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和您交流!宋代是中國文化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其文化和藝術成就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地位。在宋代,印刷術的發展也迅速,出現了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印刷品,其中就包括宋版書。宋版書的字體的確有很多講究。在宋代,書法和印刷藝術都得到了很高的重視,因此,宋版書的字體也非常注重美感和規範性。宋版書的字體主要有楷書、行書、隸書和草書等幾種。其中,楷書是最常見的一種,因為它規範、工整、易於閱讀。除了字體的規範性和美感外,宋版書的排版也非常講究。在印刷時,要注意字體的大小、間距、佈局等等,以保證整本書的版面效果。同時,還要注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China-P>徐夢圓 - Alone>>>-->>>宋版書的字體
宋代,中國歷史上最文明的朝代。 宋太祖雖以武力定天下,但絕非是尋常武夫。他深知武力的重要性,因此吸取前朝經驗,秉承「以文治國」的務實統治政策。
兩宋三百餘年間,宋朝雖在軍事作戰上不堪一擊,但其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使之達到了長治久安的理想狀態。
宋代美學,可謂是領先世界一千年的極簡典範。
宋人在唐朝和五代的審美基礎上延續、突破和創新,最終形成了素雅清淡、簡潔質樸的美學面貌。而這種美學投射到宋版書上,則是集合了宋人的文學、書法、繪畫、印刻等方面的絕大部分審美,表現出獨具匠心的特點。
宋版書在書籍界的價值被視作重於黃金,究其原因,在於宋版書集合了宋人的審美。我們可以從宋版書窺見宋人的生活狀態,甚至是他們的美學追求。
△《倪寬贊》局部褚遂良(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雕版印刷具體來講,是要書法家先按印刷規格將要印的字寫在薄紙上,然後反貼在棗木或梨木上,其後用刀將反字刻在木板上,印刷時給木板上的陽文覆上墨水,便可以直接印在紙上。 宋代是一個書法全盛的時期,宋徽宗本人更是精通書法,甚至獨創了屬於自己的瘦金體。宋代的印書人也追求字體的完美,宋人偏重穩重莊嚴的楷體,因此當時已經很有影響的幾位唐代書法家便廣受推崇,歐陽詢、柳公權、褚遂良、顏真卿的書體得到廣泛使用。 △《祭侄文稿》顏真卿行書
宋人崇尚唐代書家是有原因的,唐代是書法藝術的發展高峰,而宋代延續了這一風氣。
唐代書法藝術繼承了六朝時期的氣韻,尤以楷書為重,將南朝楷書的秀美與北朝魏碑的方正化為一體,形成了獨有的盛唐氣勢。 △《張翰帖》歐陽詢
顏真卿是繼王羲之後又一位書法大家,他的高祖是北齊著名學者顏之推,著名的《顏氏家訓》便出自他手,曾祖是初唐學者顏師古。安史之亂中,顏真卿的侄子慘死於安祿山叛軍的刀下,他悲憤地寫下《祭侄文稿》,成為書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篇佳作。 △《倪寬贊》褚遂良(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繼顏真卿之後,中晚唐時期的柳公權又是另一位書法大家。 柳公權早年也研習王羲之,後專學歐陽詢、顏真卿,將幾人特點結合而自成一體。宋代米芾評論柳公權「如深山道士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柳公權流傳下來的作品並不如顏真卿多,僅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金剛經刻石》等楷書作品傳世。 柳體字棱角分明,趨於清瘦,同顏體字一樣,都是從前人大家發展而來,加以創新糅合,世稱「顏筋柳骨」。宋代印刷業普及後,大多以顏柳二人的字體作為印刷範本,這就是古老的宋體字。 明代戲曲家高濂評價「宋人之書,紙堅刻軟,字畫如寫」,又有明代張應文曾言「大都書寫肥瘦有則,佳者絕有歐、柳筆法」,明代謝肇浙也認為「凡宋刻有肥瘦兩種,肥者學顏,瘦者學歐」。 △《湖州帖》(局部)顏真卿
不難看出,彼時宋代的書法大家,如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風格尚未形成,因此影響刻書字體的還是唐代的歐、柳、褚、顏諸家。 唐人在書法上的成就,將楷書推向了高峰,在被人們廣泛接受的同時,其使用價值也不可忽視。楷書持重端莊的特點恰恰符合刻書的需要,因而唐代書家的字體被選為模仿對象而應用於刻書也就理所當然了。 宋版書在後期演變出了橫平豎直、橫輕豎重的早期印刷體。這也是在唐代幾種書體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也是我們現在通用的宋體字的前身。 宋代後期,印刷業出現了專職寫版人,在刻版工匠的長期磨合與探索中,他們逐漸創新出一種新字體。