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ppt:每位職場表達高手,都具備這3項底層能力-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每位職場表達高手,都具備這3項底層能力

你知道現代人的專注力時間是多少嗎?從2000年的12秒,到現在只剩下8秒。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有四分之三的人在看簡報的第一分鐘內,就分心其他事;打開電子郵件30秒內,就讀不下去了;聽同事說話,如果15秒內沒聽到重點,就不想聽下去。

所以,在職場表達中如何說話精簡有條理,讓對方立刻抓住重點就非常重要了。每一位職場高手,都具備優秀的表達能力。以下,Enjoy:


宋春濤 | 作者

身邊的經濟學 | 來源


中國老一代鋼琴大師傅聰,相比郎朗、李雲迪等新一代“鋼琴王子”,他的一生更富有傳奇色彩。他在國際樂壇受尊敬的程度,也遠勝於其他人。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他曾是美國《時代周刊》以及許多重要音樂雜誌的封面人物,直到現在,世界上許多鋼琴家仍常常向他求教,而備受矚目的國際鋼琴大賽,他是理所當然的評審。

傅聰生於1934年,父親是鼎鼎大名的傅雷先生。從7歲半學琴開始,傅聰就與蕭邦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5年,年僅21歲的傅聰受邀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最終獨得“瑪祖卡演奏獎”。

傅聰成為西方音樂家眼中,最能展現蕭邦詩情的藝術家。 「有波蘭性格的中國人」「中國籍的波蘭人」也成為西方音樂界對傅聰的第一印象。

對傅聰來說,鋼琴才是他的「情人」;而音樂,一直是他靈魂的避難所。

早年的時候,傅聰隻身前往波蘭學習鋼琴,傅雷送別兒子的時候對他說:「做人第一,其次才是當藝術家,再其次做音樂家,最後才是當鋼琴家。」這番殷殷教誨傅聰銘記了50年。

自7歲半學琴以來,對時間一向吝嗇的傅聰,每天近11個小時與鋼琴“促膝談心”,而且絕不允許任何人打擾。上了年紀後,他逐漸把練習時間縮短為8小時。

傅聰一直謙遜地說,自己天生手硬,從小童功又沒練好,所以一日不練就不行。

彈琴時,傅聰常自得其樂,「這是上天給我事業的一種特殊眷顧!」對音樂,他像基督教徒對待《聖經》般虔誠。

每當有人問道:「是否打算退休時?」這位鋼琴大師總是爽朗大笑:「我是音樂的傳教士,人生的大半輩子消磨在琴上,太辛苦了!但我還沒有退休的計劃。”

當然,你一定會說,傅聰老師在鋼琴領域所取得的造詣不要說是普通人,就是絕大多數的專業鋼琴家也難以企及,作為偶像來膜拜就好了。

不過在我眼裡,傅聰的故事卻極佳地詮釋了冰山之下的三個層面:持續累積知識、經驗,保持如火的激情,培養思考與行為的習慣。

這三個層面的修行是每位普通的職場表達者需要關注的必修課!


01

底層一:

持續累積知識、經驗


冰山下的第一層是表達者知識與經驗的持續累積,尤其對於沒有異禀天賦的普通人來說,真的就如同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所言,「無他,唯手熟耳。 」

心理學家安德斯·艾里森博士研究了世界一流運動員如飛人邁克爾·喬丹、老虎伍茲,以及其他各行各業成功人士,如國際象棋選手、醫生甚至飛鏢大師的成功秘訣。

埃里森博士發現,這些成功人士無一例外地透過某種方式來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刻意反覆地練習,精益求精。

換句話說,他們不只是反覆地做同樣的事情,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他們也訂定具體目標,尋求回饋意見,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斷完善。

普通的表達者之所以能成為眾人矚目的高手,也是因為他們不斷地練習,累積相關的知識與經驗。

你也可以像商界奇才賈伯斯那樣演講,但同樣需要不斷練習、累積大量的心得與經驗。賈伯斯的演講看起來很容易,那是因為他在幕後「煞費苦心」地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心準備、反覆練習。

在艾倫·多伊奇曼的《史蒂夫·喬布斯復出記》一書中,保羅·瓦伊斯,NeTX公司的高層曾這樣說,「每張幻燈片都優雅得像是詩歌的片段。即便是大多數人不屑一顧的細節,我們也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反复推敲。史蒂夫不遺餘力地為演講做準備。我們一起精心策劃、協調、編排所有的元素,使一切看起來更加真實。”

儘管我無法和前面這些世界級的大師相提並論,但我在商務演講、職場表達領域的個人成長經驗也許能夠帶給大家一點點的啟發。

我第一次正式走上表達的舞台是6歲讀學前班的時候。那年“六一兒童節”,班上組織同學們遊公園。頭天下課前班主任說:“小朋友們回去準備自己的節目吧,唱歌、跳舞、朗誦都可以,表演得好的同學有獎品哦。”

我回到家,滿腦子裡都是老師說的有獎品,同時琢磨著應該表演個什麼節目:唱歌?容易跑調;跳?完全不會;朗誦?太普通了。

想著想著,我靈機一動,想起正好看過的一本小人書,叫作《小氣鬼的故事》,不如就講故事好了!

