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鄒志賢在農村放露天電影
夜幕降臨,在四川省西昌市禮州鎮新華村文化活動廣場,村民們如約而至,他們都是來看電影的。 “今天放《建黨偉業》。”68歲的農村電影放映員鄒志賢站在放映機旁,一邊招呼村民,一邊調試著機器。
“今年是第48個年頭了,西昌市的各個村莊都走遍了,差不多放了上萬場電影了。”鄒志賢對紅星新聞記者說,48年的放映生涯,他見證了電影從膠片到數字的時代變遷,他也靠著放電影把自己的兒孫養大。如今,鄒志賢年齡大了,但他依然在堅守,“哪怕只有一個觀眾,也會繼續放下去。”
女兒賀曉燕從小跟著父親鄒志賢放電影,久而久之也對電影充滿了感情,她也清楚電影對於父親的重要性,目前她也加入到放映隊伍中。她說,會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把電影放映堅持下去。
近日,鄒志賢在農村放露天電影
農村電影放映員堅守48年
從膠片到數字的時代變遷
7月12日,走進鄒志賢位於西昌市禮州鎮紅旗村的家中,幾台充滿著年代感的電影放映機映入眼簾,一些膠片、幻燈片等被收納整理在箱子裡,這些,都是鄒志賢的“心頭寶”。
“這是三鏡頭幻燈機,生產於20世紀70年代,那時候的幻燈機大多是單鏡頭,這樣三鏡頭的還很少,我們只要把幻燈片一張一張地放進卡槽,幻燈片的內容就可以連續投影出來了。”鄒志賢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
在各式各樣的幻燈片上,可以看到形狀各異的圖案或人物,每一張幻燈片都是他親手製作的,這樣的幻燈片有幾千張。 1974年,在新華公社的選拔中,鄒志賢從眾多被選拔的人中脫穎而出,成了一名電影放映人,這一放,就是48年。
鄒志賢的放映設備
鄒志賢說,他使用的第一代放映機是紅旗牌的,需要手動。後來又放過老長江牌電影放映機、16毫米甘光16-GS放映機等。從16毫米到35毫米,到20世紀90年代,放映設備成了井岡山104X型35毫米的電影放映機,電影的畫面變得清晰。 2014年開始,鄒志賢把放映機換成了數字電影放映機。
正是這台35毫米的放映機,在電影院放了好些年。鄒志賢用那時候幾分錢、一毛錢一張的電影票,把家裡的兩個孩子拉扯大。現在的他,時常拿著小刷子等工具,來到老機器、老膠片、老幻燈片前,擦拭、擺弄、收拾這些如寶貝一樣的老物件,這些老物件和他一起見證了歷史變遷和家鄉的發展變化,也是他放了48年電影的見證。
年輕時的鄒志賢
鄒志賢回憶,1970年後,很多黨的方針政策都要靠電影隊上山下鄉去傳播。那時,放映人要到各個生產隊去把好人好事的主人翁找到,了解他們所做的好事,用紙筆記錄下來。 “我們那時候上半天去找人採訪,下半天寫稿子和製作幻燈片,晚上就用放映設備把幻燈片打在熒幕上,再加上自己配音,以此來表彰好人好事。”
談及過往,鄒志賢印象最深的是1977年的一個夜晚,他在禮州鎮寧樂村放完電影后還需要返回原禮州公社,天空下起了暴雨,山路泥濘難行,他身負70多斤重的設備、手裡拿著影片,由於腳底滑,他直接從山坡上滑了下去。為了保護好設備和影片,他幾乎是懷抱著設備從山上滑下去的,最後因漲水,他搭乘船隻於凌晨1點多才回到了公社。
剛剛從事電影放映工作的時候,沒有交通工具,所有的放映設備都靠他肩挑背馱,這一背,就是10年。 “以前就算有交通工具,去很多村也沒有平地和道路,要爬山,所以只有把放映設備挑著或背著上山。”他說,後來路修好了,他才買了一輛三輪車,如今這輛電動三輪車已經是他的第二輛。
鄒志賢的放映工作日記
在鄒志賢的老物件中,有一本《放映工作日記》,上面記錄了哪場電影現場共有多少觀眾,多的有2000人,少的也有幾百人,平均每場都是500人以上。後來,由於電視、網絡和手機的普及,露天電影放映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2007年起,國家以發放補貼的方式重點支持鄉村電影放映,電影節目單也不斷更新。
