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陰陽:相傳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渾完整,盤古開天闢地,將渾完整一分為二,天為陽,地為陰,由此有了陰陽的概念。後來古人根據生產、生活實踐和對自然現象長期觀察的事實,逐步把太陽、男性、力量、光亮、熱等帶有向上的、運動積極、肯定的、善意的、熱情的屬性歸為陽,把月亮、女性、軟弱、黑暗、冷等帶有下沉的、靜止的、消極的、否定的、惡意的、冷淡的屬性歸為陰,並由此總結出一套陰陽相互作用的學說以解析說明世上萬事萬物的產生和發展。把它應用到自然界、人類及生老病死就有了後來的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八卦學說和古老的中醫理論。
2、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種物質和它們的移動。五行的概念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它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產物。木、火和金、水分列於土地上下,前兩者屬陽,後兩者屬陰,火比木更活躍屬至陽,水比金位置更下,屬至陰,土地處中間屬於中性,因水為樹木生長所必需,故水又與木相互依存,這樣就構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環,稱為“五行相生”。順著這種循環物質就相生,違背了它就會相剋,木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稱為「五行相剋」。但是,事物的發展變化存在著反常現象,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是過度的相剋,其次序與相剋是一致的,比如,木氣偏亢,太過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氣虛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來是自己可以克勝的一方,卻反而被它克勝,其次序正好和相剋相反。例如,正常的相剋關係是木剋土,然而木氣偏亢,土就會反過來侮木材。我國古代哲學家將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質,分別列入這五大類的範疇,並以此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
3、八卦:它最早見載於《週易
》,相傳為伏羲所創,八卦的產生,正如周易·系辭所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成大業」意思是說,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宇宙處於一種無邊無際的元氣狀態(即太極),天地萬物都是由它演化而來的,太極的演化是元氣的分離,清陽者上升為天,濁重者下沉為地,天為陽,地為陰,陰陽(即兩儀)分成四象,四像是指在兩儀一奇一偶的基礎上復生一奇一偶,四象之上再生一奇一偶就產生第三爻,以陰陽三爻錯綜複雜排列得八種卦形,叫做八卦。八卦相重生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多,人們以此可斷吉兇,趨吉避兇就可以成就偉大的事業。八卦在創作之初就與天文曆法有著緊密的聯繫,八卦的四象表示四季。春夏秋冬分別以少陽、老陽、少陰、老陰代之。歷史上曾有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用來紀日的記載,八卦本身也可以進行排序,並組成八卦圖,用以表示方位,預測過去和未來的吉兇禍福。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yin-yang-wu-xing-ba-gua.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