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教學“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教師組織學生參觀“中華名山”畫展,要求學生收集整理古人描寫“名山”的詩詞,下列合適的是( )。
A.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B.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C.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D.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杜甫《詠懷古蹟·其三》)
3.教學“跨文化專題研討”任務群,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中外意識流小說專題閱讀,下列選文合適的是( )。
A.《牆上的斑點》《春之聲》
B.《尤利西斯》《三體》
C.《月亮與六便士》《活著》
D.《喧嘩與騷動》《百年孤獨》
5.教學《荷花淀》,教師讓學生在“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中開展學習,播放了荷花淀實景視頻,對該教師的行為,下列理解正解的是( )。
A.創設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能夠還原作品描述的真實生活
B.創設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增強情感體驗,實現深度閱讀
C.未創設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不能發展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
D.未創設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不能引導學生了解小說的場景
7.教學《六國論》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秦滅六國的歷史背景,展示了“秦滅六國形勢圖”,下列對教師行為的分析,合適的是( )。
A.回顧真實的歷史,提升了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B.復現課文內容,幫助學生高校記憶和背誦課文
C.引入資源,增強了文言學習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D.深刻揭示歷史事實,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
9.某教研組研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下列對學習任務群的理解,合適的是( )。
A.任務群的教學應按照順序逐一實施,循序漸進,達成學習要求
B.共同任務群在高中不同學段中的學習重點、呈現方式等有差異
C.學習任務群互為基礎,同時體現不同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
D.各學習任務群的內容相互交叉,學習方式各異,不斷拓展深入
11.閱讀關於《登高》的教學活動設計,按要求回答問題。
設計一: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杜甫登高詩”的專題閱讀,希望通過多首詩的比較閱讀和豐富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杜甫登高詩的語言風格和情感內涵。
設計二:教師引導學生賞析全詩,體會全詩以“悲”為核心的情感基調之後,要求學生完成一項課堂任務——為杜甫所登之山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旅遊宣傳語。
對上述教學設計的分析,合適的是( )。
A.開展對比閱讀,是為了強化學生對秀美河山的喜愛之情
B.學生閱讀杜甫的登高詩,不能體會杜甫詩歌的語言風格
C.擬寫旅遊宣傳語與前一教學環節之間無緊密的邏輯關聯
D.學生體會全詩的情感基調應安排在擬寫旅遊宣傳語之後
13.閱讀關於“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教研論文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必修教材某單元選編了四篇課文,分別是《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阿房宮賦》《六國論》,屬於“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設計學習任務面臨下列問題:第一,如何聚焦“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學習目標與內容確定單元教學目標。第二,怎樣幫助學生在閱讀與鑑賞的基礎上,梳理與探究語言運用規律,外化為表述與交流成果。第三,如何選定任務、項目、情景,落實學習任務群的要求。第四,如何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涉及的抽象思維過程與思辨能力轉化為具體、可視的學習活動?
針對教研論文研討問題的相關對策,不適合的是( )。
A.建立聯結:綜合“課標”任務群學習目標與單元選文的特點,確定單元目標
B.明確思路:開展“閱讀與鑑賞、梳理與探究、表達與交流”的語文實踐活動
C.設計任務:教師選定任務,明確教學方式,重視思維,細化具體的學習活動
D.物化成果:要求學生將每個階段的學習活動規範化,形成有價值的學習成果
15.閱讀關於“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的教研論文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當代文化參與”的“當代”是指以研究、解決當下的現實問題作為學習任務,即使是關注歷史、探究傳統,也須正視其現實意義。
“當代文化參與”的“文化”是指要以廣闊的視野和開闊的胸襟去檢視生活,發現更多有意義的課題。所謂“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一般而言更多地指向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當代文化參與”的“參與”是指介入生活,化被動地接受生活為主動地思考和改造生活,通過解決具體生活問題、研究文化課題,來展現語文的本質力量。
總而言之,讓語文學習距離生活更近一些,解決問題更實一些,這便是對“當代文化參與”這一學習任務群樸素的認識。
對上述教研論文片段的相關分析,合適的是( )。
A.“當代”的現實特質決定了任務群以當下熱點問題為研究對象
B.“文化”的內涵決定了該任務群僅能夠在城市地區的學校實施
C.“參與”的特性限定了該任務群的實施必然是跨學科跨領域的
D.“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能夠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繫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小題20分,第17小題8分,第18小題12分,共40分)
閱讀下面的學生習作,完成第17~18題。
案例:
定力
①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理想信念與世俗紛擾之間,總有人像竹石一般,保持著排除紛擾和把我自己的定力。
