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ppt:《諫太宗十思疏》教學設計-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積累文言知識點。

2.理清文章結構,學習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

3.引導學生分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具體做法並思考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一、導入

貞觀十七年(643),魏徵病逝,唐太宗傷心欲絕,他感嘆地對朝臣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持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唐太宗把魏徵看作是了解自己得失的一面鏡子,足見魏徵之重要。本節課,我們學習魏徵的進諫名篇《諫太宗十思疏》,理解唐太宗眼裡的這面“鏡子”的重要性。

二、知人論世

魏徵(580 一643),字玄成,鉅鹿(今屬河北)人,唐代政治家。魏徵幼年喪父,生活艱難,但喜好讀書。隋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大業十三年(617),魏徵被李密召為文學參軍,掌書記。唐武德元年(618),魏徵隨李密投奔李淵,後為太子李建成洗馬。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不計前嫌,引為太子東宮詹事府主簿,拜諫議大夫。此後漸為太宗信任,歷任重臣,加左光祿大夫,進封鄭國公。

曾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多次勸唐太宗以隋亡為鑑,認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薄賦斂,輕租稅”。

著有《隋書》的緒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主編有《群書治要》,名篇有《諫太宗十思疏》《十漸不克終疏》。

觀看視頻《唐代第一名臣——魏徵》

唐太宗,(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

觀看視頻《千古一帝李世民》

寫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初年,因隋鑑不遠,故能勵精圖治,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但隨著功業日隆,內外無事,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唐太宗生活逐漸奢靡,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遊,勞民傷財,並且變得“喜聞順旨之說”而“不悅逆耳之言”。在唐太宗越來越忘乎所以,多數朝臣噤若寒蟬的情況下,魏徵及時進諫,糾正太宗的偏差。貞觀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魏徵“頻上四疏,以陳得失”,《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這些奏疏後猛醒,感到很慚愧,寫了《答魏徵手詔》,稱讚魏徵,表示從諫改過。

三、題目解說

諫太宗十思疏

諫:勸諫。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

十思:本文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 。

疏:疏通事理,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屬古文體的奏議類,專指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奏疏。

四、初讀正音

1、聽範讀,標字音。

2、自由讀,指生讀,齊讀。

五、研讀文本

學習第一段:

臣聞求(要求,需求)之(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長(生長。這裡指長得好)者,必固(形容詞的使動,使…穩固)其根本(樹的根部);欲流(泉流)遠(形作動,流得長遠,達到遠方)者,必浚(疏通水道)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他們的)德義(德行和道義)

譯文:我聽說:想要樹長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基穩固;想要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德行和道義。

這幾句話運用比喻,以穩固樹木根本、疏浚水流源泉的比喻說明人君固國應該“積德義”,正面立論,排比句加強語勢。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 strong>而思國之理(清明、安定、治理得好),臣雖下愚(極愚昧無知的人。謙辭),知其不可,而況(何況)於(引出對象。不譯)明哲(明智的人,形作名。指唐太宗)乎!

翻譯: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基不穩固,卻要樹木生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最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你這)明智的人呢!

分析三個“不”字的作用?

三個“不”字的排比句,從反面論述,凸顯進諫的主旨, “下愚”和“明哲”的對比,雖然委婉,但實際上是嚴肅的進諫。

開頭兩句話,運用比喻論證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從正反兩個反面論證本文的中心論點——思國之安 積其德義。

人君當神器之< strong>,居域中,將崇極天峻(高峻),永保無疆之。不念居安思危以儉,德不其厚,情不其欲,斯亦伐根求木茂,塞源而欲流(cháng)者也。

【注】當:主持,掌握。神器:帝位。重:形作名,重權,重位。域中:天地間。崇:推崇

大:形作名,重大的地位。極天:天之極處,指皇權。

休:喜慶,福祿。休,最早見於甲骨文。休的本義是在樹蔭下乘涼歇息,後引申為歇息。由歇息引申為停頓,停止;安適的,歡愉的,吉祥,美好,如成語休戚與共。由停頓,停止引申為取消,離棄;不,不要。

