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運用
作者與背景
紀昀(yún)(1724—1805),清代文學家。字曉嵐,直隸獻縣(今河北獻縣)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問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遣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後,任《四庫全書》總纂官,親自撰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本文選自《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 《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短篇志怪小說,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由翰杯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以筆記形式編寫成。在內容上,主要蒐集當時流傳的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的鄉野怪談,或親耳聽聞的奇情軼事;在空間地域上,範圍遍及全中國,北至烏魯木齊、伊寧,南至滇、黔等地。
知識積累
重點實詞
1.臨:靠近。
2.河幹(gān):河邊。
3.山門:寺廟的大門。
4.圮(pǐ):倒塌。
5.並:一起。
6.焉:於此,在那裡。
7.閱:經過,過了。
8.餘:多。
9.歲:年。
10.求:尋找。
11.竟:終於,到底。
12.以為:認為。
13.棹(zhào):划船。
14.鐵鈀(pá):農具,用於除草、平土。
15.設帳:講學,教書。
16.爾輩:你們。
17.究:推究。
18.物理:事物的道理、規律。
19.是:這。 (是非木杮)
20.木杮(fèi):削下的木片。
21.暴漲:指洪水。暴,突然。
22.湮(yān):埋沒。
23.顛:通“癲”,瘋狂。
24.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25.囓(niè):這裡是侵蝕、沖刷的意思。
26.坎穴:坑洞。
27.不已:不停止。
28.溯(sù)流:逆流。
29.臆斷:主觀地判斷。
重點虛詞
1.耳:語氣詞,表示“罷了”。 (漸沉漸深耳)
2.蓋:原來(是),發語詞,放在句首。 (蓋石性堅重)
3.如:依照。 (如其言)
4.但:只。 (但知其一)
通假字
1.鈀:通“耙”,農具。 (曳鐵鈀)
2.顛:通“癲”,瘋狂。 (不亦顛乎)
古今異義
1.耳
古義:罷了。 (漸沉漸深耳)
今義:五官之一,用來聽聲音。
2.物理
古義:事物的道理、規律。 (爾輩不能究物理)
今義:一種學科。
3.並
古義:一起。 (二石獸並沉焉)
今義:並列。
4.閱
古義:經過,過了。 (閱十餘歲)
今義:閱讀。
5.是
古義:代詞 ,這。 (是非木杮)
今義:判斷詞,是。
6.已
古義:停止。 (轉轉不已)
今義:已經。
一詞多義
1.為
介詞,被。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動詞,成為。 (必於石下迎水處囓沙為坎穴)
2.之
代詞,指“求之地中”這種觀點。 (一老河兵聞之)
助詞,的。 (其反激之力)
代詞,石獸。 (求之地中)
詞類活用
1.棹:船槳,這裡指划船,名詞用作動詞。 (棹數小舟)
2.暴漲:動詞用作名詞,洪水。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重點句式
1.省略句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 (“寺中”前面省略了介詞“於”)
求之地中。 (“地中”前面省略了介詞“於”)
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 (“得”後面省略了賓語“之”)
2.被動句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為……,表被動,譯為“被”)
3.倒裝句
當求之於上流。 (介詞結構後置,應為“當於上流求之”)
考題例析
1. (2015•山東青島中考)下面畫線的語句在表達上存在問題,請加以修改。
一根稻草丟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綁在大白菜上就可以賣白菜的價格,綁在大閘蟹上又可以賣出大閘蟹的價格。 想想這些,誰能否認位置不可以對價值產生影響呢?
修改後的句子:
2.(2015•湖南株洲中考)
東海孝子郭純喪母,每哭則群烏大集。使(刺史)檢有實,旌表門閭。
後訊,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餅於地,群鳥爭來食之。其後數如此,鳥聞哭聲以為度,莫不競湊,非有靈也。
(1)解釋下面句中加紅的詞。
①群鳥爭來食之 ②其後數如此
(2)翻譯下面的句子。
莫不競湊,非有靈也。
(3)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解析:1.此題考查辨析或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前後矛盾等。判斷病句,必須對漢語的語言規範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細閱讀句子,第一憑藉語感感知句子有無毛病,再用所學知識(病句類型)作分析。可用壓縮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體到局部地判斷。本句的問題是在反問句中否定詞語使用不當,根據語意,應該只能有一個否定詞。答案:想想這些,誰能否認位置可以對價值產生影響呢?
