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拱橋ppt:消失的三峽:1917年老照片,看百年前的重慶風物-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消失的三峽:1917年老照片,看百年前的重慶風物

很抱歉,我只能提供文字回答,無法顯示圖片或具體的信息。但是,西德尼·戴維·甘博是一位著名的美國社會經濟學家和攝影家,他在20世紀初期訪問了中國,並拍攝了許多照片,記錄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他的照片中,他記錄了重慶的一些風景和城市景觀。如果你對這些照片感興趣,你可以嘗試在互聯網上搜索他的作品,或者在相關的歷史書籍或攝影資料中尋找他的照片。這些照片可能展示了1917年重慶的景觀和一些消失的三峽的景點。

西德尼·戴維·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年) ,社會經濟學家、攝影家,致力於中國城鎮和鄉村社會經濟問題的調查研究。

1908-1932年,甘博先生先後四次訪華,拍攝了5000多幅黑白照片、30卷16mm電影膠片,還手工製作了幾百幅手工上色的毛玻璃幻燈片,其中的3000多張記錄了老北京的城市風貌和民眾生活。 這些影像資料抓住了處於重大歷史變革時代的中國,為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建立起了一套豐富的圖像檔案。

1925年甘博與夫人


此系列照片為甘博先生訪華過程中所拍攝的三峽影像。

1917年6月11日,甘博、費佩德和約翰·亞瑟三人從上海出發,沿長江而上,經漢口、宜昌抵達重慶。三人到達重慶後,僱用了15名當地腳夫,往返於四川各地之間,途經重慶、銅梁、潼南、遂寧、成都、新都、都江堰、汶川、理縣、茂縣等地,然後又沿水路從重慶而下返回漢口,於10月9日回到上海。

夢迴三峽:1917年美國人鏡頭下的宜昌風物

消失的三峽:1917年老照片帶我們重回夢中三峽

今天分享的這部分主要是甘博一行在重慶境內的照片。

甘博一行乘船繼續溯流而上,經云陽、萬縣、涪陵到達重慶。為深入四川盆地,他們改乘轎子與手推車。坐在轎子上,他們既可以防曬防雨,顛簸的路上還可以勉強用打字機打字。途中,他們大開眼界,欣賞了四川盆地獨特地理風景與民俗民風,瀏覽了少數民族的生活環境,還遭遇了戰事剛剛結束的川貴軍閥。由於他們的膚色與國人區別很大,四川軍閥並不想挑起國際事端,一路為他們放行,甚至還為他們配備士兵護送。

甘博一行從涪江順流而下進入嘉陵江,再從嘉陵江返回重慶,他們接觸到長江支流上的船家人生活和勞作。船上的橈夫子和舵工,仍然是他們主要拍攝對象。

三峽裡的塔與岸邊的船

雲陽張飛廟,如今已經遷建

甘博拍的這張照片,雲陽飛鳳山麓張飛廟壁上“江上風清”四個大字赫然在目。過往船隻,無不矚目於此。清朝末年,這上面還是“靈鐘千古”四個字。

飛鳳山在老云陽縣城對岸,也有人叫它鳳凰山。飛鳳山麓的張飛廟,正式名稱是張桓侯廟,始建於蜀漢末年。之所以稱“張桓侯廟”,是因為傳說三國時期蜀漢大將張飛的頭顱埋在此地。

張飛廟修建初始,廟壁上沒有字。年復一年,據說當本地區發生火災時,廟內的古鐘會自動鳴響,向世人警告,非常靈驗。不知後來是古寺的哪一任方丈,在廟壁面向大江處,書寫了“靈鐘千古”四個大字。千百年來,江上往來人,均可看見“靈鐘千古”。清末民初,祠廟將雲陽籍晚清書法家彭聚星“江上風清”四個大字,替換了“靈鐘千古”刊於張飛廟臨江牆上。

萬縣碼頭的躉船。停靠岸邊的木船是甘博一行所乘之船

萬縣碼頭之一

苧溪發了洪水,神奇的萬縣(萬州)石拱橋佇立於苧溪之上

萬縣石拱橋又稱萬州石拱橋,橫跨苧溪。石拱橋單孔,長十丈,寬二丈八尺,高五丈八尺,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橋上僅石階供人通行,沒有車道。此橋初建,拱頂無房。光緒十九年(1893年),王文選复募經費七百餘緡,在拱頂修建了六間房,使橋尤為壯觀。

1970年的5月29日,苧溪山洪暴發,石拱橋被洪水沖垮。屈指算來,此橋壽百年。

萬縣城裡有不少橋,此圖片便是橋上的一半通道,一半街市

峽江碼頭

涪陵橈夫子,看來打條侉是尋常事

涪陵船工一手掌舵一手搖槳

涪陵,長江上的破船

涪陵,沉沒的蒸汽船

涪陵船夫

烏江匯入長江的涪陵碼頭,船尾有櫓的木船

烏江西岸,涪陵泗王廟碼頭歪屁股船

這是烏江獨有的歪屁股船。

在中國造船史上,雖然也有船尾側歪的船,但似這種歪屁股船型,可能獨一無二。

民國《涪州志》:“舟用厚木板,左偏其尾。掌舵立於船頂,以巨槳作舵,長幾等於船,取眺望遠而轉折靈便。其船謂之厚板船。”“厚板船”是這種木船正式稱謂,也是官名。烏江邊的人們,經常看見這種不適宜長江航行的烏江木船,俗稱為“小河船”。在外地人眼中,這種船的船尾兩舷嚴重不對稱,畸形地歪扭著屁股,且誇張地高高上翹(比船頭還高2米),故而形象稱其為“歪屁股船” 。