居安思危:安/危:形作名。居:處於;思:想。戒:戒除。儉:形作動,行節儉

以:第一個並列連詞;第二個轉折連詞。處:保持。勝:克服。長:形作動,流的長遠

翻譯:國君掌握帝王的重權,處在天地間重要的地位上,將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無窮的福祿。如果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儉,德行不能保持深厚,性情不能克服慾望,這就(如同)砍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遠啊。

論證特點填空:進一步扣住君主的作用 行文,再度從反面立說,提出全文主旨: 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並再次利用“木”“流”的比喻,照應開頭,佈局嚴謹,使立論步步深入,堅實有力。

總結第一段的論證思路: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個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歷代統治者創業後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政後的鼎盛時期,魏徵提出這一點,可謂眼光獨到。

學習第二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能克終寡。 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1)凡百:所有的。 (2)元首:指帝王;今義:國家最高領導人。

(3)承天景命:承受上天重大的使命 。景:大,重大。 (4)殷憂:深深憂慮。 (5)而:連詞,表承接關係。 (6)道著:“道”指的是治理國家這一事業。 “著”成功。

(7)善始者:開頭做得好的。 (8)繁:多。 (9)克:能夠。 (10)終:堅持到底。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語出《詩經》原意凡事都有個開始,但經常不了了之,沒個結果。告誡人們為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11)蓋:語氣副詞,大概。 (12)豈:難道

【翻譯】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後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

昔取之(代指天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殷憂,必竭誠以①;既< strong>得志則縱情以②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1)夫:位於句首,表原因,因為。 (2)殷憂:深深憂慮。 (3)以①:而,修飾。

(4)下:指臣民。 (5)既:在…之後。 (6)得志:達到目的,實現願望。

(7)則:連詞,表順承,就。 (8)縱情:古,放縱情感,即驕傲;今,盡情。

(9)以②:而,並列。 (10)傲物:輕視他人。 (11)一體:整體。 (12)行路:陌生的路人。

翻譯:過去奪取天下時德行有餘,現在守衛天下卻德行不足,這是為什麼呢?處在深重的憂患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實現了志願,就會放縱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別人。竭盡誠心,胡越之人也將同心同德;傲視別人,至親骨肉也會成為不相干的路人。

雖董之以嚴刑, 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舟,所< strong>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1)雖:即使。 (2)董:督察,如董事會。其他義項如統率 ,董率;董成(主持和談)

(3)振:同“震”,威嚇。 (4)苟免:苟且免於刑罰。 (5)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

(6)貌恭:表面上恭順。 (9)覆:顛覆;使……傾覆。 (10)宜:應該。

(11)深慎:深切警惕。 (12)奔車朽索:奔車(以)朽索

(13)其:副詞,表反問,怎麼、難道。 (14)忽:輕視,怠慢。

翻譯: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察人民,用盛怒來威嚇人民,他們最終只是苟且免於刑罰,但是並不會懷念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順,內心裡卻不服氣。怨恨不在於大小,可畏懼的是人民(心懷怨恨);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隻,也能顛覆船隻,這是應當深切戒慎的;奔馳的馬車卻用朽爛的繩索,怎麼可以忽視呢!

分析第二段的論證思路:

第二段先是概括歷代君主能創業不能守業的普遍規律: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能創業,但是不能守成,運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然後運用反問和設問,引出對國君殷憂和得志兩種情形下態度的論述,運用對比論證分析兩種態度造成的不同的結果。最後運用比喻論證(引用論證),通過水能載舟覆舟的比喻,勸諫太宗要竭誠待人,重視民心。

學習第三段:

人者,能見可欲則思知足自戒,將有則思知止人,念高危(君位高而險)則思謙衝而自,懼滿溢< /strong>則思江海下百川

(1)君:名作動,統治。 (2)誠:如果。 (3)知足:知道滿足;語出《老子》“知足不辱”

(4)以:表目的,來。 (5)自戒:告誡自我。 (6)作:建造,興建;這裡指大興土木

(7)知止:知道適可而止;語出《老子》“知止不殆”。 (8)安,使動用法

(9)謙衝:謙虛。 (10)而:表目的。

(11)牧:養、約束。語出《周易·謙卦》“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12)滿溢:容器中水滿溢出,比喻驕傲自滿而聽不進不同意見。

