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都說學習書法要從楷書開始,甚至有時候辨別一個人的書法水平,也總要以其書寫楷書的功底作為一個很重要的評判標準。但我們大部分人所謂的“楷書”,還是以“唐楷”形式進行劃定的。
「楷書」這個名稱,歷史上主要有三個意思
01
在某種程度上代表某一時代的規範字而言,所以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篆書、隸書乃至草書都可以稱之為楷書,有其具有法度,可作為楷式、模範的書法的意思。衛恆《四體書勢》說:“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這裡是指八分(隸書)為楷。又說:“伯英下筆必為楷”,則是指草書為楷。清代劉熙載《藝概》中說:「楷無定名,不獨正書當之。漢北海敬王睦善史書,世以為楷,是大篆可謂楷也。」這是稱大篆為楷。
02
隸書。東漢末年蔡瑁《勸說》:「上谷次仲,初變古形」。 《晉書·衛恆傳》:「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王愔《古今文字志目》:「王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張懷瓘《書斷·八分》:「八分已減小篆之半,隸又減八分之半,然可雲子似父,不可雲父似子,故知隸不能生八分矣。本謂之楷書,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清劉熙載《藝概》:「『衛恆言王次仲始作楷法』,指八分也。」這裡將隸書專指楷書。
03
則是指正楷字,即指我們現在意義上的楷書。 「楷書」一詞作為漢字的重要字體名稱,較早見於王獻之的外甥羊欣的《採古來能書人名》:「(韋)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漢魏宮館寶器,皆是誕手寫。」韋誕是三國魏時著名書法家。啟功也說:「楷這個形容詞當作獨立書體的專名,則是晉代以後的事。」這種說法和羊欣提出楷書概念的時間基本相符。
楷書在歷史上開始稱為「真書」、「正書」。宋以後,「楷書」就成為我們所說的楷書的專稱了,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從楷書初始被稱做「真書」、「正書」就可以看出,這種書體方正端齊,有別於長縱形的小篆和橫扁形的隸書(八分),是為正體,可做楷式,且多用於題勒、刻石、碑銘諸類,是極為正式的,又都是給人看的,所以楷書更注重供人欣賞,孫過庭高度概括為「隸欲精而密”,給人點畫精緻、結構嚴密,體式雍和的享受。
從上述名稱可以看出,楷書是一種規範的、端正的、成熟的書體。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dao-di-shen-me-shi-kai-shu.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