整個晚上我把小人書又從頭到尾翻了好幾遍,睡前還在床上念念有詞,比手畫腳。第二天,我的故事把所有同學都逗樂了,老師獎給我一包餅乾,還直誇我講得好。

打那以後,只要有說故事比賽,我就舉手報名,先是代表班級參加年級比賽,接著代表年級參加全校比賽,然後又代表學校參加全市小學生講故事比賽。每場比賽前的輔導、練習、準備、比賽中的體驗都讓我受益成長。

從國中開始,我又成了各類演講比賽的專業戶,國中一年級參加演講比賽的時候因為個子太矮,老師還專門給我找了塊木頭盒子墊腳,結果居然拿了冠軍,於是又開始不斷地得到機會代表學校參加市級、省級演講比賽。

到了大學,開始接觸辯論賽,彼時正值復旦大學的精英們從獅城舌戰中載譽歸來,辯論賽恰逢其時。我先在系辯論賽嶄露頭角,然後是學院、全校,最後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大專辯論賽,獲得了優秀辯手稱號。

在參加一系列的比賽前,開始得到更專業的思維、表達、發聲、儀容、體態的訓練;而歷練了這些唇槍舌劍的辯論之後,面對公眾有效呈現的功力得到了很好的修煉。

工作以後,在從事培訓諮詢行業的10年時間裡,開始過上了「以口養口」的生活,當眾講話、專業表達成了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每一次的歷練都使得自己「冰山下」的沉澱多了一點。

走到今天,我清醒地意識到,如果沒有從小到大,數百次的台上表達、台下練習的經歷,我絕對沒有足夠的心得與體驗來以書的形式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在我看來,每位演講者在成長的道路上都必須持續地修煉兩座知識倉庫:專業知識與人生經驗,其中專業知識主要來自閱讀萬卷書,人生經驗主要來自行萬里路以及閱人無數。演講者只要在這兩座知識倉庫之間建立起自如切換的橋樑,就可以在表達中做到深入淺出。

02

底層二:熱情


在知識與經驗的累積之下,就是表達者的激情。

激情首先是一種態度,“公共演講與表達之父”亞里斯多德相信,成功的演講者與表達者都有一種“精神病態”,那就是對演講主題充滿激情。

一般溝通者則很少,甚至很難對他們的話題表現出興奮感,而像肯尼迪、馬丁·路德·金等富有激情的表達者幾乎每一次做演講或公眾表達時,都表現出令人眩暈的興奮感,同時,幾乎百分之百的聽眾都會被他們的激情點燃。

不要怕難為情,大方地和聽眾分享你的活力和熱情。除了說出來,表達者還必須把你的激情充分地展現出來:你的眼神必須堅定,你的手勢必須有力,你說話的語調必須乾脆俐落……只有這樣,才能夠說服、打動你的聽眾。

熱情同時是表達者的成功秘訣,關於這一點,我非常認同賈伯斯的觀點。

當年他接受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口述歷史和影片系列採訪時,他表示,是毅力將成功與不成功的企業家區分開來,而毅力來自於熱情。

「如果你對工作缺乏足夠的熱情,你就無法生存,最終你就會放棄。所以,你必須有一個想法,或者樹立一個靶子式的問題,或者發現一個亟待糾正的錯誤,這樣,你就能保持興趣和熱情。”

寫到這兒,我要隆重地向大家推薦另外一部經典的美國電影,由著名黑人演員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當幸福來敲門》。

這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克里斯·加德納(Chris Gardner)就是劇中男主角的原型。 1980年代,現實生活中的加德納為了成為股票經紀人不懈努力。

一開始他很不容易才得到在一家聲名顯赫的股票投資公司實習的機會,然而實習期間沒有薪水,成功轉正的希望也很渺茫,但遇到挫折的他仍不放棄,重新振作起來,到處尋找機會。

當時,他窮困潦倒,無家可歸,晚上就在加州奧克蘭市的一個地鐵站的衛生間過夜。更糟的是,加德納還需要承擔撫養他兩歲兒子的重擔,父子二人晚上就睡在衛生間的地板上。

每天早上,加德納都必須換上他唯一的一身西服,將兒子寄養在一家很有問題的日間托兒所。股票經紀人實習期滿時,加德納的成績在全班名列前茅,如願以償地成了一名股票經紀人,並賺了數百萬美元。

一次,在接受《商業周刊》專欄採訪時,記者問他:“加德納先生,你是怎麼找到動力,讓自己咬牙堅持下去的?”

