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探究式教学初探-免費ppt模板下載-道格資源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探究式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探究式教学初探

摘 要: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问题探讨。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 实施途径

探究式学习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更强调参与和过程、平等与合作、鼓励与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既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又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探究性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来延续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途径。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期工作,分组的科学性影响到探究性学习的氛围和效果。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分组建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知识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上,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又便于教师辅导。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事可干,避免“闲人”出现,使小组探究学习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在明确合作目标后,根据组内同学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工,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

二、课前布置预习导纲

根据新课的主要内容提出初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预习,这是探究性学习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它的安排顺序与新内容的教学顺序一致。如讲授“海陆的变迁”一节,可提出以下初学思考题。(1)为什么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上会出现海洋生物的化石?(2)为什么在我国东部海底会出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3)荷兰的围海造陆说明什么问题?(4)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5)板块运动学说是怎样提出来的?(6)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哪些?(7)六大板块和六块大陆、四大洋的关系如何?(8)世界上有哪些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关系如何?等等。

三、为学生提供资源支持

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中,经常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而初中学生知识面较窄,对一些知识的了解并不多,很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老师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一些资源支持,这样才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撑,如:(1)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2)提供相关的实验场地和设备;(3)提供网络资源,等等。比如:上《人口与人种》这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分组,并设计了一些探究性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在电脑室上网进行查找,再小组讨论、分析、整合,最后评出优秀的小组,完成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四、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上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这是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关键。课堂上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此,我在进行探究性提问时从这几方面入手:(1)提问要层层递进,以助于突破重难点。教师的提问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尝试解开疑团。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阻塞、中断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如:在教《气候类型》时,我设计的思考题是:福建省属于什么气候?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随着一连串有逻辑联系的设问,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2)提问要有开放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开放性问题大多一题多解,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发散的,有利于开阔视野,掌握多种思维方法,训练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在教《交通运输业》时提出:一位同学暑假要从福州到青岛去旅游,该怎样设计旅游线路?学生既可依据时间要求选择航空、公路、铁路、海运等交通方式,又可根据费用多少选择交通工具设计线路,还可依据所经过的城市和沿途要参观的旅游景点的不同设计线路。不同的设计产生了多种结论,既训练了发散思维,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3)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维,在积极思维中解决问题。例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①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②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只要对这两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地面辐射和大气温度几种关系及储热效应就迎刃而解,从而产生“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要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相结合,目的在于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点拨,就能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问题就会倾泻而出。如:在学习《南极地区》时,为引导学生探究“南极大陆煤炭资源的形成”,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以下相关材料:(1)南极气候的特点;(2)煤炭形成的主要条件――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等;(3)世界煤炭的分布;(4)南极景观图(主要突出被冰雪覆盖)。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各抒己见,提出以下问题:“南极大陆目前气候寒冷,没有茂密的森林,为什么会存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呢?”“难道南极大陆原来有茂密的森林或原来不在这个位置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我迅速将学生的提问引导到我所期望的问题上来;对于创造性比较强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讨论,以便“探究”活动的开展。

五、积极的评价制度

要让学生自始至终乐于探究,究有收获,教师对学生要有相应的积极的评价方法来保驾护航,这是探究性学习热度得以持续的根本保障。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1)对于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回答、质疑都从保护学生积极性出发,重鼓励,重表扬,这样消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2)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设立一套评分方案,每个月汇总一次,成绩优异者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期末总评中探究性学习中的表现也作为其中的一项指标,这也成为培养学生养成探究学习习惯的一种外部驱动力。

总之,新课改下的地理探究式教学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真正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地理教师一定要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身体力行,努力实施探究性教学,改变过去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常华锋.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裴新生等编著.地理教育中的思维・实践・创新.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2.1.

[3]冯新瑞.地理学科探究式学习的适宜性.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6).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pws1k900txwd.html

(810)
打賞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