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ppt: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十五」-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十五」

#專題·毛澤東詩詞鑑賞#

上期精彩: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一」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二」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三」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四」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五」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六」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七」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八」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九」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十」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十一」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十二」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十三」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十四」

專題:毛澤東詩詞賞析【十五】

43.【毛澤東詩詞賞析】水調歌頭·游泳



水調歌頭·游泳

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裡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閒庭信步,

今日得寬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賞讀】

毛澤東一生酷愛游泳,1925年作《沁園春·長沙》中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便是詩人青年時代奮勇進取、劈波斬浪的藝術寫照。毛澤東對長江也有著特殊的感情,繁忙的工作也難消除長江對他的魅力。他把浩瀚的長江比喻為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多次暢遊長江。本詞便是毛澤東1956年在武漢暢遊長江時的感興之作。

本詩起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翻舊時民謠,組成流水對,婁敘來。先記寫巡視的行蹤和心情。這裡,「才」「又」兩個副詞一氣連貫,不僅是時間的連貫和空間的轉換,也傳達出一種風塵僕僕巡視各地的興奮而又輕快的心情;「飲」兩個生活細節相映成趣,顯得興致勃勃;「水」「魚」兩種富有特色的湘湖風物,寫來則親切如見,情意拳拳。

1975年5月3日,毛澤東在一次政治局會議快結束時,順口念了一首民謠:「無錫錫山山無錫,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然後解釋《游泳》說:「我說'才飲長沙水',是白沙井的水。武昌魚不是今天的武昌,是古代的武昌,在現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間,叫什麼縣,我忘了,那個地方出鱂魚。所以說'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孫權後來搬到南京,把武昌的木材下運南京,孫權是個能幹的人。」三國時童謠言:「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這裡詩人不露痕跡地運用上述兩個古老歌聲,反映了兩個城市風物的特色。飲水食魚,本是生活瑣事,但一經點化,便將質樸、親切、愉快的情感傳給了讀者。毛澤東稍加改動,一反原意,讀來親切自然,意趣橫生。十個字,不但生動地交代了詩人自己南巡從長沙來到武漢的行踪,而且透露了在日理萬機之中的滿懷豪情,抒發了對社會主義祖國無限深厚的感情。

接著,便以雄健的筆勢,轉入寫游泳。 「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既是對游泳的特定環境、空前壯舉和豪邁意志的描寫,更是一種心靈的呈現。兩句詞,萬裡江天,上下映襯,橫渡縱目,情景交融。越是寫出長江之大,就越是顯示出詞人藐視天塹的恢宏氣度。

再三句,直抒游泳時的強烈感受:「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馀。」這裡補寫一筆大江景象,引出一個新奇的比喻,在動靜兩種環境的強烈對比中,用三層遞進式的議論,酣暢地表達了在中流擊浪前進的壯志豪情。前兩句寫游泳時的鎮定與從容,後一句則寫獲得「自由」後的欣喜。這是解脫束縛的暢快,是長久渴望的滿足,是俯仰自得的輕鬆,是駕馭風浪的喜悅。 「今日得寬馀」是上片的感情基調,是這次游泳的總括。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出了上片的結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澤東有著深厚的古典文學根底,因此他能夠非常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古典詩詞的多種表現手法進行寫作。他不僅能將古人詩詞或其他韻文成句入詩詞,而且能以散文成句入詞。上兩句便是毛澤東游泳之際見長江逝水,聯想而及孔子之語,乃一字不易地截取了《論語·子罕》篇中的成句,賦予嶄新的意義,直接把中流搏擊風浪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連結起來。這裡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又有對崢嶸歲月的懷念;既有對歷史的追溯,又有對自然規律的探究;既有對生命的感悟,又有對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有隻爭朝夕、催人奮進的號角。總之,孔夫子這兩句話的妙用,如此妥貼自然,不著斧鑿痕跡,不僅加深了詞的意境,而且意味更加雋永,這在古人詩詞裡也是十分罕見的。