2.此題考查文言語段的分析,考點包括文言詞語的解釋、句子翻譯及對相關內容的理解。 (1)考查對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理解能力。實詞的積累是培養文言能力的基礎,理解是要聯繫原句,不可孤立地理解單個字詞的含義。另外,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盡量做到解釋準確、恰當。 “食”是動詞吃。答案:①吃 ②多次,屢次。
(2)考查理解或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並且翻譯準確,另外,還要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譯要準確、流暢、表意清楚。注意“競、非、靈”關鍵詞語的翻譯。答案示例:(群鳥)沒有飛落下來聚集在他家庭院的,並不是飛鳥有靈性,被孝子所感動。
(3)考查理解文言文內容要點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大致翻譯文段,了解大意,然後用自己的話寫出主要內容即可,根據事實真相,寫出主旨即可。答案示例:內容:本文敘述了郭純在母親去世後痛哭時,在地上撒餅引來群鳥,以至於讓官府以為是孝心感動了上天的故事。主旨:抨擊了偽孝的虛假行為。
課文講解
理解主旨
這則文言小說,通過寫寺僧尋石獸的過程中寺僧、講學家、老河兵推求沉在河中的石獸的不同結論,來說明天下事物雖然有共同的規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質原理,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複雜的原因,我們切不可僅僅根據自己對事物的一知半解和一般常理而主觀臆斷。
理清結構
寫作特色
1.層層鋪墊,敘議結合。
本文先敘寫故事,再結合故事發表議論,採用了敘議結合的手法,且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層層鋪墊,使故事極富吸引力。首先,寫寺僧尋石獸未果,以寺僧的做法為講學家的看法作鋪墊,突出講學家的看法“眾服為確論”,並通過講學家對寺僧的評價“顛”來表達對自己看法的自信。這時,作者筆鋒一轉,從旁殺出個“程咬金”——老河兵來,通過老河兵的一番話,加上“果得於數里外”的結果,巧妙地表現了講學家的“不更顛乎”,極具戲劇性和諷刺性。結尾,作者水到渠成,由講故事到點評,畫龍點睛般的一句議論,收束全文,揭示了題旨。文章故事曲折,短小精悍,敘議結合,脈絡分明,層層鋪墊,結構嚴密,餘味無窮。
2.細節描寫展現人物心理。
講學家的“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流露出講學家對寺僧的嘲諷和對自身的自信,刻畫出講學家自恃博才的心態。而老河兵的“笑曰”“不更顛乎”透出他對講學家的否定,展現了老河兵沉著自信的心理。
3.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
不管講學家的觀點是否與實際相符,其闡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們能信服;老河兵的觀點初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著不可辯駁的說服力,事情的結果也驗證了其看法的科學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把握重點
1.想一想,寺僧們為什麼選擇尋找沉於水中的石獸,而不是重新再塑一對石獸?
一來,一般寺廟門前的石獸多為“鎮寶獸”,有祥瑞之意。文中的寺廟在河岸旁,在寺僧心中,此二石獸可能有“鎮水”的作用,有其特殊意義。二來,從“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可知寺廟經久失修,且“閱十餘歲”寺僧才募得錢財重修寺廟,可見寺僧們囊中羞澀,除了重修石獸這一選擇外,沒有多餘的財力塑新石獸。
2.請用原文回答:講學家認為寺僧不可能找到石獸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講學家和老河兵得出的石獸所在地的結論分別是什麼?
根本原因:爾輩不能究物理。講學家的結論: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老河兵的結論: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3.老河兵的判斷為什麼是正確的?
因為老河兵常年在河邊勞動,他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的特性,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多年的經驗結合起來分析,自然就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4.試分析講學家與老河兵“笑”的含義。
講學家的“笑”,是嘲笑“順流而下”去尋找石獸的做法,說明講學家自以為是,空有理論,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講學家的認識錯誤,眾人糊塗,輕信講學家的說法,說明老河兵閱歷深廣,有實踐經驗。
5.如何理解“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這句話既是對講學家之類一知半解而又自以為是的人的辛辣嘲諷,又以反問的方式指明了認識事物的方法和途徑: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律。以議論的方式,點明主題。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Seventh%20Grade%20Chinese%20Volume%202%20Lesson%2017%20Stone%20Beast%20in%20the%20River%20synchronous%20text%20knowledge%20explanation.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