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学习《登幽州台歌》时,教师带领学生整理其他登高诗,下列适合的是()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答案】A
【解析】A、B、C、D选项四首诗都是登高之作,其中《野望》抒发了作者登高时流露出的孤独抑郁之情,与《登幽州台歌》所抒发的情感相似,故选A选项。
2.在“阅读经典,了解党史”读书节读书活动中,教师推荐一本著作让学生选择,下列著作不适合的是()。
A.钱锺书《围城》
B.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C.王树增《长征》
D.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答案】A
【解析】A项,《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3.学习《大道之行也》,老师在讲解“选贤与能"的主张时,为学生介绍教材相类似主张的相关文章,下列适合的是()。
A.诸葛亮《出师表》
B.欧阳修《醉翁亭记》
C.周敦颐《爱莲说》
D.马迁《陈涉世家》
【答案】A
【解析】《出师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纹以恳矮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文章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4.教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单元重组,有学生重组了“家人亲情”主题单元,下列不适合选入本单元的作品是()。
A.朱自清《背影》
B.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C.泰戈尔《金色花》
D.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答案】D
【解析】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5.学习《活板》时,教师带领学生整理了“为”字的用法,其中与“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中“为”字意义相同的是()。
A.念无与为乐者(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司马迁《史记》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学咿《核舟记》
【答案】C
【解析】题千中,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的“为”是“被的意思;意思是“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了”。
A项,念无与为乐者的“为”是和……一起,整句话意思是:想到没有可以和我交谈取乐的人,用作动词,表示连接。
B项,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为是介词,意思是向、对。整句意思是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C项,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式的“为”是被°的意思的,意思是说皇帝被周亚夫的行为所触动,脸上的神情也有所变化,于是改变了坐车的姿势,站起来俯身用手扶在了横木上。故选C项。
D项,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说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核舟。为:做、刻。
6.学习“活动·探究”教学单元,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和学情设计活动,下列选项不适合的是()。
A.活动任务设置应当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通盘考虑
B.“学习鉴赏”重在涵泳品味,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C.诗歌朗诵”要先学习朗诵技巧,再感受诗歌情感
D.“尝试创作”为学生搭建创作平台,展示学习成果
答案】C
【解析】学习“活动·探究教学单元要求,任务设置需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A选项正确;对于"鉴赏”,其主要目的即是体会感情色彩,提高自身品味水平,B选项正确;对于诗歌,首要任务是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感情色彩,并不是先学习朗诵技巧,C选项说法不当;“尝试写作让学生自主创新,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以此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
7.教研组针对作业和考试开展研讨,老师们发表了一些看法,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语文知识的概念有必要作为作业和考试的一部分
B.作业设计和试题编写是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达到量少质优的标准
D.考试评价要健全主观性、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
【答案】A
【解析】语文知识的概念有必要作为作业和考试的一部分是不正确的,重点不在于对于概念的识记,而是对于概念的运用。A项的观点有误。
8.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师讲解“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一句的修辞手法,需要补充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下列适合的是()。
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臧克家《说和做》)
B.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
C.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答案】D
【解析】题干中“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这一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于"他们“行为的不满之情。D选项中“标致”本义是漂亮,此处是反语,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不思进取,追求时髦、打扮的丑态。故本题应选D。
9.在“文化常识知多少”知识竞赛备赛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收集并整理“文学史上的第一”,下列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鲁迅先生于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D.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创作第一人,主要作品有《项链》《警察与赞美诗》等
【答案】A
【解析】《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此说法正确。《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B选项错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故C选项错误。《项链》是莫泊桑的作品,故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
10.教研组讨论“语文学习任务群”,老师们表达了各种看法,下列正确的是()。
A.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设计学习活动
B.不同语文学习任务在实施时各自独立,互不交叉
C.完成语文学习务群是语文学习要达成的最终自标
D.语文学习任务群主要是设计在课外进行的语文活动
【答案】A
【解析】选项A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设计学习活动的说法正确;不同学习任务在实施时并不是互不交叉的,有时会互相联系,故选项B错误。完成学习任务群并不是最终目标,选项C错误。语文学习任务群不是主要设计在课外进行的,此说法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本题选A。