鄒志賢和女兒賀曉燕
女兒接過“接力棒”
跟隨父親的步伐繼續放電影
談起農村壩壩電影的發展,鄒志賢說,1980年以後,電視機、VCD影碟機、DVD錄像機等逐漸興起,隨著新的播放設備的普遍化,電影市場受到衝擊,觀看電影的人慢慢開始下降,但對電影的熱愛讓他沒有輕易言棄。
“我當時給電影公司的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說,哪怕只有一個觀眾,我也會放下去,死都要死在放映機旁。”他說,在那個電影快“放不下去”的時代,領導認為他的堅守和執著精神值得鼓勵,同意他繼續放電影。
1986年,為了繼續放電影,他去信用社貸款,加上當時新華公社給予的一定支持,一座土木結構搭建的小電影院建成了,它的名字叫月華鄉電影院。人們來電影院看電影全是坐的木棒搭成的小板凳。電影院除了放電影的功能外,平時還作為會議室和活動場所,頗受大家歡迎。電影院一直開到1997年才關閉……
鄒志賢家裡存下來的放映設備
“我記得那時候父親每天五六點天不亮就要從禮州出發,到老城區的陶家祠巷的電影公司去拿影片,像《媽媽再愛我一次》這樣的好片子出來的時候,電影院一天至少要放四五場,年平均200場是少不下來的。現在,父親用接片膠水粘膠片的畫面還深深記在我的腦海中。”女兒賀曉燕說。
“我外公以前走到哪裡都是人群的焦點,大家都圍著他轉。”鄒志賢的孫女陳盼說,她清楚地記得小時候經常和外公去各個村里放電影,那時候,她覺得外公雖很風光,但對於家人而言,更多的是覺得這份工作很辛苦,也擔心外公的安危。
晚上6時許,在禮州鎮新華村民族文化活動小廣場上,鄒志賢和女兒賀曉燕一一把放映設備、連接線等從三輪車上拿下來。雖然已經68歲,但鄒志賢爬上升降梯將熒幕布掛在牆面的釘子上時,仍然非常麻利、熟練。
鄒志賢
“現在看電影的人又多了起來。”在放映電影的過程中,鄒志賢筆直地站著,他的一隻手一直放在放映機上,感受放映機的溫度,直到影片結束,直至觀眾散場。據悉,看壩壩電影的多為中老年人和小孩,老人看的是情懷,小孩看的是新鮮。
“我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不服老,捨不得觀眾、捨不得放映機,一有機會還是要親自放一下電影。接下來我會逐步把'接力棒'傳給女兒。”鄒志賢對紅星新聞記者說,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但他仍然覺得自己充滿了活力,即便身體有不適都會堅持放電影,實在無法堅持放映的話,會由他的女兒代替他放映電影。
女兒賀曉燕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今年42歲了,目前從事銷售工作,時間相對比較自由,從小跟著父親放電影,久而久之也對電影充滿了感情,她也清楚電影對於父親的重要性。她說,接下來,她也會跟隨父親的步伐,如果父親放不動了,自己會堅持把電影放映下去。
寒梅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導
編輯 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The%2068yearold%20rural%20projectionist%20has%20shown%20movies%20for%2048%20years%20and%20his%20daughter%20wants%20to%20take%20over%20Father%20cant%20let%20go%20I%20will%20stick%20to%20it.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