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的追尋——中文屏顯字體設計的科學、美術及技術!-字體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寫意的追尋——中文屏顯字體設計的科學、美術及技術!

闡述了中文屏顯字體設計的重要性和挑戰性。在科學方面,仇寅先生提到了字形結構、筆劃組合和字形變體等方面的設計原則和技巧。中文字符的複雜性決定了字體設計需要考慮不同字符之間的相互關係和連貫性,同時還需要滿足可讀性和美觀度的要求。在美學方面,仇寅先生指出了中文屏顯字體設計需要考慮到不同場景和應用的需求,同時需要保持字體的獨特性和個性化。他還介紹了方正字體開發部開發的一些中文屏顯字體,如方正蘭亭黑、方正大標宋等,這些字體在設計上註重了筆劃的流暢性和字形的簡潔性,同時又保留了傳統字體的特點和韻味。在技術方面,仇寅先

2015718日下午,在中關村創新工場,UI中國的第三期< /span>UTalk訪談,方正字體開發部的副部長仇寅先生,從中文字體設計的科學性、美學性和技術性這三方面切入,為現場的朋友們分享了一堂詳盡的屏顯字體設計課。 從最初完全屈服於低像素屏顯的點陣字,到沿用印刷時代的字體,再到專門為電腦開發的第一代屏顯字體,中文屏顯字體也從被動適應走向主動研發。 隨著retina屏的迅速普及,如今方正字庫已經開發完成了第二代屏顯字體。

嘉賓簡介:仇寅,方正字庫開發部副部長,

“方正悠黑體”、“方正大魏體”原創設計師。

2010廣州亞運會會徽字體設計者。

曾獲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

首屆國際硬筆書法大賽一等獎。

“方正獎”中文字體設計大賽一等獎。

出版有《仇寅鋼筆字》、《仇寅書外國名詩》、《古帖新臨多體鋼筆字帖》等字帖多部。

今天很榮幸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方正開發第二代屏顯字體的體會。

所謂的中文屏顯字體,屬於閱讀用的字體。

字體是一種很特殊的產品,它訴諸人們的視覺,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才能完成信息傳達的功能。因為要經過人的感覺,所以事情就變得複雜起來了。萬千的語義,就要有萬千的符號。因為它訴諸視覺,所以天然就擁有了美的、文化的乃至精神的屬性。

做字體設計的時候,既要滿足其功能屬性也要兼顧其美的屬性。

從方正字體開發的經驗來看,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可以和大家來交流分享,就是字體設計的科學性、美術性和技術性。

科學的要求屬於理性層面;感性層面是關於主觀的;技術則是指操作層面,是一些技法和方法。任何一種字體都要通過媒介物才能得以呈現,現在我們大量運用的媒介物是屏幕。如果想要獲得良好的閱讀舒適度,就要弄清楚字體與屏幕媒介的關係。

屏幕媒介最大的局限性體現在於顯示的精度。

一套中文字庫最低的是6763個漢字,這與任何其他西文系統完全不可相提並論。從6000多個字裡,我們找一些字例來說明,比如力量的“量”,矗立的“矗”等,這些是很常用的字。

“量”的縱向有17線,“矗”的縱向是24線。在紙面印刷的時候,表現這些眾多的橫畫都不存在問題。但屏幕顯示的時候小字號下就會出問題了。

下圖是紙面打印、Retina屏幕和電腦液晶屏幕的不同精度,以及對應的不同字號下可以清楚表現的線數對比。

96ppi時,一個像素點的尺寸是0.26毫米,對應的五號字只有13條線,顯然是沒有辦法來完整表現需要17條線的“量”字的。用13條線表現出來的“量”字,實際上已經是一個錯別字了。而6號字只有10條線,這樣表現的“量”字,更加慘不忍睹。

而在326ppiRetina屏幕上,6號字已經可以體現32線。在這樣的屏幕上,漢字的每一條線都可以呈現出來了。

在當前矩陣式像素排列的方式下,水平和垂直的線是顯示質量最好的線,而第二良好的線是45度,第三有良好顯示的是26.6度線……

所以我們常見的箭頭光標,就是把最優質的線都用上了

像素的顯示方式會影響到我們漢字的表現。

由於歷史的原因,在電腦中開始使用的漢字只能是,直接把以前用於印刷的漢字進行數字化加以利用。比如上圖顯示的字體,就是印刷用的字體經過數字化之後在電腦中的顯示效果。那麼,基於我們對屏幕顯示的認識,經過重新設計的宋體字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下圖)字與字之間的空隙,漢字排布的均勻性,漢字筆劃之間的空隙以及整字的美觀都會有比較好的呈現。

目前還沒有比較理想的適合屏幕顯示的宋體字。宋體字作為排版閱讀的常用字種,它有著良好的信息傳達功能和獨特的文化價值。方正目前正在努力研發適合屏幕閱讀的宋體字,希望能為人們的屏幕閱讀帶新感受。

