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渗透科技教育的探究-免費ppt模板下載-道格資源

中学历史课堂渗透科技教育的探究

中学历史课堂渗透科技教育的探究

摘要: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在相关的历史教学中,态度上应客观公正,思想上应凸显“历史味”,方法上应运用史料教学。

关键词:中学历史;科技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7-0073-03

“人类历史的前进,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文化而言,拥有文化输出与文化接受的健全机制,方能获得文化补偿,赢得空间上的拓展和时间上的延展。”[1]作为文化内涵核心内容之一的科学技术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学历史新课标提出历史教育要“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2]。美国科学史学科的奠基者萨顿说过,科学史是“客观真理发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其目的是“解释科学精神的发展,解释人类对真理反映的历史,以及人们的思想从黑暗和偏见中逐渐获得解放的历史”。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科技史教育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在具体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进行科技史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呢?下面,笔者以中国古代科技史为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浅薄的建议。

一、教学态度——对待中国古代科技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中国的古代科技发展明显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3]一种是自满自大,盲目地拔高中国的古代科技成就,著名史学家傅斯年曾经批评:“譬如造纸印刷诸事,诚当大书特书,然若以为价值与蒸汽机相等,则近于妄。又如张衡的测地震器,固是一段佳话,然若与盖里律(伽利略)之发明并论,尤近于诬。”[4]还有一种观点则恰恰相反,有些妄自菲薄,不承认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认为西方什么都比中国好,科技就更是如此。例如很多高中历史试题中总会引入鲁迅对中西方科技的一段话“外国用火药造子弹遇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段材料在教学中引用是会导致学生误解的,认为古代中国在科技上的运用是十分落后的。这不仅与史实不相符,更不是我们对古代中国科技应有的态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对待中国的古代科技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古代科技是功不可没的。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5]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对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也是充满敬意,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所以作为中国人,作为未来中国的主人,中学生更应该对祖国的传统科技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但也应该看到近代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我们要总结科技发展的经验教训,知道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迎头赶上。

二、教学思想——中国古代科技教学应凸显“历史味”

教学指导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理念和教科书的理解和把握。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目标落实和教学活动实现的重要保障。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其最主要的功能,或落脚点当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人文素质是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根”,是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基本的理念,是三维目标的核心。历史学科中的科技教育应区别于综合性的科学课程及其它学科的科技教育内容,以实现历史课程目标为落脚点。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感知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巨大成就,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过程中,学会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其落脚点是科学精神的形成和科学态度的确立。

那么如何在古代科技史教学中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促使学生科学精神形成和科学态度的确立呢?

历史学科的科技史内容教学应从“人文科学”的视角看科技,主要不是教授科技知识本身,“不应侧重‘科技’,而应侧重于‘历史’”,“基本指导思想应是:基于‘科学’,高于‘科学’,把“科技”作为载体,在教学中体现出‘历史味’——理解科技成就是怎样萌发的,怎样继承发展的,怎样推动社会转型进步的,以及科学和科学家的精神”。[6]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外史、人物史,以凸现历史课程的学科性特点。

三、教学方法——中国古代科技教学应采用史料教学的方法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要达到这样,最好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在新课程中,史料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则明确提出要“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7]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和通过历史表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并运用有效信息进行论证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上教师通过史料教学呈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获取历史信息并据此自主总结出历史结论,学生收获了参与学习的乐趣,同时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度。“没有理解的记忆是无效的记忆。”今天中国现存的史料中保存有大量的关于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容,这是教师进行相关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与中学生认知水平、心理发展相吻合的史料,学生通过对这些史料的解读,真正达到了解古代中国人民伟大的科技发明创造,认识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感受古代中国人民科学创新精神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注意重视并渗透科技教育,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综合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具体教学实践中,对待历史教学中的“科技教育”,我们应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教学思想和合理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7.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姚锦祥.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历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0.

[4]傅斯年.出入史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22.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27.

[6]余文伟.必修3科技史内容的教学处理策略[J].历史教学,2011(12).

[7]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LI Ke-jun

(Nanjing No. 3 Junior Middle School, Nanjing 210002, China)

Abstract: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o develop students’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s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hich is also the important goal of the history course. The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and concern of the world, so in history instruction, teachers should be objective and impartial in attitude, historical taste highlighted in ideology, and historical material teaching in method.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histo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pxbblb023lan.html

(810)
打賞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