令人驚奇的是,歪屁股船的船尾無舵,以艄代之。艄分後艄、前艄、小艄。後艄又稱大艄,長度等於船身……還有一個特點,歪屁股船無帆,上行靠拉縴,下行靠流水。

歪屁股船主要行駛在烏江,極少出現在峽江。因此,古代至上世紀末,在宜昌至重慶間的碼頭上,會偶然見著這種歪屁股船。這種歪屁股船,千百年前在烏江上便存在。上自貴州,下至涪陵,烏江里隨處可見。如今,歪屁股船已經絕版……

涪陵歪屁股船尾部特寫,清晰可見船尾一側傾斜著歪翹向上

涪陵岸邊木船及岸旁搭建的吊腳樓

重慶

雨中的重慶街道

雨中的重慶生薑市場

重慶江邊的寶塔城牆及吊腳樓

重慶江邊挑水工

從重慶到宜昌,無論哪一個臨江的城鎮或鄉村,歷史上都經歷過以長江水為飲用水的年代。越是碼頭大、人口多,挑水工更是舉足輕重。甘博這張照片,便是重慶挑水工的珍貴留影。

甘博去重慶時,重慶還沒有自來水廠(直到1932年,重慶才有了第一家自來水廠)。除了極少量水井和山泉,絕大多數民眾都得去長江或嘉陵江挑水。在重慶碼頭和街道上隨處可見來來往往的旅客,再就是這些穿梭於大街小巷的挑水工。這些挑水工大多是水站、水房、水舖等商舖專管擔水的固定工人。還有一部分散戶挑水工,靠擔一擔水去街上零賣。任何時候,苦力都不值錢。一個挑水工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僅能維持一家生計。挑水工大都是10多歲到50歲以下的精壯漢子,一擔水一般收幾分錢到1角多錢,每月也就勉強養家糊口。

讀者註意照片中一個細節:挑水工擔水路遠,桶中的水會搖晃動盪,溢出水桶。重慶挑水工為防止桶水越盪越少,這里大多使用了“桶箍”——一種用竹蔑片編制,比桶內徑略小的竹圈箍,嵌在水桶內桶沿處,以防止水溢出。

重慶孔廟大成殿,今已不存

重慶孔廟,亦稱文廟,始建於南宋紹興(1131-1162)年間。由於年久廢圮,到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此廟得以重建。甘博拍攝的這張大成殿是孔廟主殿,面南而開。主殿前有3層石欄月台圍繞,以護殿基。

走進孔廟大殿,正中立著孔子的木雕像。孔廟大成殿所在地,據說曾是當年孔子講學的地方。殿外原有泮池,稱夫子池。泮池周圍約八十一丈,有池水,種有荷花。池水養魚,也有善男信女放生的魚、龜。泮池邊另有一小池,傳說孔子洗過墨筆,稱洗墨池。

甘博拍照時,恰逢軍人佔駐孔廟,月台上、走廊裡隨處晾曬著衣物。抗戰時期,日寇多次轟炸重慶,此孔廟被炸成廢墟。

重慶孔廟石刻與香爐

重慶某寶塔

重慶街上剃頭兼修面、掏耳朵

重慶江邊打造木船

重慶江邊的木船與渡船

重慶橈夫子

橈夫子

重慶仁靖門

重慶古城仁靖門在江邊,內門洞上有“江天一覽”四個大字。仁靖門內原有一座古寺。據說,晚唐詩人李商隱在寺內小住期間,寫過一篇《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詩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世人皆知。古寺於清道光年間重修,以此詩更名夜雨寺。

岸邊剃頭挑,走到那里便可停留下來為路人理髮

重慶江邊的婦女

甘博一行在重慶的護衛隊員

重慶坐在石階上的乞丐

重慶至遂州水果攤

甘博一行在四川到處遊覽,興致勃勃地從遂州乘船沿涪江進入嘉陵江,再達重慶。遂州,別稱斗城,今四川遂寧市。遂州位於四川盆地腹心,涪江中游,交通便利。

遂州至重慶,船上舵工

遂州至重慶的舵工

遂州至重慶,舵工注視著航行前方

遂州至重慶途中,遇川江放筏

遂州至重慶途中,尚不知這種有螺旋槳的木船動力是人力?還是機械力?

遂州至重慶途中,有螺旋槳的木船靠岸

重慶至宜昌所見岸邊吊腳樓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The%20Disappearing%20Three%20Gorges%20Old%20photos%20from%201917%20looking%20at%20the%20scenery%20of%20Chongqing%20a%20hundred%20years%20ago.html

(810)
打賞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