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第1課時集合的意義)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第1課時集合的意義)
行業分類 格式 大小
人教高中數學B版必修一 pptx 6 MB
限时免费领取网站会员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第1課時集合的意義)

下載積分: 0.00
免費下載 升級全站VIP
收藏 瀏覽: 1865 / 下載: 78
描述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第1課時集合的意義)

第一部分內容:學習目標

了解集合與元素的概念

理解元素與集合的關係,掌握數學中一些常見的集合及其記法

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徵,並能利用它們來解題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PPT,第二部分內容:自主學習

問題導學

預習教材P3-P5的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集合和元素的概念是什麼?

2.如何用字母表示集合和元素?

3.元素和集合有哪兩種關係?

4.常見的數集有哪些?分別用什麼符號來表示?

5.依元素個數的多少,集合可分為哪幾類?

新知初探

1.元素與集合的概念

(1)集合:把一些能夠__________、__________物件看成一個整體,就說這個整體是由這些物件組成的集合(有時簡稱為集),通常用英文大寫字母A,B,C,…表示.

(2)元素:組成集合的_____________都是這個集合的元素,通常用英文小寫字母a,b,c,…表示.

(3)元素的特性

①確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須是__________;

②互異性:對於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__________.

③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任意排列,與次序無關.

■名師點撥

(1)在解決集合問題時,首先要先明確集合中的元素是什麼,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點,也可以是一些人或一些物.

(2)集合中的元素與順序無關,只要兩個集合中的元素是一樣的,這兩個集合就是同一個集合.

2.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名師點撥

元素和集合之間關係的兩點說明

(1)符號「∈」「∉」刻畫的是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係.對於一個元素a與一個集合A而言,只有「a∈A」與「a∉A」這兩種結果.

(2)「∈」與「∉」具有方向性,左邊是元素,右邊是集合,形如「R∈0」是錯誤的.

3.空集合

(1)定義:_________________的集合.

(2)符號:______.

4.常用的數集及其記法

5.集合的分類

(1)集合有限集:含有________個元素的集合無限集:含有________個元素的集合

(2)空集是________集.

自我檢測

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數. ()

(2)高一四班的全體同學組成一個集合. ()

(3)由1,2,3構成的集合與由3,2,1構成的集合是同一個集合. ()

(4)一個集合中可以找到兩個相同的元素. ()

(5)集合N中的最小元素為0.()

(6)若a∈Q,則一定有a∈R.()

由「title」中的字母構成的集合中元素個數為()

A. 2B. 3

C. 4 D. 5

下列關係中:①0.21∈Q;②105∉N*;③-4∈N*;④4∈N;⑤0∈∅.其中正確的個數是()

A. 0 B. 1

C. 2 D. 3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PPT,第三部分內容:講練互動

集合的概念

2019年9月,我們踏入了心儀的高中校園,找到了自己的班級.則下列物件能構成一個集合的是哪些?並說明你的理由.

(1)你班上全體同學;

(2)班級中比較高的同學;

(3)班級中身高超過178 cm的同學;

(4)班上比較胖的同學;

(5)班級中體重超過75 kg的同學;

(6)學業成績比較好的同學.

【解】 (1)班級中全體同學是確定的,所以可以構成一個集合.

(2)因為「比較高」無法衡量,所以物件不確定,所以不能構成一個集合.

(3)因為「身高超過178 cm」是確定的,所以可以構成一個集合.

(4)因為「比較胖」無法衡量,所以物件不確定,所以不能構成一個集合.

(5)因為「體重超過75 kg」是確定的,可以構成一個集合.

(6)因為「學業成績比較好」無法衡量,所以對像不確定,所以不能構成一個集合.

規律方法

判斷一組物件能否構成集合的方法

一般地,確認一組物件a1,a2,a3,…,an(a1,a2,…,an均不相同)能否構成集合的過程為

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1)下列關係中,正確的有()

①12∈R;②2∉Q;③|-3|∈N;④|-3|∈Q.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2)滿足“a∈A且4-a∈A,a∈N且4-a∈N”,有且只有2個元素的集合A的個數是()

A. 0 B. 1

C. 2 D. 3

規律方法

判斷元素和集合關係的兩種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給出的,只要判斷該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給出即可. 此時應首先明確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構成的.

