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们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正是对执教者“教学艺术”的褒奖,对执教者来说,课之所以上得好,其“秘诀”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教学艺术”。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教学艺术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几个方面着重于实践的一些具体做法,但愿能给在座的各位提供一点参考。
一、沟通学生心理的方法
我们经常外出听一些特级教师上课,他们为了推广经验,推动教改常常借班上课,师生互不认识,互不了解,这时老师怎样沟通学生心理,迅速缩短师生交往距离,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由于过去的知识没有学好,没有弄通弄懂,或者产生遗忘,阻碍了新知识的学习,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及时进行知识补救,为新知的学习进行铺垫,沟通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如教学的七言诗《长征》时,可引导学生从《草地夜行》、《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等课文的温习回忆中,获得有关长征时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克服千难万险的背景材料,沟通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
①比如有时候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课堂上反映不积极,倒不是智力上有问题,常常是缺乏学习动机,这时老师就要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不断使他们的愿望在成功的喜悦中变成现实。如学习拼音,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我先请一位学生读课文,可是因为他认字很少,难以流畅地读下去。这时,我将拼音表挂出来,用声母和韵母相拼,竟拼出许多音节。顿时,学生的脸上露出惊喜。抓住这一瞬间,我说:“如果你能将表上的字母读准,也能像我一样读出许多音节,能读通顺许多有趣的书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觉地产生一种要学拼音的愿望。有时在学习给音节标调的时候,我将拼音儿歌引进课堂,增强拼音的趣味性。如“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边给谁戴。”这首标调儿歌,学生边唱边表演,学生学得生动、积极,记得也很牢固。
②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学生有些不良习惯,如喜欢唱读、写字潦草、不讲笔顺,不愿修改习作等等,这些坏习惯也给语文学习带来障碍。例如:教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时,我发现有些同学能很熟练地读出书上的音节,但让他跳读时,就读不出了,这是由于平时不动脑筋跟着唱读造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及时作了调整,经常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读,终于改掉了他们不动脑筋读书的坏习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的读写习惯,教师要随时矫正。这一点非常重要。总之,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这是教学的起点,我们要时时处处给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提供切实而具体的帮助,使学生学习能顺利进行。
二、教育机智的方法
一位老师在教《挑山工》一课时,要求同学A用自己的话描述挑山工的形象,然后请大家对她的描述进行评议,此时,同学B站起来说:“我认为她说挑山工都很憨厚朴实不恰当,有的挑山工也许很狡猾呢!”接着举了自己去旅游被挑山工欺骗的事情,他的话音一落,课堂立刻引起一阵骚动,老师也一怔,但随即微笑着说:“同学A说挑山工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来维持生活,用自己的劳动为旅游者服务,因此说他们是憨厚而朴实显然是没有错的,但同学B的意见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那样的人。所以我以为将同学A话中的‘都’字改为‘一般’,大家说怎么样?”“可以”大家对此表示同意。这个案例中,如果老师是简单地呵斥、否定那位学生的话,整堂课就会死气沉沉,是教师的教育机智“化干戈为玉帛”,使这堂课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举例b:记得有一次我上《夜莺之歌》,才写完课题,一位调皮的学生就突然用自制的口哨学夜莺大叫一声,另有几位学生也跟着叫了起来,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我先是很恼火,但随即一想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否则课无法上下去,便马上微笑着对大家说:“他们学夜莺叫像吗?”学生说“有点像”。我便把刚才学夜莺叫的几个学生请起来,比谁学得逼真一些,结果那个调皮的学生评为第一。我表扬他模仿能力强,课前能自觉地预习课文,但同时又希望他以后要区分场合,注意遵守课堂纪律。这样的引导,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维护他们的自尊,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件千变万化的“艺术品”,它要求教师善于觉察上课进程中发生的独特而细微的变化,并运用教育机智随时调控教学,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现举数例说明:
1.悬问设置法。小学生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2.释题引申法。就是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位老师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时,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师:“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看图学文就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各样奇妙有趣的岩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师,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3.背景介绍法。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这些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月光曲》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板: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课堂结尾的方法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就像戏剧、电影、相声、弹词等艺术一样都注重结尾,希望所表演的内容能在观众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语文课堂教学则要求结尾能使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的结尾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小结的作用,对他们的思维起着整理的作用,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回炉”提炼的作用。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pmhmwh01vdrc.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