詞的下片又回到了眼前的實景,自然展開了長江建設的「宏圖」。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換頭三句,以「風」字起,緊接著前片意脈,矚目兩岸景色:江上是風吹千帆齊飛動,兩岸是龜蛇二山靜相望,進而轉寫中國人民在風浪滾滾的大江上,開始了實施全面改造長江的宏偉計劃。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一「起」則聳然挺拔,發起新意,充分錶現了今日中國人民建設祖國,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以下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對未來景象的展望:「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前兩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橋建設展開,寫正在付諸實施的部分宏圖。 「飛」和「變」是寫實,也是預期。寥寥兩筆,不僅寫出了大橋興建的飛快速度,和即將見到的大橋凌空的雄偉形象,而且寫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更立」三句,思緒遙遠,神遊三峽,一幅壯麗神奇的理想圖景在詞中展現出來。

44.【毛澤東詩詞賞析】與周世鑷同志



和周世鑷同志

毛澤東


春江浩蕩暫徘徊,

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

雨從青野上山。

尊前談笑人依舊,

域外雞蟲事可哀。

莫嘆韶華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賞讀】

1955年6月,詩人毛澤東來到長沙,6月20日這一天,陰雨綿綿,湘江水漲,但已六十二歲的毛澤東依然豪興不減,他在一群早年舊友的陪伴下從河東猴子石下岸,在湘江中擊水一個多小時,才在河西朱張渡上岸。游完泳後,又登上岳麓山。其中有一位是他早年的同學和好朋友,當時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兼省第一師範學校校長的周世釗。後來,周世鑷將自己所作的《七律·隨從毛主席登岳麓山》及其它幾首詩詞寄呈毛主席。毛主席於當年10月4日回信說:「讀大作各首甚有興趣,奉和一律,尚祈指正。」

這首和詩情誼深長又活潑雋永。作者心胸坦蕩,思想開朗,對生活有信心,對前途充滿信心,對朋友懷有深情。此詩在寫景中抒情,借寫景寄託寓意。其情調與風格如同小河水,清新明快而屈曲宛轉,讀來似乎一覽無餘,品賞卻又意味無窮。

詩人先從暮春初夏的長沙湘江畔風景寫起。第一句“春江浩蕩暫徘徊”,描寫了詩人與友人一道暢遊湘江的愉快心情。由於“風景這邊獨好”,詩人想在一江春水里再流連一會兒,好風景總是讓人難以離去,讓人徘徊流連的。

接著詩人“又踏層峰望眼開”,詩人一行人又登上了年輕時不知登臨了多少遍的岳麓山,放眼望去,碧野綠水,風景青翠,視野開闊。然後三、四句細細描繪了遠眺暮春風景的姿容。這是一種可見的但難以言喻的美景,但在詩人筆下卻寫得輕鬆、自然、美不勝收。春風起於湘水中的橘子洲,和煦的春風吹著一圈圈波浪遠去了,恰似唐詩中的「風吹浪不回」。 “風起綠洲吹浪去”,那麼什麼又向詩人迎面撲來呢,依然是春風伴著細雨,從青青的碧野上吹送到岳麓山頭詩人佇立眺望的地方,詩人不禁隨口吟出:“雨從青野上山來」。這二行中「起、吹、去、從、上、來」六個動詞用得簡直猶如神助,妙不可言而靈動俱在。

前四句寫完風景後,再由景到情,,發感慨。第五、六句,寫詩人及友人在山間把酒臨風,暢敘友誼的情狀。詩人似乎回到了年輕時代,他曾在湘江畔、橘子洲、岳麓山立下的誓言——理想與宏願如今都一一兌現。詩人不禁又感到「今日得寬馀」的舒暢愉悅,與友人笑談,信步山間或坐看風月。但就在詩人覺得幸福(享受友情的幸福)的同時,卻不禁想到了他早年另一個摯友蕭瑜。他曾與詩人多次在湖南境內“遊學”,並共同發起新民學會,蕭瑜還任過總幹事。後來他同毛主席在如何改造中國和世界的觀點上發生了重大分歧。他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一個自由主義者的道路。後來,他又投奔了國民黨,當了國民黨的官。最後他淪落到盜賣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並攜款逃往國外。解放後一直僑居海外,後來定居並客死於烏拉圭。一想到這位年輕時代也曾有過理想和抱負的朋友,如今卻落得這個下場,詩人不覺吟道:「域外雞蟲事可哀」。

