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既符合信息加工理论,也符合强化学习理论的过程。个体的行为是在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的基础上获得的。班杜拉的观点在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当前的众多学习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社会学习理论阐明了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班杜拉总结出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即环境(资源、行动结果、他人和物理条件)、个体(信念、期望、态度和知识)和行为(个体行动、选择和言语表述)。他认为这三类因素互为因果,每两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因此,他把这一理论又称为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则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班杜拉的这一理论跟新课程理念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对化学学习中的动作示范教学尤其具有指导意义。化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自然科学,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学习策略。
一、替代性学习
所谓替代性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学习。在班杜拉看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学习模式,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个体不可能都要通过亲手做并体验行动结果来学会各项技能技巧。学生的许多社会行为,大都能通过观察而习得。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非常强调观察在学习中的作用。个体通过观察,不仅学会了某一行为,而且知道这一行为在特定情境下带来的后果。就过程而言,观察学习有注意、保持信息或印象、产生行为及愿意重复(即动机)行为四个要素。人们在进行观察时,并非只是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客观事物,还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因此观察是一种由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的分析综合活动。化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演示实验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对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其突出的示范效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演示实验中教师的态度、行为、举止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示范,出示的实验仪器要干净整洁,药品的摆放要井井有条,装置应按照学生从下而上、从左到右观察的顺序进行装配,确保正确美观。实验的操作动作应排除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动作,操作规范正确。演示实验中应表现出教师良好的实验习惯,体现出教师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可以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学到化学实验的技能技巧。
演示实验的示范效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直接示范的效能,二是教师间接示范的效能。这里所说的教师直接示范就是指由教师对实验探究的内容进行设计,并由教师本人亲自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配合以精确、简明的讲解,使学生从观察中体会,继而进行积极的思考。间接示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及探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实验进行整合、再加工,由师生合作或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也就是把教师的示范表演让位给学生。演示时,操作的学生小心谨慎,生怕出错,观看的学生仔细挑剔,这样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间接示范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和要领,操作准确规范,既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和需求,也便于师生间的互动与沟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同时勇于质疑,勤于思考。
从实验的示范效能上看,在观察中应注意这么几点。首先是目的性。科学观察总是为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而进行的,这使得观察活动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减少观察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其次是客观性。科学观察的目的是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因此,不仅要通过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还要运用思维器官积极地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这样便使得观察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观察者的主观性,突出了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如纯净的氢气在尖嘴玻璃导管口燃烧时,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与教科书上的不一致,这时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再次是全面性。在进行观察时,要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以及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等。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眼看,可观察燃烧的剧烈程度、火焰的颜色等;用鼻闻,可知道产生气体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可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感知到实验的现象。
二、参与体验
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活动一旦启动,个体的主体因素便会自然参与到互动活动中去,发挥举足轻重的功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活动的体验性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教学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言的。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化的知识。化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过程,使学生亲历知识“生产过程”,领悟探索发现与经验积累的乐趣,进行求实态度、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二是通过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经验与未知知识的对接,创设情趣共济的教学情境,构筑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三是创新性活动的体验。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和意志品质。因为体验性知识大多为内隐性和程序性知识,体验学习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决定了其教学的最佳方式应当采取探究式,促进学生自得自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互动中发展。
参与体验策略强调学习者的全身心投入,鼓励学习者参与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地参与对问题的探究,在获得知识结论的同时,经历类似于科学家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所蕴含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感受化学对社会的作用,从而孕育出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提倡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学生通过探究学会表达和交流,学会与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形成化学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是化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可获得许多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绪,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科学探究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轻松愉快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
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轻松愉悦的探究氛围,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开展学习。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在对比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实验中,对“对比水蒸气的含量,取两片玻璃,向其中一片呵气”的方法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做没有控制变量,温度在这里对结论会产生影响,造成结论不严密。教师应给予该学生高度的评价,并积极地寻找证据、设计方案。有的学生突破教材的束缚,还想到应对比两种气体的温度。教师的肯定,让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2.引导学生多途径地获取证据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猜想,此时,教师应及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中的假设不是随便提出的,它是建立在对已有信息和证据的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猜想,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例如可以启发学生向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士请教,或上网查询或查阅书刊资料等,以了解相关知识。必要时,教师可提供相应的关键词,给予一定的指导。
3.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不仅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也能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例如在讲微粒间有间隔时,可增设“水和空气的压缩”对比实验。具体的做法是:请学生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在讨论中,有学生提出应做气密性检查,才更有说服力。还有的学生提出应考虑管内外压强是否一致的问题。经过探讨学生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经过对照实验后,该小组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后果确实不同,从而验证了假设,从思想上获得了升华。
三、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学习策略是一种互惠性质的合作学习模式,由美国范德堡大学心理学院的教育专家在上世纪末创立。英国的托平教授和美国的尔利博士在1998年出版的《 同伴互助学习 》一书中提出:“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在这里,同伴互助学习的涵义广泛,包括同伴指导、同伴示范、同伴教育、同伴咨询、同伴监督和同伴评价等。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且它对双方学生都有极大的好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他并不是孤独的,至少有一位或几位伙伴可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当一方有问题时,他可以随时与另一方讨论。由于个人的思考范围有限,若在学习过程中能和伙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采取同伴互助教学,既增进了合作和友谊,又能分享各自的资源,还能开阔学生眼界,扩大知识面,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交往、协作的意识。有效的同伴互助学习贯彻在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实验伙伴、计算伙伴、预习伙伴、书面习题作业合作伙伴、课外小实验的伙伴、课外化学阅读的伙伴等。
互看:通过观看其他同学实验操作、习题演示等,找出其失误、欠妥之处,体会其不同于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使自己少走弯路,受到启迪。
互说: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想多说。例如我们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原理”时,就可以对课本上得到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比较、归纳,选择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面对面地用同龄人所理解的思路和语言交流,使学生不仅知道结果,更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
互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出题,以同桌相互考、组内相互考、个人考全班等形式,不仅使出题的学生得到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全班学生都真正变成了思维的主体。
互评:互评能引导学生大胆地闸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观点进行反思。长此以往,学生不仅知己,而且知彼,不仅知对,而且知错,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对方的评论中得到启发,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Internet网络条件下,学生可供选择的学习伙伴更多、更方便了。在这种系统中,学习者通常先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选择其中之一,经双方同意结为学习伙伴。当其中一方遇到问题时,双方便相互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相互帮助和提醒,直至问题解决。当他们觉得疲倦的时候,还可以在聊天区闲聊,使得学习过程中不再枯燥和孤单,而是充满乐趣。
(作者单位:吴江市松陵三中,江苏 吴江,215222)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pvsj8r01unfx.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