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经济、社会与市场转型给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处在转型期的营销渠道成员间关系出现了诸多问题,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本文对转型期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转型期环境下营销渠道关系的特性以及对渠道关系管理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转型期营销渠道关系管理
转型期的界定
“转型”(Transition)一词近年来大量出现在各种经济文献中,转型及其相关问题已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问题。但不同的人对转型的理解以及不同学科转型研究的范围界定并不完全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领域:
经济转型
经济转型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予以认识和理解,转型可以理解为从较低层次的经济发展阶段向较高层次阶段的转变过程,这种理解主要是从生产力角度来考虑,强调的是经济形态的转型;转型也可以理解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它主要是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考虑,强调的是制度形态的转型;第三种理解是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将转型既理解为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又理解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这种理解是将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对象的社会经济形态(包括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根本性转变作为转型的研究内容。
社会转型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由于社会诸要素及其联系发生根本变化而导致的新旧社会发展模式的更迭过程,广义的社会转型可用于说明社会各层面的变化,如经济转型、政治转型、意识形态转型等;狭义的社会转型则是指文明类型的转变,如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市场转型
市场转型主要侧重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型,这主要考察的是商品供求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是探讨由过去相对封闭的市场向开放有序市场的转型。这两个方面转型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是任何企业都不容忽视的。
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难把它们彼此割裂开来。一方面,经济与市场的转型可以纳入广义的社会转型范畴之中;另一方面,经济体制、经济形态的转变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和宏观市场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又会对经济产生反作用,如此循环往复。因此,结合经济、社会与市场三个方面来探讨转型期的内涵十分必要。从广义上讲,转型期所指的“转型”,从经济体制上说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从经济形态上说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及知识经济的转型;从社会结构上说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的转型;从市场的角度是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型以及从封闭市场向开放市场的转型;除此之外还包括了由此带来的人们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领域的转变。
经济、社会及市场的转型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新经济的兴起及加入WTO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又为进入新世纪的转型期赋予了新的研究内容。从企业营销的实战出发,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转型期对企业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项重大转变,不可避免地会对企业经营的宏观与微观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不同于俄罗斯及东欧国家激进的经济改革,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是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式,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一边探索,一边积累经验”。尽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经济的完全建立与成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型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商品供应相对比较匮乏,企业的生产还远不能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性企业在市场中拥有很大的权力,是卖方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建设,我国的商品供应极大丰富起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顾客的消费需求却不断变化,他们关心的已不再是能否买得到某种商品,而是对商品满足差异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卖方市场已经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
封闭市场向开放市场的转变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被严格限制在同一行业、系统或同一地区内,行业、系统之间,地区之间缺乏联系,整个市场处于相对十分封闭的状态。而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它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和领域内合理配置资源,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打破了市场的封闭,促进了开放市场的建立,而中国成功加入WTO又为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提供了契机。
在错综复杂的转型期,企业营销的各个环节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转型环境的影响。其中,分销渠道的复杂性是中国转型市场有别于成熟市场最突出的差异点之一。正是基于这一点,研究转型期环境下我国营销渠道的特殊性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与重大的意义。
转型期营销渠道关系的特性