這種字體到明代被廣泛使用,其最鮮明的特點是橫細豎粗,字形方正,後世也稱這種字體為「老宋體」。 △《雁塔聖教序》褚遂良宋拓本(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院 藏)宋版書版式結構分明,疏朗簡潔,包括文字分佈、字體大小、行列間距、用墨顏色等都相當考究,這些特點完整展現了宋人的精細與講究。 明武宗之前,明人刻書要經過政府批准,因此當時的人們閱讀的主要是宋元版古書和通過傳世的雕版翻印的明代書。正德年間,關於限制民間刻書的法律鬆動,民間雕版印刷書開始在江南地區風行。但是,明代的民間刻坊存在粗製濫造、紙墨不考究的現象,追求速售牟利,變成純粹的商業行為。 明代書更大的區別在於書體的運用。元代書法家趙孟在筆法上變古為今,刪繁就簡,形體端秀,為明人所推崇,如此使得印書又有了新的發展方向,「顏筋柳骨」也不再盛行。 從宋代書籍的印刷,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看到宋人的美學態度。宋代文風盛行,全社會各個階層都鼓勵文化產業,而士大夫對文化藝術的態度也不同於歷朝歷代。他們在審美中追求「韻」,對文化藝術抱著欣賞、玩味的態度。 以書籍為例,宋人能感受到物質之上的細微之處,書籍已經不僅僅是書籍本身,而是一種消遣和精神的洗禮,因此他們注重有關書籍各方面的精巧技藝。 「凡事既盡其美,必有其韻;韻苟不勝,亦亡其美」,宋人將韻與美聯繫起來,美而飄逸,美而令人賞心悅目。 可以說,宋代重視文人,任用文人,文人地位的提高帶動了思想與精神的解放,透過少量留存下來的宋版書,我們仍然能夠窺見那個時代的盎然詩意。 宋版書字體之美
宋人追求字體的完美。 一代皇帝宋徽宗更是精通書法藝術,獨創了屬於自己的瘦金體。 宋代的印書人,偏愛穩重莊嚴的楷體。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柳公權、褚遂良、顏真卿的字體在當時得到了的廣泛使用。
自由寬鬆的文化環境下,大批文人也參與到了印書的事業中,其中不乏蘇軾、朱熹等書法大家,他們親自主持刻書,刊印了大量的典籍與文籍。 宋版書在後期,演變出了橫平豎直、橫輕豎重的印刷體,事實上,也是我們現在通用的宋體字的前身。
宋版書版式之美
宋版書的版式結構分明,疏朗簡潔。每葉版面常由版框、界行、版心、書耳等構成。 宋本開創性地在版面中設定了天頭、地腳等版式,使得版框邊欄內的信息,能夠齊整地呈現,延續至今。
文字的分佈,字體大小,行列間距等等,用墨的顏色也相當考究,所有的版式特點完整地展現了宋人的精細與講究。 適當的留白佈局設計,也體現了宋人的中和之美。
宋版書裝幀之美
蝴蝶裝和包背裝是宋版書最主要的兩種裝幀形制。 線裝裝幀為何在宋朝斷絕沒有延續下來呢?
宋朝人認為,古籍裝幀最好用粘葉的方法。日久漿糊失效以後即使散開,只要書葉完好,還能找到書葉的次序予以恢復。 這是線裝不能滿足的優點。線裝書時間一長,縫的線一斷,就很難找到書葉原來的次序了。除此之外,線裝書書籍製作前需要排版,技術複雜,用紙也要比一版一印書籍要大,印刷時有一定的難度。因而用縫繢裝幀做書,生產速度較慢,生產成本很高。
因此,在傳統的一版一印的手工印刷方式占主導地位的宋朝,線裝書並沒有流行起來,而裝幀形制更加古典風雅的蝴蝶裝和包背裝,佔據了統治地位。
宋人的美學態度,貫穿到宋代書籍的印刷,表現在書籍細微之處的精巧技藝。早在明清時期,宋版書就是藏書家競相搜求的寶貝了。
明末著名的刻書和藏書家毛晉,為搜求宋版書,在他的藏書樓門前懸掛徵求啟事謂:「有以宋槧本至者,門內主人計葉酬錢,每葉出二百……有以時下善本至者,別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足以說明宋版書在書籍界以及收藏界的價值。
流傳於坊間的老話「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便出於此。
作為世界最昂貴的,品位最高的收藏書籍之一,宋版書同時也是中國造紙術、印刷術以及宋代文化的歷史見證。
注: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知中與網絡,如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THEEND
Copyright©2018 TYPESCHOOL
ALLrightsreserved.
帶你了解全球最新的Type資訊,分享一切有關字體的時尚行為,敬請關注Typeschool
▼
原研哉KenyaHara
田中一光Ikkotanaka
北魏真書HongKong
☻
下一期並不會更精彩,但還是值得期待。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The%20font%20of%20the%20Song%20version%20book%20is%20also%20too%20particular.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