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體書寫教程< /section>這幾天都有同學在問小編什麼時候出哥特體的教程,看來哥特體的確很受歡迎呢! 小編自己也很喜歡喲! 下面馬上為大家獻上哥特體教程~不過在此之前,還是先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哥特體的發展歷史,背後的小故事,以及字體分類吧! 1 字體發展歷史< /section>BlackLetter,也稱GothicScript(哥特手寫體)或OldEnglishScript(舊式英語手寫體)。中文譯名,國內的叫法五花八門,有叫黑體的,有叫裝飾體的,有叫哥特體的等等。 在這裡,我們統一稱為哥特體。 ” section>公元9世紀初,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大帝篤信基督教。當時整個歐洲普遍處於文盲或半文盲狀態,除了教士以外,幾乎沒有人會讀書識字。 為了更好地推行基督教,改變文盲狀況,查理大帝命人蒐集大量古拉丁文和希臘文手稿,並加以改革,統一採用卡洛林小草書體(Carolingianminiscule)抄寫。後繼者不斷推動的文藝與科學運動,史稱卡洛林文藝復興(CarolingianRenaissance),也被稱為“歐洲的第一次覺醒”。 查理大帝 卡洛林小草書體是西文字體歷史上一個里程碑,它明確區分了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大大提高了閱讀和抄寫速度;區別出了字體的X高度和上伸部和下降部,奠定了今日字體設計的基本方法。 卡洛林(Carolin)一詞,來自拉丁文Carolus,即查理(Charles)。公元843年,查理大帝死後不久,他的三個孫子瓜分了帝國,在此基礎上形成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 卡洛林小草書體 < /section>12世紀,文化需求激增。很多新的大學成立了,迫切需要印刷各種知識的書籍。承載各種新知的書籍需要快速地被印刷出來,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卡洛林小草書體雖然有著不錯的易讀性,可要大量書寫或雕刻耗時太久。當時紙張不菲,字體過大,又顯經濟性不足。 到了12世紀中葉,一種便於快速書寫和大量印刷的字體在法國的東北地區和低地國家流行起來了。這就是BlackLetter字體。 公元1407年的拉丁文手抄聖經 可以看到卡洛林小草書體那種鬆散隨意的字母已經變成了BlackLetter的整齊緊湊,具有一種強烈的韻律和美感。 11和12世紀交替之時早期風格的BlackLetter開始成型。與此同時,哥特風格也在建築領域興起,或許是時間上的重合,BlackLetter被14世紀的意大利學者瓦拉諷刺為GothicScript(哥特手寫體)。 2 字體分類13至14世紀期間,歐洲各國戰爭不斷,國家分分合合。 BlackLetter的發展趨向混亂而多元,主要有兩大分支: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地區使用Textura變體;以南的地區,使用Rotunda變體。 Textura,Rotunda,以及Textura之後的變體Schwabacher和Fraktur.< /section> 3 GothicTexturaQuardrata到了15世紀中葉,Textura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它成了教堂所有文書的通用抄寫字體。同時,在保留手寫筆劃基本形態的,Textura成為了第一個被鉛字印刷出來的字體(印刷在羊皮紙上)。 這是很經典的一款字體,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它! 教程< /section> 哥特體應該使用平尖類筆。具體的用筆介紹敬請關注每週五更新的書法小科普喲~ 接下來看大寫字母的書寫。 這種大寫字體最早出現在木刻本上,展現了與印刷體和手寫體的不同。 下一期我們依舊更新哥特體~就是在德國的變體——Schwabacher. 記得下週一準時收看喲~(^U^ )ノ~ < /section>部分內容翻譯自《書法聖經》,原著DavidHarris 部分內容出自TypeIsBeautiful中BlackLetter小故事。 公眾號ID:EnglishHandwriting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億城國際中心403-404室電話:00861062890580 < span>網址:www.strongfeeling.com.cn
顧名思義,TexturaQuardrata表明了文本如同一行行織物一樣美觀。 Textura意味著一種如同織物一般整齊的效果。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English%20font%20practice%20%20Gothic.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