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研究-免費ppt模板下載-道格資源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研究

通常都把马克思将“资本”理解为“社会关系”仅仅视为经济学史上的革命,但很少再去挖掘这一科学发现得以形成的世界观基础;而《资本论》的世界观则在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范式下被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从而使得“资本=社会关系”成了与世界观无涉的另一类问题。与这种看法相反,我们认为在经济学领域划时代地把“资本”理解为特定的“社会关系”,这只能是一种划时代的世界观,即把“世界”理解为“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产物。《资本论》手稿写道:“经济学家们把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和受这些关系支配的物所获得的规定性看作是物的自然属性,这种粗俗的唯物主义,是一种同样粗俗的唯心主义,它把社会关系作为物的内在规定归之于物,从而使物神秘化。”〔1〕显然,马克思明确把“资本”是“物”抑或“社会关系”的问题等同于唯物、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用下列关系式来描述《资本论》的世界观之于经济学的基础性地位:“世界=历史”“资本=社会关系”。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是,新世界观对“世界”进行“历史”化理解的实质———特别是这一理解得以可能的三重前提。

一、“世界”作为“历史”: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世界观的超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批判的全部旧哲学,或者以“直观”的方式,或者以“抽象”的方式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其实质都是“超历史”或“非历史”的世界观。正是针对传统哲学世界观这一根本缺陷,马克思提出要以“历史”即感性的人的活动为解释原则重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内容是“新历史观”,而这种“新历史观”的真正意义是“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以“历史”为解释原则,“历史”则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2〕是真实的“存在”。在这样一种新的“历史观”当中,外部“世界”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直观的思想对象,而首先是感性活动改造的实践产物,也就是“历史”;从而“新历史观”也就是“新世界观”、关于被正确理解了的“新世界”的“观”。人在实践当中创造出人类特有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一经建立又成为规范实践的“看不见的手”,并且通过实践不断被再生产出来。所以以社会关系为本质结构的历史才是人的真实生活世界。理解现实“历史”的钥匙,既不是抽象的“世界”范畴,也不是抽象的“人本”范畴,而是对人类历史活动产物的概念把握即资本主义经济范畴。因此,《资本论》这部“经济学着作”的实质是新世界观的发挥和深化,是透视历史的、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为了深化理解“世界作为历史”这一哲学革命的丰富意蕴,有必要追溯这一革命发生的三重前提:历史、思想、阶级。

二、对世界进行历史化理解的第一重前提:历史

“世界观”的演进是由人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演进作为现实基础的。从生存方式的“质”的意义上说,人类从“人猿相揖别”之日起就已经是实践的存在即改造世界的存在,并且早有思想家以人生苦恼的方式表征人之为人的这一特性。在西方,这一表征以《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食智慧之果而被逐出伊甸园为典型。一当人不是通过本能适应、与自然无差别同一的方式,而是通过改造外部世界、与自然否定性同一的方式来获取生存资料,人就走上了一条永远无法彻底缝合目的与现实间痛苦裂隙的道路。但是这种理论表征之所以深刻、具有“先知”性质,恰恰因为当时的人类实践距离“自在自然”尚未走远,人们仍旧可以幻想通过放弃“有为”的方式回归苦恼意识出现前的混沌世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即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类改造自然的力度很有限,在人化自然之外是广阔的自在自然。奠基于这种前资本主义生存样式的世界观只能是自然主义。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世界,是极为原始的、刚刚打上人类活动烙印的自然。这样的世界连同其世界观,被资产阶级的横空出世所打破。《共产党宣言》写道:“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3〕《1857-1858年手稿》又将这一历史性剧变提升为人们对世界本质的理解之剧变:“与资本创造的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一切从前的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真正是人的对象。”〔4〕反映在意识领域,就是新“世界”对旧有“世界观”的冲击,它把旧世界中只是以萌芽和局部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人类实践的生存方式,以发展了的、全局性形式表现出来。“世界”不再表现为只能靠思辨来进行抽象直观的对象,而是明确地表现为人类活动的产物,正如卢卡奇所说的———“资产阶级社会实现了这种使社会社会化的过程”,〔5〕由此就构成了对世界进行实践化理解的历史前提。