11.教学“学写传记”教师设计下面的教学活动,请读材料,并按照要要求回答下面试题。
请同学们填写《个人成长回忆图》以年龄为横轴,以情绪为纵轴。列出值得回忆的事,再进行筛选,写入传记。填写完后,请两位同学上台分享他们的回忆图。
对上述教学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回忆,找回遗忘的珍贵往事,畅想未来生活
B.在与同学比较中,发现成长规律,相互激发写作热情
C.搭建回忆支架,唤醒学生的成长记忆,选择写作内容
D.回顾个人经历,详细记述成长中每件事情的完整过程
【答案】C
【解析】此教学活动是为了教学“学写传记”而设计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所以请同学们分享回忆是主要是为了唤醒同学们的过往记忆,筛选素材,以便确定写作内容,故本题选C。
12.阅读某教师的语文教学随笔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阶段性测试的成绩是评定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此类成绩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但并不是唯一标尺。评价应注意体现“个性化”教育理念,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个性化评价方式。
初中学生学习习惯不同,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明显,教师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该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下作业表现,借力而行,发现学生的优点,总结学生的良性变化趋势,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对上述教学随笔片段的分析,正确的是()
A.阶段性测试不是判定学业质量的唯一手段,因为它难以反映学习效果
B.应依据课堂表现及作业表现来发现学生的优点,而不是发现学生问题
C.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选择上,富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D.“借力而行”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影响学生,使其发生良性变化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可知,阶段性测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应语文学习效果,故A选项中难以反映学习效果的说法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发现学生问题的说法,故B选项错误;题干中提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故C选项正确;借力而行是指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其发生良性变化,而不是依据教学规律影响学生,故D选项错误。
13.阅读某教师《荷叶·母亲》的学习任务设计和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学习任务:冰心优美的现代文诗。体验真挚而感人的情感。同学们,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用“母亲啊,你是__,我是__,除了你,谁是我__?”的句式,仿照课文第⑨段,写下自己对母亲的诉说。
反思:这个学习任务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也可以引导学生升华情感。为快速打开学生的仿写思路,课堂上我”自作聪明”地引导,“同学们,今后我们遇到仿写训练,你们要建立发散思维,这样就会有一系列的素材供你调遣。常用的比喻有风花雪月、琴棋书画,蓝天白云,风霜雨露......举个例子,风花雪月中的“风”,母亲啊,你是风儿,我是沙...”不待我开口,全班顿时哄堂,当时每个学生脑子里肯定都被“沙”"洗脑了!怎么办?我徐徐说道:“我是沙,除了你,谁是我飞行的依托?”由此“安静等待大家笑过之后,继续投入创作。
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随堂生成的教学行为也应有明确目的不应过于随意
B.在仿写训练中,教师不应给学生范例,应让学生自由发挥
C.仿写训练应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呈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D.仿写训练要读与写结合,“读明白”是“写明白”的基础
【答案】B
【解析】教师对于教学行为要有一定的把控,不能过于随意,A正确;在训练中,老师需要给学生进行示范或者范例,来规整学生的发挥方向,不应让学生过于自由发挥,B错误;仿写训练是为了让学生们发挥创意,体现每个人的独特理解,C正确;仿写训练是要读与写相结合,需要对范例读明白”,才能“写明白”,D正确。故本题选B。
14.阅读某教师有关拓展阅读学习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课内阅读是学,课外阅读是用。课内阅读重在精读,课外阅读重在广博。由课内阅读像课外拓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一主题的其他作品,同一写法的其他作品,同一时代的其他作品。学生读了居里夫人的《美丽的颜色》,就可以读同一作者写的《居里夫人传》,读了爱因斯坦写的同一名人传记性文章,再找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名人传记丛书来看。
对上述论文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课外阅读为的是学以致用,而不是为了扩大阅读范围
B.课外阅读才是真阅读,构建阅读经验,提高阅读品位
C.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就是由泛读向精读拓展
D.拓展阅读可由一篇文章到其他文章到一本或一套书
【答案】D
【解析】课外阅读不仅为了学以致用,也是为了扩大阅读范围,开阔视野,A说法错误;不仅课外阅读能够构建阅读经验,提高阅读品位,课内阅读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此说法过于绝对,故B说法错误;课内阅读应以精读为主要,课外阅读可以适当泛读,C说法顺序错误;D说法属于扩展阅读的概念,故本题应选D。
15.阅读某学生的随笔,按照要求答题。
地理课,课前进行几分钟随堂随机测验,测验结果记录到成绩册,所以同学们都十分重视。这节课,地理老师竟然先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先是必答题,不幸有不会的学生被选中,成绩不太好。其他同学既同情又高兴。接下来就是抢答题,依照惯例,这是一句设问。老师提出问题:“我国南北分界线的一座山脉,是什么山?”没等抢答说出口,只见后排一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也没等老师叫,站起来,脱口而出:“淮河!”对上述随笔的评价分析,正确的是()
A.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但对提高写作能力没有帮助
B.有讽刺同学的内容,看起来不具备积极向上的主题
C.虽缺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却依然生动有趣
D.体现了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语言表达形象活泼
【答案】D
【解析】该随笔记录了上课之前的随机测验活动,是对生活的记录,一些语句贴切形象,读来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体现了同学们真实的青春风貌。对于生活的细致描写,能够积累写作素材、锻炼文笔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故本题选D。
案例分析题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阅读某教学片段七年级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两个环节,完成第16题。
导入环节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长津湖》片段)这段视频熟悉吧,取自热播电影《长津湖》。你们看完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受?