(13)下:居於……之下。 (13)江海下百川:比喻有度量,善於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翻譯:統治百姓的人,如果看見(自己)貪圖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告誡自己;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寧。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害怕驕傲自滿而聽不進不同意見,就想到江海居於百川之下(而能容納百川)。

盤遊則思< strong>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 /span>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1)盤遊:遊樂,這裡指田獵;盤,快樂。

(2)三驅:田獵時設網三面,留一面不設,指田獵有度,不過分捕殺。語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驅。”

(3)敬:慎。 (4)壅蔽:(耳目被)堵塞蒙蔽。 (5)以:表順承。

(6)想:害怕、擔心。 (7)讒邪:以讒言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

(8)以:表目的,來。 (9)所加:所,助詞,與“加”構成所字短語,表名詞性結構。

(10)以:表順承,而。 (11)謬賞:不恰當地獎賞。

翻譯:喜歡打獵遊樂,就想到把三面追趕野獸,留一面放生作為限度;擔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終謹慎;擔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想到虛心採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以讒言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就想到端正自身(才能)罷黜奸邪;加恩於人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賜不當;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怒而濫施刑罰。

1、十思之中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一點?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示例: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克制物慾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適可而止;

念高危則思謙衝而自牧——謙虛自養

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廣開言路

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三面為限,戒縱慾過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慎始慎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虛心納諫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端身黜惡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獎賞得當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用刑有度

2、“十思”大致說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它們共同說明了一個什麼觀點?

內容:

在物質享受方面,提出應知足知止,遊樂有節。

在思想修養方面,提出應謙沖自牧,慎始敬終。

在生活和為政方面,提出應虛心納諫,正身黜惡。

在執法方面,提出應賞罰分明,不徇私情。

觀點:

概括起來說,“十思”就是作者在第一段裡所說的“積其德 義”“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此十思,< strong>弘茲九德,能而任之,擇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其忠。文武爭,在君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

(1)總:總括。 (2)弘:光大。 (3)茲:這。 (4)簡:選拔。

(5)善:形作名,好的意見。 (7)效:獻出。 (8)馳:奔馳效勞。 (9)豫遊:出遊,遊樂

翻譯:總括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發揚光大《尚書》所講的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選好的意見而加以採納,那麼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貢獻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竭盡(用完)他們的力量/能力,仁德的人就能廣布他的仁愛,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相奔馳( 效力),對君主來說便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遊的快樂,可以頤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的年壽。

< span style="color: #F04142; --tt-darkmode-color: #F04142;">垂拱,不言而。何必思,代下職,聰明之耳目,無為之大道哉!

(1)鳴:使……鳴,演奏。 (2)垂拱:垂衣拱手,喻指輕而易舉。 (3)化:教化

(4)勞:使…勞。苦:使…苦。 (5)司:管理。 (6)大道:最高境界

(7)役:役使,勞損(8)虧:毀壞,減損

【翻譯】皇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麼,天下人就已經受到教化。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賞析:做到“十思”的好處:描繪“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文武賢臣各盡其才,就能達到“鳴琴垂拱”的政治目的。

總結全文的論證思路:

第一段提出問題——人君當思,以“固本思源”為喻,運用對比論證,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積德義,居安思危 戒奢以儉。

第二段分析問題——為什麼思,總結歷史,引出警告,載舟覆舟 ,所宜深慎。

第三段解決問題——思些什麼,提出具體做法,誠能十思 垂拱而治

六、成語積累

卑以自牧:保持謙虛的態度以提高自己的修養功夫。

載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擁戴統治者,也可以推翻統治者。

擇善而從:挑選其中的好的採納(或採用)。

居安思危:處在安逸的環境裡,要考慮可能出現的危險和困難。

垂拱而治:比喻統治者不做什麼,卻能使天下太平。後多指帝王無為而治。

七、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比喻論證,生動有力。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解釋正意。

(2)對比論證,說理透徹。例如第一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第二段關於“殷憂””竭誠”與“得志””傲物“的正反論述,第三段貫穿”十思“的本能慾望(或反應)與理性自製的對舉

2、語言特點 駢散結合,語言華美流暢。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拘於形式,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於誦讀。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Teaching%20Design%20of%20Admonishing%20Emperor%20Taizongs%20Ten%20Thoughts.html

(810)
打賞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