屏幕精度不理想時,只能用點陣字來表現漢字。

為了適應液晶屏方正開發了第一代屏顯字體——微軟雅黑、蘭亭黑。現在Retina技術為字體設計解除了束縛,可以獲得較大的表現自由。於是作為第二代屏顯字體——方正悠黑開始登場。第一代和第二代針對屏幕精度的進化而採取了不同的字體設計策略。

字體設計中的科學

今天主要從漢字識別的角度來談字體設計的科學內容。設計屏幕用的正文閱讀字體,必須以它的功能屬性為旨歸。讓文字便於識讀是解決舒適的關鍵。

其實漢字的演變也是不斷地從難以識讀到便於識讀的方向前進的。

漢字的歷史,從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隸書,到楷書。

最早之前的字只有線條沒有筆劃。漢字純用線條構造的話,識讀起來是很困難的。當漢字有了筆劃後,每個頓挫的、有各種形態的筆劃,表面上看更繁複,但其實它使漢字更便於識讀。王羲之在書法史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讓中國的楷書定型了。從文字學意義上的漢字字體的發展已經終結於王羲之的時代。

由線條到筆劃的不斷演變。

經過不斷的演變和淘汰,歷史選擇了我們的文字以楷書的形式來展現,而不是篆書,它符合人們的認知的規律。

同樣,簡化字在屏幕閱讀時也是遠遠優於繁體字的。在屏幕上,我們畢竟需要耗費更大的眼力去分辨繁體字。至於簡化字所損失的文化含量,那是另外一件事情。

提高漢字識別性,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漢字的結構及其外形。漢字的外形是我們識讀漢字重要的依據。即便是英文,同樣的內容,大小寫不同,識別的難易度也完全不同。

而對漢字的外形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宮。

中宮就是把漢字的方塊分成9個格子,中間這個格子叫中宮。筆劃向中宮密集的叫中宮收緊。

下圖是不同的中宮對漢字識別的影響。

在做方正悠黑體的時候,所採用的是折中的方案。中宮太緊在屏幕上會造成筆劃不必要的粘連。

作為一種體驗式的產品,判斷一款字體是不是好的、適合屏幕閱讀的字體,必須通過我們的體驗來檢驗——唯一的方式就是默誦和對比。

也就是要把一個段落的文字從頭到尾默誦過去,看我們是否能夠輕鬆地、順暢地理解文字的內容,而不僅僅是看它是否排得整齊好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默誦和對比的方式,就能判斷出哪一種字體更適合我們的閱讀。是默誦,而不是把它念出聲來。

字體設計中的美術——寫意的追尋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活化石。通過漢字密碼的解譯,我們會發現很多的知識。中國人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適應這個世界的,如何從野蠻到文明,在漢字中都可以有所發現。

比如我們漢字中有很多“手”的符號。漢字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人們的對各種對象的審美情感是相通的,所以有移情作用。單調,圓滑,呆板,肉,軟,癱這樣的東西讓人起膩,所以我們在做字的時候,應該選擇它們的反面——做得調和一點、生澀一點、有變化一點、骨感一點… …。但要把握好這“一點”,而不是過量,掌握一個度很重要。

避免不必要的簡單對稱,使文字更靈動,親切,耐看。設計中對稱是美,但是在漢字的設計中或許不完全對稱反而更好。適合閱讀的文字應當表現出一種不溫不火、不激不厲,一種非常平和的狀態。

字體設計中的技術

漢字橫豎筆劃佔構成的主體,用矩形設計橫畫和豎畫,使版面更純淨。

去除視覺雜質,凡處在內部或者半內部的“口”型一律不“伸腿”。

均勻佈白,優化排版後版面的整潔度。

當一個字中有較多橫劃時,多做等距處理,以適應小字號下的像素表現。

字體設計的要素——筆形和結構,其中筆型包括“起、收”和“運、折”;結構包括“中宮”和“體式”。

“起筆”和“收筆”。

“運筆”和“折筆”。

不同的中宮。

不同的體式。

在漢字設計中還需要把握的要求是“自適應”和“他適應”。

“自適應”的意思是,漢字它本身是一個完整的造型,而且是一個有靈性的造型,應當是自如自洽的。如圖所示,字的空白對比、筆形的協調性還有一些問題,做了一定的調整後,每個漢字自身的完善度便得到了改善。

漢字的他適應,指的是一組字中,每個字與另外一個字,都要互相適應。比如“好”“食”“節”這三個字之間,都要相互適應。

End.

本文由UI中國根據UTalk現場訪談整理,內文圖片均來自方正字庫,轉載請務必註明。

詳細講解精彩視頻回放請點擊“閱讀原文

↓↓↓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The%20pursuit%20of%20freehand%20brushworkthe%20science%20art%20and%20technology%20of%20Chinese%20screen%20display%20font%20design.html

(810)
打賞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