生:讲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士们非常英勇,观看后我觉得非常震撼。
生:催人奋进,觉得战士们很勇敢,战火中的他们有点儿可怜,也很可爱。
师:刚刚大家说到影片战士英勇的、可怜的,又是可爱的,无紕震撼!作者曾深入战争前线,他看到过很多类似的场景,深受震撼,写下了这篇新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一-睹最可爱的人的风采!
拓展环节
师:可爱的中国是由一群最可爱的人创造的,他们热爱和平、兢兢业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团结一心。袁隆平的毕生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杜富国把忠诚刻入灵魂,把雷场当作战场,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张桂桂梅品质高洁,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为学生们献出全部...他们堪称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现在就请你说一说身边典型事件,描写一下你身边“最可爱的人”。
问题:
(1)结合案例,评析“导入环节"具有哪些优点。(10分)
(2)分析教师设计拓展环节“有哪些目的。(10分)
【解析】
(1)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在设计导入时要遵循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等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这一课程理念,应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材料中,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与课堂相关的影视作品,增强了课堂的情景感,体现了导入的趣味性。
①播放热播电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中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播放与课文写作背景相似的热播电影《长津湖》段,这样的导入符合学生心理,能够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本课的背景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
②结合视频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视播放频以及视频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引导,很好地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引子和铺垫,有效帮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课文的主旨情感。
(2)“拓展环节”是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就是要求教师改善以前以知识讲解为主体,能够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把语文学习内容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能够与生活、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拓
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正具有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可以说拓展延伸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的趣味性,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材料中老师由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延伸到我们的
当下生活,提及了许许多多像课文中那样无私奉献的“可爱”的人们,分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德养,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裁去花枝,也是一种关爱
①“嘭”,被大力地关上,在安静的楼道中恍若一声雷动。
②心烦意乱的我走在乡间小路上,脑海中不停涌现和妈妈吵架时的画面,心中充满不甘,为什么说话要委婉,直白点儿不好吗?
