等注音国际标准。

威妥玛之后,另一位英国驻华外交官翟理斯也对汉语拼音方案感兴趣,最终在1892年出了一本《华英字典》,之后不间断地修订了20年,对威妥玛拼音进行改良,形成了威妥玛-翟丽斯式拼音。1906年在上海举行了“帝国邮电联席会议”,对我国地名进行拉丁化规范和统一,在威妥玛-翟丽斯式拼音基础上略加修改,于是就形成了“邮政式拼音”,比如刚才说的香港,还有大家熟知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都是采用了邮政拼音。这种做法在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国家中很流行。

>>>中国人自己的汉字拼音注音

不论是利玛窦、金尼阁,还是威妥玛、翟理斯,他们都是外国人。在清末,受外国人对汉字拼音标注的影响,开始有国人创建我们自己的拼音文字——切音字,也就是能拼音的字,一时成为风潮,比如拉丁字母式、速记符号式、汉字笔画式、数学符号式等等,但大多都是在民间推广。

最终在1913年引起民国官方的重视,在北京组织了“读音统一会”,最终推出一套汉字笔画式的注音字母,并于1918年11月25日正式公布。因为这些字母脱胎于简单的古汉字,是符合我们国家汉字的传统的,也符合当时的社会传统与变革并存的文化氛围。

这套注音方案使用到大约1958年,即使现在我们仍能在一些版本的字典中还能看到这样的注音字母(注音符号)的使用。尤其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后,还没有推出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之前,现在60~70岁左右的老年人当时学习的就是这一套汉字拼音标注的方案,但是他们并不认识现在孩子们学的拼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关部门在1956年2月推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结合各方实际修改后,最终在1958年2月形成正式的《汉语拼音方案》。此后这套方案一直在全国中小学开始稳步推广普及,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早已深入人心,几乎人人会用。

结语

通过汉语拼音注音历史由来的梳理,我们终于知道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汉语字母拼音最初是由外国人创造的,但是目的是为了外国人能便捷地学习汉字和汉语。二是,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拼音,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扫除文盲,提高人民识字水平的必要做法。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成都让商户更改拼音招牌的做法似乎就不妥了。

首先是本末倒置。我们是为了推广汉字而采用拼音的辅助方案,并不是为了推广拼音,所以“拼音大字、汉字小字”的招牌做法喧宾夺主。

再者假如说为了一时方便外国友人,与其让他们现在看拼音学汉字,还不如在原来的汉字招牌下附带通用的英文翻译更为便捷。

最后假如说改为拼音招牌,看起来像外文那样,觉得很洋气,那就真的大可不必了。我们现在倡导文化自信,而汉字就是中华文明和优良传统最好的承载主体之一,此时更应强调汉字的重要性。

如果真的如街道人员所称“是为了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打造工作”,倒是可以把牌匾的尺寸、颜色、字体等外在进行适当统一,同时也不失店铺的特色,反而才会加分,把好事做好。

参考资料:

《必须知道的拼音历史》

特此致谢!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Changed%20the%20Chinese%20character%20signboard%20of%20a%20shop%20facing%20the%20street%20in%20Chengdu%20to%20Pinyin%20Who%20is%20it%20for%20Why%20do%20we%20use%20Chinese%20Pinyin.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