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免費ppt模板下載-道格資源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

摘 要:中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强调灌输式教育的现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探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9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外来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再加上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单一性与学生需求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成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规范中学生的行为,而且要使学生具有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相吻合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从而,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了。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置于生活

1.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思想道德情景,以感染、渗透等形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使学生能够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自觉调整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积淀自己的道德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态度养成和行为形成。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外,还应组织和引导中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里引导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教师要把身边的事例注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育中要注意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营造有生活气息的思想道德场景,应把生活中有争议的思想道德事件搜集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课堂,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讨论、思考这些思想道德问题,从而达到使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体验、思考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实现思想道德的内化。

3.教师与学生要相互理解,进行双向交流。教师不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适当的教育方法、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还应该注重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中学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取向,对其思想动向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给予肯定。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之中,善于敏锐地捕捉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道德表现进行随机教学。在注重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贴近生活

1.突出德育目标的生活化。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要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行。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层次性及其发展的递进式特点来制定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德育目标的定位还应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使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融入教育活动之中,能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反思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实现从“知”到“行”和“情”的飞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此外,要加快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步伐,把德育和智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科教学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而,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应积极自觉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学各科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各学科教师还应关注到学生的共同需要,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渗透所授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注重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3.使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着眼于中学生,把握育人规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教育主体是人,教育客体也是人,所以中学教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应唤醒中学生的主体性,使受教育者能够自主地、自觉地意识到他应该做的事情,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中学生的需要。中学教师必须明确了解学生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对其所处的阶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阶段向道德行为阶段的转化不断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真正进步和发展。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中学生进行自我实现。中学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的客体,同时也是具有主体性的客体,他们具有自我激励的实践能力、明确的自我意识以及追求美好未来的主观愿望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中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政治观教育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观教育只有取材于生活,紧密结合中学生的生活进程,才能容易为中学生所接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结合事实热点和国家最新发展动态,使之贯穿到教育内容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情,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更多的感性材料。中学教育者还应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态度和方向来感化学生,适当地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政治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政治品质。

2.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人生价值观是依靠长期锻炼来形成的,因此新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要从小来培养。对于中学教育者来说,应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此来达到在言传和身教上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此外,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树立进步的合理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社会化。

3.法制观教育的生活化。法制观的教育首先应从学生对班级纪律、学校纪律的自觉遵守上抓起,以引起学生对纪律自觉地需要,自觉地遵守,使学生在遵守纪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认识法律中的自我,懂法、学法、知法、守法,教会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4.道德观教育的生活化。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逐步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因此,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规范和基本要求渗透到中学生守则之中,使之内化为中学生的自觉行动,成为中学生的行为标准。同时要善于从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道德的问题出发来开展道德观教育,将社会公德渗透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会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融入生活

中学教育要转变原有的灌输教育模式,探索隐性教育方法。学校在开展显性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开发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一种可以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作用的环境信息,这种环境信息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文化,通过社会、学校、教师甚至学生自己的各种非正式期望,使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教育环境所负载的信息渗透而达到在显性课程中难以实现的“文化心理层”某些方面的改变[1]。这一课程的开发有助于中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间接的方式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提升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从外部条件来看,可以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拓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可以通过网络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面较小的弱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再保持在“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教育模式中,而是“教学相长”的双向互动模式。我们应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引领作用,使其负面影响尽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建立起将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构建一个巨大的、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从而拓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五、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还原生活

1.家庭教育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家庭教育具有人际关系的亲情性、教育形式的日常生活性和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等优点,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最原始的、最持久的有效途径。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成长环境,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感染孩子,做孩子的榜样,从而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2.学校教育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对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德育教育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学校首先应从德育着手,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从校园环境布置、建筑布局、花草树木、学生校服设计、教学媒体等物质层面上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硬件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自然乃至热爱祖国的情怀,发挥校园物质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重视校风、校纪对学生的陶冶作用。再次,在管理层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体制,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做到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交相辉映。

3.社会教育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上的许多方面也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受教育者各种思想品德的形成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如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影响。在社会教育中要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运用健康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产品来影响青少年,努力避免社会上不良风气对中学生产生的恶劣影响。

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密切配合,调动各种有关的力量,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教育要从生活中教,从生活中学,从生活中做。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更要以生活为坚实依据,以生活为指导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才能使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开展。

参考文献:

[1]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54.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0-238.

[3]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5-105.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q062xz02wo5y.html

(810)
打賞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