③早以被怒气冲昏了头脑的我,不知不觉走入一片小花园。园中花儿五颜六色,争相怒放,开得明媚,令人心情明郎,一株傲立其中的海棠吸引了我的目光,花瓣外边儿红艳,明黄的花蕊嵌入其中。我不禁看得入神。此时一个浑厚的声音
传来:“好看吧,这可是我最得意的一株了。”我回身,看到老爷爷和蔼的笑容,心中的怒气随之消散。
④老爷爷转身进屋,再出来时手中拿了喷壶和大軔,向海棠走去。我慌了神,连忙跑去阻止。可惜为时已晚,随着“咔嚓声,几片叶悠悠飘落下来。然而这只是个开始,我呆站在原地,看着老爷爷将几条向外伸出的枝条一条裁去。老爷爷神色是那么严肃认真,把几朵有些凋零的花用剪叨从花柄与茎相连处断开,像是雕刻大师在雕刻美玉。他怎么忍心下手破坏自己的花园啊?我的心沉了下去,为那飘落的枝叶,为那盆不在美艳的海棠。
⑤看看这样如何?”老爷爷的声音传来,带着些期盼。我不忍抬头去看那惨状”,但又不想让他伤心,于是扬起脸。出乎意料,我再一次被海棠震惊了。如今的它与修剪前相比更为美丽。多徐的枝叶被裁去,嫩绿的枝叶与鲜艳的海棠花朵,像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此时阳光倾泻下来,宛如九天仙女,亭亭玉立。
17.请从第③④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⑤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答案】
【解析】错别字:第③段“以“应为“已”“郎"应为“朗”。
第④段“在“应为“再”。病句:此时阳光倾泻下来,宛如九天仙女,亭立。
病因:成分残缺,主语残缺。
可改为:此时阳光倾泻下来,海棠宛如九天仙女,亭立。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结合习作俱体分析。(12分)
【答案】
【解析】示例一:
优点:文章使用隐喻手法,以小大,寓意深刻
分析:文章以裁花枝隐喻‘妈妈的教导”。老爷爷裁剪花枝,虽然残忍,却通过修剪使海棠花更加美丽。通过“老爷爷裁花枝的故事来表明文章主旨:在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教导虽然看似残酷,背后实则是恳切的关怀,只有在良好的教导下,学生才会成长得更加出色。本文整体上以小见大,从小事处引人深思,进一步阐释文本主旨,门深刻隽永,回味无穷。
教学设计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完成19-21题。
黄河颂
【作者】光未然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黃河!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939年
19.从“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的角度,写出你对《黄河颂》教学的认识,少于200字。(20分)
【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强调内
容的典范性,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指的是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体悟文本的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
本篇课文属于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踪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诗人用澎湃的词语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
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壮大起到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往无前的勇气。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体会作者所歌颂的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感受中华儿女的坚强
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在讲解黄河形象和气势的时候,教师应该采用反复品读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描写黄河的句子,从而理解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对黄河是‘摇篮,是“屏障”的内涵产生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并借助背景知识,从而加深对黄河品质的认知和领会,把握黄河恢宏磅磷的气势,以及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通过学习,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激发爱国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可照抄材料)。
【答案】
【解析】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结构,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把握黄河源远流长、气势宏伟的特点,感受蕴含其中的内涵: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不同。
3.体会作者所歌颂的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感受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学习本诗,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设计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文目标1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内容,感受黄河形象,为品味诗歌的内涵打下基础。
(2)教材。
《黄河颂》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现代诗。这个单元的主题为家国情怀。本首诗是一首歌词,是-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全诗语言奔放,采彩直抒胸臆的方式,意境开阔高远,气势磅磺,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由此设定目标2和3,在为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喜欢想象,但常常出现想象内容与想象物体脱节的现象,并組看问题不够全面,阅读停留于表面,不能结合时代背景深层理解。
因此,设立上述三个目标。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段,并简要说明晦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答案】
【解析】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把握黄河源远流长、气势宏伟的特点感受蕴含其中的内涵;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不同。
(一)朗读切入,整体感悟
教师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钢琴曲,学生以此为背景大声齐读课文,以读促悟,定本课的情感基调。
(二)研读课文,读懂黄河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诗歌,勾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做好批注,畅所欲言说感受,教师巡视反馈,指导学生立文本,说出理由。
第一,序曲:朗诵词
1.阅读课文,整体了解:阅读文中朗诵词,整体了解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并总结:本诗首尾相互照应,序曲部分重点描写黄河”,声部分重点描写“中华儿女。
3赛读课文,感知语气:女生赛读,抓住两个叹号,读出赞美的语气。
2.颂黄河
(1)指导朗读,以读促悟: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理解歌词中“啊!
黄河!”反复出现的作用,以读促悟,引导学生理解黄河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2)抓关键词,思考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前预习资料,思考黄河是“摇篮”是“屏障”的内涵。
(3)图片出示,理解意图:教师借助PPT出示历史资料中黄河发展变化的相关图片及视频,学生理解作者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图,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状,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三)升华感悟,提高认知
1.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你是如何理解爱国的?将文本知识迁移至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感受家国情怀,升华情感,明确爱无小事,每个人都是爱国、卫国的战士。
2.全班齐读诗歌,以读促悟,再悟情感。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2023%20Teacher%20Qualification%20Junior%20Chinese%20real%20questions%20and%20answers%20in%20the%20first%20half%20of%202023%20full%20version.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