②在藝術的世界中,只有堅持藝術個性,保持藝術定力,才能開創藝術的新天地。一幅《日出·印象》不僅讓莫奈一舉成名,而且標誌著“印象派”的崛起,但這幅畫第一次展出時,畫面上“零亂”大膽的筆觸,叛逆的畫風,備受誹謗和奚落,有評論家甚至挖苦這幅畫“毛胚的糊牆紙也比這海景還完整”,但莫奈並未因此放棄對新的表現形式的探索。他堅持用色斑表現自己對自然光線的瞬間印象,《日出·印象》以輕快跳躍的筆觸,描繪了水光迷離的大海;《野罌粟》描繪了天光雲影下明麗的自然場景。一生都在描繪自然光影的莫奈,晚年在眼睛幾乎失明的狀態下,創作出巔峰之作——《睡蓮》。是什麼力量讓患眼疾的莫奈依舊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水中睡蓮?是他對自然的熱愛,對藝術個性的堅持。
③通過這份堅持探索的定力,不僅成就了莫奈,也成就了一批與莫奈有著共同藝術理想的畫家,正是這份“咬定青山”的執著和耐得住寂寞的定力,共同成就了新的繪畫流派——印象派。
④在中國,也有這樣堅持獨特藝術追求、保持藝術定力的畫家,為中國繪畫的發展翻開了新篇章。徐悲鴻反對在中國畫技法上因循守舊,顧步自封,他一生致力於對西方素描、油畫與中國傳統國畫相結合,在國畫中引入西方的透視和明暗關係。徐悲鴻在歐洲學習油畫,在各大博物館臨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抗戰時期,徐悲鴻創作的寫意中國畫《奔馬圖》,將中國畫的濃淡乾濕與西方素描的明暗透視融為一體,渾然天成,在他筆下,奔馬剛勁有力、栩栩如生,那超強的衝擊力彷彿要衝破畫面,彰顯了無所畏懼昂揚進取的精神。面對國畫前輩的不滿,西洋畫家的不屑,徐悲鴻堅持打破中西壁壘,探索兩者相結合的藝術新路,形成了中西合壁的獨特風格。正是這份千磨擊還堅勁的藝術定力,使他的作品馳譽世界,成為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
⑤藝術家們只有保持品格的定力,才能具有藝術的定力,創造出不同凡響的作品。
問題:
17.請從第②④段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③段找出一個病句,並分別修改。
18.請指出該習作的一個優點或一個缺點,並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9小題20分,第20小題20分,第21小題25分,共65分)
閱讀文本材料和具體要求,完成第19~21題。
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節選)》原文
第三幕
第一場 城堡中的一室
國王:你們不能用迂迴婉轉的方法,探出他為什麼這樣神魂顛倒,讓紊亂而危險的瘋狂困擾他的安靜的生活嗎?
波洛涅斯:奧菲利婭,你在這兒走走。陛下,我們就去躲起來吧。 (向奧菲利婭)你拿這本書去讀,他看見你這樣用功,就不會疑心你為什麼一個人在這兒了。人們往往用至誠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動,掩飾一顆邪惡的心,這樣的例子是太多了。
國王:(旁白)啊,這句話是太真實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麼重的一鞭!塗脂抹粉的娼婦的臉,還不及掩藏在虛偽的言辭後面的我的行為更醜惡。難堪的重負啊!
波洛涅斯:我聽見他來了。我們退下去吧,陛下。 (國王及波洛涅斯下)
哈姆萊特上。
哈姆萊特: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鬥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死了;睡著了;什麼都完了;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之中,我們心頭的創痛,以及其他無數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局。死了;睡著了;睡著了也許還會做夢;嗯,阻礙就在這兒:因為當我們擺脫了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後,在那死的睡眠裡,究竟將要做些什麼夢,那不能不使我們躊躇顧慮。人們甘心久困於患難之中,也就是為了這個緣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費盡辛勤所換來的小人的鄙視,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負著這樣的重擔,在煩勞的生命的壓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為懼怕不可知的死後,懼怕那從來不曾有一個旅人回來過的神秘之國,是它迷惑了我們的意志,使我們寧願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們所不知道的痛苦飛去?這樣,重重的顧慮使我們全變成了懦夫,決心的赤熱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在這一種考慮之下,也會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動的意義……
課文介紹
該課文為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下第二單元第六課,同單元的選文還有《竇娥冤(節選)》《雷雨(節選)》,本單元屬於“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人文主題是“良知與悲憫”。
單元介紹
學習本單元,通過閱讀鑑賞、編排演出等活動深入理解戲劇作品,把握其悲劇意蘊,啟發心中的良知與悲憫情懷。要初步認識傳統戲曲和現代戲劇的基本特徵;欣賞劇作家設計衝突、安排情節、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體會戲劇語言的動作性和個性化;還要理解悲劇作品的風格特徵,欣賞作者的獨特藝術創造。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相關要求
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體裁的優秀文學作品,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感情的過程中提昇文學欣賞能力,並嘗試文學寫作,撰寫文學評論,藉以提高審美鑑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精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寫作經驗,發揮想像,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現。
學生情況
高一年級第一學期,班額50人。
教學條件
教師配有多媒體設備,能演示PPT,播放視頻、音頻文件,能夠投影實物。
問題:
19.根據上述材料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並具體說明確定的依據(不可照抄材料)。
20.選擇其中一個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教學片段,簡要說明每個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21.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撰寫“生存還是毀滅”這段獨白的朗誦腳本並進行朗誦。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2022%20Teacher%20Qualification%20Examination%20Chinese%20Subject%20Knowledge%20and%20Teaching%20Ability%20Test%20Questions%20in%20the%20Second%20Half%20of%202022%20Senior%20High%20School.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