他的回答發人深省,“找到你摯愛的工作,那麼,太陽還沒升起時,你就迫不及待地去做你熱愛的工作了。”

正如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所說,“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種事業。”

職場表達也是如此,偉大的演講大師之所以充滿激情,是因為他們熱愛當眾表達,享受那種與他人分享交流的感覺。

他們充分聆聽內在的聲音,孜孜以求,無怨無悔。他們的語言成為釋放激情的舞台,進而喚起聽眾的熱情。

03

底層三:

思考與行為習慣


如果我問你,你會開車嗎? 80%的職場人士都會從錢包裡拿出自己的駕照,在我眼前晃一晃。

我接著再問你,還記得你剛拿到駕照,獨自開車上路的情形嗎?你肯定記憶猶新,尤其如果你駕駛的是手排車。是不是有些小緊張,同時又有些小興奮呢?

坐在駕駛位上定定神,扣好安全帶,然後一邊念念有詞,一邊告訴自己做如下的動作:

1)離合器採到底,掛一擋;

2)開左方向燈;

3)鳴喇叭;

4)鬆手煞車;

5)左腳慢慢抬離合器,右腳輕輕給油;

耶,車子終於開動了!

當然,開動歸開動,也許在從家裡到公司短短的3~5公里路程上,你還是會在中途熄火幾次,進了車庫倒車的時候還要手忙腳亂好一會兒。

看到這兒,也許你正在會心一笑吧?

向大家坦白,我遇到最糗的經驗是,有一次開出去很遠了才不經意地發現居然忘了鬆開手剎!現在,如果你已經是一位駕駛里程數超過5萬公里的老司機,我再問你,你還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每一個駕駛的環節和步驟嗎?

當然不會,因為已經不需要了。

所有的這些動作都變成了你的習慣,變成了你的「肌肉記憶」。

美國著名培訓大師、管理暢銷書作家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指出,成功源自於良好的習慣,表達也是如此,「職場表達冰山模型」中的最底層來自表達者的習慣。

前面我提到過,2天、2週,甚至2個月的表達訓練都無法讓表達者產生質的飛躍。

表達者需要做的就是透過經年累月的練習,有意識地塑造正確的表達習慣,從思考和行為兩方面來建立。

表達者的行為習慣體現在以下三個:

面對聽眾時,不用提醒自己,你都知道你有著無可挑剔的身體語言:從手勢到站姿,從眼神到微笑。


當聽眾的身體語言告訴你他/她的注意力在下降,興趣度在減少時,你知道該運用哪些手段來調動聽眾的能量水平,讓現場氣氛重新HIGH起來。


當你在強調一個觀點,描述一個事例,或講述一個故事的時候,你知道如何協調運用聲線、身體語言,以及個人情感,使得效果充分體現。

對於職場表達者來說,建立良好的提升表達能力的習​​慣更加重要。具體來說包括三個環節:計畫、執行、反思。

透過研究無數個案例,可以發現,無論是作曲家、籃球運動員、作家、滑冰運動員、鋼琴演奏家、棋手,還是作案屢屢得手的慣犯,對他們的練習時間進行統計的結果都無一例外地顯示'10000'這個神奇的數字。

當然,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的練習時間遠遠超過其他人,仍然達不到世界級專家的水準。然而,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練習,一個人的技能就達到真正的世界級專家的水平,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案例。

可以看出,人腦的確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才能吸收消化所有必要的知識,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精通,完成成為世界級專家所需的知識儲備。

根據列維京和葛拉威爾的研究,「10000小時」的成功定律和我們所了解的大腦的學習理論是一致的。他們認為:學習需要神經組織的整合──大腦將訊息整合,做出反應,再透過神經組織指揮身體感官學習。我們對某一特定行為的體驗越多,大腦中的這種連結就變得更緊密。

現在,讓我們來簡單計算一下:10,000小時相當於每天練習3小時,或是一週練習20個小時,共10年的練習時間。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葛拉威爾講述了披頭四的故事。毫無疑問,披頭四是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最具影響力、擁有歌迷最多、最為成功的樂團。但很少人知道,這支樂團並不是在英國奠定了全球搖滾事業的基石。

1960年,披頭四樂團成立之初,它的年輕成員曾穿梭在德國漢堡市雷佩爾街的各類俱樂部演出。根據葛拉威爾的記述,披頭四在1964年首次取得成功、征服世界之前,已經在漢堡演出了不下1200場,有時一口氣不停歇地演出8個小時。

這是意義非凡的技藝表演,因為大多數組合在他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都沒有這樣高強度地合作過。樂團成員一起合作的時間越久,他們的技巧就越發爐火純青,他們也變得越發自信。 “

順便說一句,」格拉德威爾寫道,「從甲殼蟲樂隊成立之日,到他們的新專輯《佩珀中士的孤獨之心俱樂部樂隊》和《白碟》的問世,整整經歷了10年時間。 」

親愛的讀者朋友,你不妨掐指算算,從記事開始到現在,你用在鍛鍊自己職場表達力上的時間究竟有多少——10個小時? 100小時? 1000小時?還是?當然,任何時候用功都不算太晚!


關於作者:宋春濤,曾任職於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擔任人力資本諮詢資深顧問。

本文整理自《想清楚,說明白》,經出版方授權「身邊的經濟學」原創首發。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mei-yi-wei-zhi-chang-biao-da-gao-shou-dou-ju-bei-zhe-3-xiang-di-ceng-neng-li.html

(810)
打賞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