渠道关系是指一条渠道中共同做生意的各成员之间的交往状态和合作深度。它指的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inter-organizationalrelationship)而非组织内的关系(intra-organizationalrelationship)。根据西方学者的理论,渠道关系一般有四种不同的形态:横向关系、纵向关系、类型间关系和多渠道关系。横向关系是指同一渠道、同一层次、相似企业间的关系。比如一家日化企业生产的洗衣粉由多家超市经营,这些超市之间的关系即为横向关系。纵向关系是指同一渠道、不同层次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比如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的关系。类型间关系是指同一渠道、同一层次、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关系,比如同是经营日化企业的洗衣粉,超市和便民店之间的关系即为类型间关系。多渠道关系是指一个企业不同渠道之间的关系,比如一家日化企业同时使用多条渠道销售其洗衣粉(如通过批发、零售,或直销等渠道),这多条渠道之间的关系即为多渠道关系。在这四种不同形态的渠道关系中,纵向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而其中的厂商关系又是我国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转型期我国企业营销渠道关系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性:
关系准则的缺失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渠道成员一般都是严格地按照国家的宏观指令履行着各自的职能,彼此之间处理相互关系都遵循着一定的准则。而在转型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有的渠道关系准则被打破,新的关系准则又尚未真正建立。关系准则的缺失使得渠道成员在处理相互关系时随意性很大,大家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着游戏规则但又相互不买账,信任度低,整个渠道处于一种极不协调的状态。关系的短期化
转型期复杂多变的环境使得渠道关系趋于短期化。由于关系准则的缺失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渠道成员在对关系未来发展的预期上普遍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成为他们看来比较保险的选择。关系的短期化一方面表现在渠道成员间的关系持续的时间短,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十分少见;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渠道关系的稳定性差。各渠道成员都以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其结果往往是渠道冲突不断,渠道系统极不稳定。
渠道关系中权力重心下移
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使得分销渠道对终端客户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买方市场下,产品数量与品种的极大丰富使得消费者或最终用户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此时的分销渠道更多的体现为最终客户获取其所需产品或服务的通路,而制造商原来所拥有的渠道权力已经逐渐在向更为贴近最终客户的分销商(尤其是直面最终客户的零售商)发生转移。在家电行业,国美和苏宁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家电专业连锁店在和厂家谈判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直接面对消费者,能够把握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迎合了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商品的心理。
渠道关系亟待变革与创新
经济、社会及市场等的转型也促使传统的渠道关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一方面,现有渠道关系中存在的诸如关系的稳定性差,信任度低等问题要求渠道关系进行变革使之能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兴起以及中国加入WTO也对现有渠道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变革的要求。
对渠道关系管理的启示
通过对转型期营销渠道关系特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于渠道关系管理有价值的启示。
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渠道成员间的关系规范
转型期关系准则的缺失使得渠道成员失去了可以遵守的关系规范,成员间关系的处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混乱与不协调的状况。渠道成员间关系规范的构建需要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各级立法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交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美国,有关法律法规如《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克莱顿法案》、《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等在规范渠道行为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二是相关行业组织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配套的行业规范以进一步规范成员的交易行为;三是渠道中的“首领”(ChannelCaptain)应更好地担负起渠道管理者的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通过制定相应的关系规范来加强渠道关系管理。
渠道成员关系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市场(顾客)导向渠道关系的确立
在转型期渠道成员的冲突与关系的不协调本质上是各成员之间基于自身利益的对垒与博弈。正如前述,转型期关系准则的缺失和缺乏信用使得渠道成员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殊不知,这种短期利益导向是以其他成员的利益损失和牺牲整个营销渠道效率为代价的,最终也会损害其长远利益。外部经济环境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要求渠道成员必须从以自身短期利益为中心转移到以消费者为中心、关注渠道整体的效率与产出上。因此,渠道关系博弈的最终结果必定是以市场(顾客)为导向的渠道关系的确立。
渠道关系的变革与创新的若干思路
渠道关系的变革与创新离不开渠道成员的共同努力,其思路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创新。过去,渠道成员往往各自为政,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渠道系统整体利益。而现在为了适应新的渠道环境就必须树立系统化、整体化、全局化的观念,树立价值链条件下各渠道成员共同为最终客户创造价值的观念。在这种思维下,各渠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渠道网络的运行效率。关系模式的创新。这主要是指渠道关系要根据实际情况从过去单一的交易型关系向合作型、伙伴型等多种关系模式发展。关系管理方式的创新。如对于制造商来说,对分销商的激励应该不再仅仅局限于提供奖金和年终返利,而应该更加侧重于对分销商进行培训与支持,提高分销商的获利能力与渠道运作水平。此外,随着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PRM(Partn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和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的发展与完善,新的网络化、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渠道关系管理方式必将成为主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参考资料
1.赵红光、阎维杰,我国转型期的特点及其对有组织科技活动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1.11
2.卢泰宏,解读中国营销密码——中国转型市场营销之特征[J],销售与市场,2001.5
3.陈涛、李习平、姜丽楠,企业的分销渠道管理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01.5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pvk73n04q60j.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