(2)推理法:對於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判斷元素與集合的關係時,只要判斷該元素是否滿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徵即可.此時應先明確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麼屬性,即該集合中元素要符合哪一種表達式或滿足哪些條件.

集合中元素的特徵及應用

已知集合A中含有兩個元素a和a2,若1∈A,則實數a的值為________.

互動探究

1. (變條件)若去掉本例中的條件“1∈A”,則實數a的取值範圍是什麼?

2. (變條件)若將本例中的“1∈A”改為“2∈A”,則a為何值?

3. (變條件)若由a和a2構成的集合只有一個元素,則a為何值?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PPT,第四部分內容:達標回饋

1.下列各組物件可以組成集合的是()

A.數學必修1課本中所有的難題

B.小於8的所有質數

C.直角座標平面內第一象限的一些點

D.所有小的正數

2.下列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A.若a∈N,則1a∉N

B.若a∈Z,則a2∈Z

C.若a∈Q,則|a|∈Q

D.若a∈R,則3a∈R

3.若以方程式x2-5x+6=0和x2-x-2=0的解為元素組成集合M,則M中元素的個數為()

A. 1B. 2

C. 3 D. 4

關鍵字:高中人教B版數學必修一PPT課件免費下載,集合及其表示方法PPT下載,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下載,集合的含義PPT下載,.PPT格式;

更多關於《 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的含義 》PPT課件, 請點擊 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集合及其表示方法ppt集合的含義ppt標籤。

《章末複習課》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課件:

《章末複習課》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課件題型探究集合的並、交、補運算【例1】已知全集U={0,1,2,3,4,5,6},集合A={xN|1<x4},B={xR|x2-3x+2=0}. (1)用列舉法表示集合A與B..

《章末複習提升課》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

《章末複習提升課》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 第一部分內容:綜合提高集合的基本概念(1)已知集合A={0,1,2},則集合B={x-y| xA,yA}中元素的個數是( ) A. 1 B. 3 C. 5 D. 9 (2)若-..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第2課時充要條件):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第2課時充要條件) 第一部分內容:學 習 目 標 1.理解充要條件的概念. (難點) 2.能判定條件的充分、必要、充要性. (重點) 3.會進行..

文件信息

更新時間: 2024-10-05

本模板屬於 數學課件 人教高中數學B版必修一 行業PPT模板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第1課時集合的意義)簡約校園招聘活動策劃方案總結企事業單位招聘宣傳演講會PPT模板是由文稿PPT提供的商務崗位競聘通用PPT模板,簡約校園招聘活動策劃方案總結企事業單位招聘宣傳演講會PPT模板,下載源文件即可自行編輯修改源文件裡的文字和圖片,如果想要更多精美商務PPT模板,可以來道格資源。 道格資源PPT,海量PPT模板幻燈片素材下載,我們只做精品的PPT模板!

Tips:如果打開模版覺得不合適您全部需求的話,可以檢索相關內容《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第1課時集合的意義)」即可。

Windows系統模版使用方法

直接解壓文件後使用office 或者wps即可使用

Mac系統模版使用方法

直接解壓文件後使用office 或者wps即可使用

相關閱讀

更詳細的PPT相關的教程、字體的教程可以查看: 點擊查看

如何打造出一份高質量的科技感PPT?分享壓箱底的4個方法

注意事項

不要在微信、知乎、QQ、內置瀏覽器下載、請用手機瀏覽器下載!如果您是手機用戶,請移步電腦端下載!
1、文稿PPT,僅供學習參考,請在下載後24小時刪除。
2、如果資源涉及你的合法權益,第一時間刪除。
3、聯繫方式:service@daogebangong.com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第1課時集合的意義)由于使用限制,仅供个人学习与参考使用,如需商业使用请到相关官网授权。

(個人非商業用途是指以個人為單位、非商業產品運作的方式,運用該字體完成個人作品的展示,包括但不限於個人論文、簡歷等作品的設計)

預覽效果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PPT(第1課時集合的意義)
VIP免费客服咨询
赚钱
成为签约合伙人
种草
觅知网“种草官”开始招募啦!!!
客服
售前客服
工作日:9:00-18:00
立即咨询
售后客服
工作日:9:00-22:30
周末:14:00-22:30
立即咨询
需求
填写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