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约束力量,是影响学生个体发展最直接的文化环境之一,对班级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了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本文首先界定了“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几个关键词,对研究讨论的范围划定界线,然后从显性文化层面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质重点分析了班徽和班服两种实践策略。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班级管理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荷兰教育家埃拉斯莫斯就率先使用了“班级”一词。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而首次给文化作出完整定义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他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而笔者对“文化”的理解是:文化是一种认同。即一定社会条件下对人类社会存在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共同理解和认同。建设的本义是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或充实新精神。从词义分析,建设的重要特征是一个“新”字,而“创立”“增加”“充实”这三个词汇都同时表达了建设的人为特征,即建设是人们自觉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实践行为。曾有人对班级文化建设作出以下定义:“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以建立班级精神为核心,以班级群体行为为基础,以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为目标的班级管理模式。”[1]该定义较好地诠释了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班级文化建设的确需要教育者的指导与管理,也要求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但班级文化建设显然不等同于班级中某一具体的管理模式或方式。
二、显性层面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1.班徽文化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人论》中提到:“我们应该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symbolicum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因为人是一种符号动物,人会对一个符号产生反应。为什么人类对姓名那么重视?见到小朋友,我们通常都会问“你多大?”、“叫什么名字?”说明人对名字有一种非常强的符号感。而班徽,是一个班级的标志,代表着班级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班徽所蕴含的教育学意义、文化学意义是深远的,它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设计班徽,可以增加班级成员对班级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班级管理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设计班徽还可以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班级的课余文化生活。班徽的设计,是教育微观环境的设计,也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的设计。
2.班服文化
一般学校,都有代表各自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校服,或者代表地区本土文化特色的市服(广东省深圳市、惠州市等几个城市)。校服一般是为了减少学校内同学相互攀比的情况,而市服则是为了减少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也是为了树立一个市区中小学生的统一良好的形象。但随着学生自由开放、彰显个性的呼声日益强烈、中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学校班级渐渐出现了极具班级特色的“班服文化”。“班服文化”具有自发性。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全部的“班服文化”都是由班级学生自主倡导、自愿自发形成的,基本没有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般自行设计班服,并在班级同学中获得认可后,由一两名热心班级事务的同学联系社会上制衣的厂家,定制全班班服,以留作纪念。班级同学可以在校运动会、班级集体活动、半户外素质拓展、班级纪念日着穿班服,既可以向外集中展示班级文化和精神风貌,也有利于班主任在人群中快速找到本班同学,极大地便利了班级管理。由于“班服文化”获得了班级同学的普遍认可,增强班集体的文化认同,凝聚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对中学班级管理具有积极有利的影响。同时,设计班服还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班级的课余文化生活,且还具有极高的纪念意义,因此,学校也默许了学生“穿班服”这一代表班级集体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行为,也使得“班服文化”日益发展旺盛,成为当代中学生最彰显班级个性的班级文化!但是,由于设计班服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在设计、制作班服中要与社会接触,在钱财安全、人身安全可能面临存在的风险。因此,对于学生自主设计班服,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可轻易打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静.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云南教育,1999,(7):49.
作者:何家源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pv4ctb055wa6.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