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ppt:讀了那麼多書,還是寫不好,為什麼啊?-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讀了那麼多書,還是寫不好,為什麼啊?

近年來,豆瓣上出現了一個「文字失語者互助聯盟」小組,網友們常在組內求助:


「讀完一本書很震撼,但完全不知道怎麼表達,怎麼辦?」


「為什麼我寫隨筆只會用好開心、好生氣、好悲傷之類的描寫啊?」


加入這個小組的成員,目前已經超過了38萬


而知乎上「想寫作,但寫不出」的提問,瀏覽量超176萬


網友說自己每天靈感爆炸,甚至有時能把故事的細節從頭到尾都想一遍,但拿起筆才發現,心裡想的場景一個字都寫不出。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似乎很難再用準確的文字,來表達心中的所感所悟


很多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決心“自救”,於是重新捧起書,想要找回退化的寫作能力。


卻發現閱讀時每個字都看進去了,也摘錄了很多金句,但落筆時還是腦袋空空。


為什麼會這樣?


或許我們是時候回頭審視自己的閱讀方法了。


是否只是漫無目的地瀏覽?只專注情節,只感受趣味?


有沒有拆解過作者使用的寫作技巧,並試著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發現,書上沒有知識,只有資訊


也就是說,當我們只是浮光掠影地瀏覽一本書,而沒有把書裡的內容與我們的寫作經驗相聯繫時,它就很難轉化成寫作的知識和技能。



反觀馬爾克斯、汪曾祺等知名作家,他們在閱讀時,都會有意識地去關注書中的創作手法,它究竟好在哪裡?要怎麼寫才能達到此番效果?然後再模仿成文。


馬爾克斯毫不避諱地說,他的榜樣是索福克勒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諾獎得主莫言坦言自己早期的作品都是模仿之作,他會拆解那些高品質文學作品的氛圍、語言、感受,節奏等等;


作家餘華也是這樣在不斷的拆解閱讀名著中,完成了一輪又一輪的寫作進階。


他以「寫小說者」的敏銳和同感力,反覆叩問過卡夫卡、福克納、契訶夫、馬爾克斯等巨匠大師,條分縷析他們的敘事技巧,抵達他們創作中的秘密所在。


而許多文學院,也都在用這套方法訓練專業寫作者:


培養了許多作家的美國哥倫比亞藝術學院,給寫作者第一學年的任務,便是在教授指導下,系統地拆解閱讀歐美和拉美的名著,然後臨摹大師們各種類型的作品,直到高年級,才開始寫自己的作品,逐漸形成自己的敘事方式和語言體系。


所以說,想提高寫作能力,用對閱讀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那我們該從何開始呢?


文學經典,是寫作者繞不過去的一環。



很多人高喊“文學無用”,但其實經典小說裡的寫作技巧可以說是敘事的高峰,鮮明的人物、迫人心弦的情節、環環相扣的故事,這些都對技藝有著硬性的要求。


像海明威小說裡的“冰山理論”,福斯特所說的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局外人》裡的零度寫作等等,至今還影響著各個領域的寫作者。


遺憾的是,很多人在短視頻的誘惑下,沒法靜下心來堅持閱讀,即便下定決心啃起了“大部頭”,卻發現自己根本讀不出其中的門門道道。


為了陪同大家一起讀透文學經典,提升寫作能力,我們請到了5位活躍在當代文壇的作家們:


魯迅文學獎得主李浩、胡學文、石一楓、蔡東,十月文學獎得主王威廉< span style="outline: 0px;font-size: 15px;letter-spacing: 0.5px;">,共同打造《南方周末小說閱讀寫作實戰營:小說家的黃金讀寫法》。


早鳥價回場3天!

點選上圖,立即加入學習↑


在本期訓練營裡,5位小說家將帶大家一起閱讀、拆解5本文學領域無法繞過的里程碑作品,並進行模寫——


卡夫卡《城堡》

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
< span style="outline: 0px;font-size: 15px;letter-spacing: 0.5px;">卡繆《局外人》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

跟著作家們一起閱讀拆解的好處,是能看到很多我們自己閱讀時看不到的風景:


寫作沒有畫面感,是不少初學者的難題。 《霍亂時期的愛》其實做了很多關於細節描寫的示範。


我們自己讀,焦點可能都在男女主角的愛情上,但魯迅文學獎得主胡學文從中剖析出了馬爾克斯的創作手法:


小說一開篇,就是德聖阿莫爾自殺,醫生烏爾比諾去查看遺體,而他還有另一層身分──死者的朋友。


這時他的心情應該很複雜,但如果直接寫他沉重而悲痛,就太直白沒味道。


那該怎麼呈現呢?


馬爾克斯寫道:


「祂用食指和拇指肚拈起一枝花似的掀開毯子的邊緣,以一種神聖的穩重,一寸一寸地讓屍體顯露出來。赫雷米亞·德聖阿莫爾渾身赤裸,軀體僵硬而扭曲,兩隻眼睜著,膚色發藍,彷彿比前一晚老了五十歲。他瞳孔透明,鬚發泛黃,肚皮上橫著一道舊傷痕,還留有很多縫合時打的結。由於拄著雙拐行動十分吃力,他的軀幹和手臂就像划船的苦役犯一樣粗壯有力,而他那無力的雙腿卻像孤兒的兩條細腿似的。 ”


不到200字的描寫,在作家胡學文看來,至少暗藏了三個寫作技巧。


一是展示而非告知,用細節去呈現人物的心情和身分。


如果寫“烏爾比諾揭開毯子”,那我們只能知道他在查看。


但馬爾克斯寫“用食指和拇指、一寸一寸”,這樣具體的動作,既是作為醫生的細心和穩重,又有作為朋友的悲痛和對死者的敬重。


二是伏筆要巧妙地埋在細節之中。


肚皮上的傷疤透露了德聖阿莫爾的身份。烏爾比諾和他雖然是朋友,但對他的過往並不了解,也為下文德聖阿莫爾在信中坦露的秘密作了鋪墊。


三是細節描寫也講究順序,類似電影裡的運鏡,例如從上往下,先整體後部分。


而這個片段裡所含的技藝,還僅僅只是《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冰山一角,當你跟著講師細細讀來時,會發現每一個字甚至是每一個標點都有它的作用。


所以對寫作者來說,經典的文學作品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富礦,而跟著作家們一起閱讀,能讀透這背後的寫作技法,直接師從最頂尖的小說家,從中汲取寫作養分。


早在三年前,我們就開設過《非虛構閱讀寫作實戰營》,從寫作視角出發,同4000+名同學一起拆解非虛構經典中的寫作技法,大家直呼「以前看書只覺得好,現在看得出好在哪裡了」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同學催著我們研發《小說閱讀寫作實戰營》。



經過多年沈澱,今天我們終於來赴約啦!


01

用作家視角解讀經典

提升寫作力


這次依然是精選了5本小說經典,從寫作視角進入-


︶ ̄Ss°╮ 專欄作者

single-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