最後二行是典型的毛詩中結尾時愛流露的昂揚之聲。詩人勸勉大家但更重要的是勸勉自己。不要感嘆青春年華這麼容易流逝,想想我們曾經是「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啊,雖然時光飛逝,轉眼我們都老了,但老人更應發奮而起,「老騖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不是嗎? 30年後的今天,我們又登臨了岳麓山上的赫曦台。而這30年中,中國發生了多大的變化,「舊貌換新顏」。詩人在最後一行中將心情調整到了最佳處。早年的理想終得以實現,詩人以一派王者風範又登上了赫曦台並遙望“江山如此多嬌”,遙想今後更加轟轟烈烈的人生及鬥爭。全詩在此為讀者留下了無窮的餘韻。

45.【毛澤東詩詞賞析】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

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賞讀】

這首字是毛澤東1954年夏天在北戴河雨天觀海之作,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

字一開始就給人展現出雄渾壯闊的自然景觀。 “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來,給人以雨聲如鼓箭的感覺,繼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氣勢,寫出浪聲如雷如山的洶湧澎湃,“大雨”“白浪”,一飛落,一騰起,相觸相激,更兼風聲如吼,翻雲掃雨,推波助瀾,真是聲形並茂氣象磅礴,這情景較之曹詩中“水何瀾澹,山島竦峙」「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晴日所見更令人驚心動魄。

後三句則顯示視線由近而遠的漸次推移,極富層次感。 「秦皇島外打魚船」回應開頭一句的「幽燕」,點明地點,又與題目相吻合。 「打魚船」「一片汪洋都看不見,知向誰邊」的意境或許取材自古人對大海驚濤駭浪的描寫,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接鋪敘,用精煉的設問句式寫出來,化實為虛,以簡駕馭繁,真乃神來之筆!與其說是寫人寫船,不如說是以小襯大,將較小的意象置於廣闊巨大的空間之中,進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曠悍,突出風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曠蕩無崖的景象,從而擴大作品的空間容量,顯示出一種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詞的下闐先發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轉時空,展現歷史的畫面。 「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恰似一幅生動、傳神的剪影,簡括而鮮明地勾勒出曹孟德當年策馬揚鞭、登山臨海的雄姿。 「揮鞭」是一個典型的蘊藉豐饒的動態意象,作為片段過程,它概括了人物馳騁沙場、南徵北戰的戎馬生涯;作為瞬間動作,它顯示了人物豪放、威猛英武的性格特徵。 「遺篇」指曹操的《觀滄海》詩,「東臨碣石」乃該詩首句,引入詞中,化「我」為「他」。

「曹操是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個英雄」(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他同時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其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清劉熙載《藝概‧詩概》),表現了他的政治抱負、雄才大略和進取精神,同時也反應了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開建安文學風氣之先。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兩句,由思古幽情回到現實中。 「蕭瑟秋風」承「遺篇」寫出,因為「遺篇」中有「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這樣的句子。 “今又是”,是說秋風蕭瑟今天依舊,似乎同魏武帝那時的蕭瑟秋風一樣。 「換了人間」是說儘管蕭瑟秋風相似,但人類社會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四個字融進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也是對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的歌頌。

綜觀全詩:寫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是這首詞的特色。上闍主要寫景,但間有抒情,如「知向誰邊?」就傾注了作者對漁民的關心之情。下闍先抒懷古之情,從「往事越千年」起,再讚今。寫往事是為了更好地撫今事,也就是用歷史來襯托現實。可見時代不同人們的政治意圖與思想境界也不同,古往今來的歷史人物,較之無產階級的人民大眾,不過是滄海一粟而矣。

未完待續······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zhuan-ti-mao-ze-dong-shi-ci-shang-xi-shi-wu.html

(810)
打賞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