三、对世界进行历史化理解的第二重前提: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念,又是人类思想史的结晶和升华。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大规模改造自然的现实相呼应,“历史”思想成为一项重大发现。在近代哲学史上,维科最先认识到历史的认识论价值和属人特性。在论及人们对“神”的观照方式时,维科明确区分了两种路径:“前此哲学家们只是通过这种自然界事物去观照神”,“但是哲学家们还没有就人类的最独特的那方面去观照天神旨意,人类本性有一个主要特点,这就是人的社会性”。〔6〕之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全面贯彻了唯心主义的历史解释原则。《历史哲学》写道:“人类的使命和单纯的自然事物的使命是全然不同的”,“这便是一种真正的变化的能力,而且是一种达到更完善的能力”。〔7〕黑格尔从这种历史———生命发展的解释原则出发,变革了其对全部哲学部门的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表面上以摆脱了一切感性“杂质”的《逻辑学》为灵魂,其实逻辑学的思想的内涵逻辑正是奠基于描述人类认识发生发展史的生命哲学着作———《精神现象学》。黑格尔的“历史”和“辩证法”,是马克思所揭示的“无人身的理性”的自我运动,它“颠倒”了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但这种观念通过思想运动的方式把哲学从“抽象的普遍性”上升为“具体的普遍性”,从而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以黑格尔的历史观念———思想的内涵逻辑作为重要理论资源,以人的历史活动为解释原则,揭示了被传统哲学所蒙蔽的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当然,“历史”的发现作为一种时代思潮不限于黑格尔等哲学家,它广泛存在于以敏锐的神经捕捉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研究当中。思想总是扎根于历史现实的土壤,从维科、黑格尔、历史编纂家一直到马克思的对“历史”的发现,是一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思维的、带有必然性的逻辑过程。

四、对世界进行历史化理解的第三重前提:阶级

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阶级前提。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得出具有与平常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发现迥然不同的性质,而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对统治秩序的挑战具有相似性。历史唯物主义只能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把世界理解为一个由人的感性活动所构成的过程,理解为不断产生和灭亡的时代的转换,这无疑是向幻想拥有永恒特权的既得利益者下达的死亡宣判。由此历史唯物主义就达到了资产阶级及其人不可逾越的利益界限。在论及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时,马克思揭示出:“资产阶级在法国和英国夺得了政权……无私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不偏不倚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8〕如果说对资本主义世界永恒性的幻想在斯密、李嘉图等古典作家那里尚属出于阶级本能的真诚信念,那么到了现代庸俗经济学家阶段则变成了鲜廉寡耻的狡辩。卢卡奇从无产阶级整体解放的视野进一步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阶级前提:“只是随着无产阶级的出现才完成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这是由于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为看到社会的整体提供了有用的出发点。只是因为对无产阶级说来彻底认识它的阶级地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因为这种认识是它的行动的必要前提。”〔5〕以这一新世界观所构成的方法论只能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它从不 断生成变化的动态眼光看待资本主义世界,把受资本抽象统治的现时代看作人类发展的一个环节、阶段、“史前史”。只有在彻底的无产阶级立场———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从而方法论的观照之下,《资本论》才能够穿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五里雾,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暂时性宿命。“世界”就是人的历史,“存在”就是社会存在。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已经扬弃了纯粹的自然状态,变成人化的世界即“历史”。因此,在“历史”这一新世界当中的存在物也扬弃了纯粹自然物的性质,应被合理地看作是历史的产物、人的感性活动的结果、人的感性活动得以展开的特定社会关系的物化体。正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逻辑中,《资本论》获得了“把资本作为社会关系”的总方法,进而超越了古典经济学“把资本当作物”的研究范式。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ps91tz061fr5.html

(810)
打賞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